傍晚我正在小区散步,突然一声怒吼打破了小区的宁静,“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我循声望去,只见张姐站在离我不远处的单元楼门口。她的脸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微微凸起,眼睛瞪得大大的,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愤怒。
她边吼边拽着女儿的胳膊往家走。她女儿则低着头,一缕头发垂在脸颊边,恰好遮住了那戴着唇钉的嘴唇,但那枚唇钉还是在夕阳下闪烁着刺眼的光。女孩的肩膀微微颤抖着,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脚步拖沓地被母亲拽着往前走。
张姐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你才多大啊!”她的声音在小区里回荡。女孩咬着嘴唇,没有说话,只是偶尔偷偷抬眼瞟一下母亲,眼神里满是倔强。
周围渐渐围过来几个邻居,大家都带着惊讶和疑惑的表情。张姐似乎没有注意到旁人的目光,依旧自顾自地数落着女儿。
她的语速越来越快,话语像连珠炮一样向女孩射去:“你看看你,跟那些不三不四的同学学什么不好,非要去弄这个唇钉!你这嘴唇要是感染了怎么办?你有没有想过后果!”说到激动处,她的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
女孩终于忍不住小声嘟囔了一句:“大家都打了,又不只是我。”声音虽小,但在这安静的氛围里却格外清晰。张姐听到这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你有没有点自己的主见!”
我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这看似只是一场普通的母女争吵,却因为那枚小小的唇钉,变得如此激烈和复杂。
原来,张姐 14 岁的女儿趁着暑假,和同学偷偷跑去纹绣店打了唇钉。张姐发现后,又气又急,对她是一顿训斥声。随后,她便将纹绣店投诉到了卫生监督部门。
卫生监督部门经过调查,发现纹绣店的工作人员,在无相关医疗资质的情况下,给顾客打唇钉,属于非法行医,并对纹绣店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处罚。
这看似只是一件关于孩子打唇钉的小事,可深入探究,里面却有着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青春期的他们渴望展现独特个性,追求所谓的潮流与时尚。唇钉在他们眼中或许是酷和与众不同的象征,能让自己在同伴中脱颖而出。
加上他们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同伴影响,在缺乏正确判断力的情况下就跟风去做。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打唇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嘴唇部位神经敏感、血管丰富,打唇钉如果卫生条件差、操作不规范,极易引发感染、肿胀,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唇部组织病变等。
对于家长而言张姐的担忧和愤怒是多方面的。健康方面的风险是首要因素,看到孩子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在嘴唇上穿孔,害怕出现感染危害孩子身体健康。
同时,家长担心孩子把心思放在这些与年龄不符的事情上,分散学习精力,影响成绩和未来发展。而且,孩子过早接触这类成人化甚至有些另类的行为,会改变他们原本纯真的气质和价值观。
再看纹绣店其行为已经构成非法行医。无证给未成年人打唇钉这种行为,已经涉及非法行医范畴。
无医师资质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医学知识,不清楚唇部的生理结构特点,对消毒、穿刺等关键环节的规范操作知之甚少。操作不当,就很可能会伤害到唇部神经,影响嘴唇的正常功能。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当发现孩子有不当行为时,不要一味斥责,而是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美与健康、成长的关系,让孩子明白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同时,家长自身也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给孩子提供科学合理的引导。
学校应积极发挥教育作用。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特点、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增强法律意识,清楚什么行为是不可为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相关部门务必强化监管与执法力度。对违规的纹绣店,坚决整顿查出,堵住漏洞。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商家明白违规经营的严重后果,也让家长和孩子懂得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张姐女儿打唇钉一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齐心协力、紧密合作。为孩子营造健康、积极、安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远离不良诱惑和风险,在成长道路上稳步前行。期待各方共同努力,杜绝此类不良现象再次发生,为孩子们的未来撑起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