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出炉:中芯国际递交156亿元完美答卷,美本土代工厂受重挫

云帘逸仙 2024-12-04 16:10:20

文|犽犽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全球半导体代工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成熟制程代工市场更是硝烟弥漫。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

其中,财报异常亮眼的中芯国际,可谓气势如虹,大有雄霸一方的气势。

而身为美国本土最主要晶圆代工厂的格芯,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了。

那么,现如今的中芯国际,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局势的变化,又是否代表着供需关系开始出现转变?

中芯国际崛起秘诀

2024年第三季度,中芯国际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成绩单:营收156.09亿元,同比增长了32.5%!

在净利润都有10.6亿元的基础上,中芯国际首次单季收入突破20亿美元大关,产能利用率高达90.4%,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中芯国际战略布局的成功,以及对市场机遇的精准把握。

相比之下,格芯、联电等竞争对手的业绩则显得黯淡无光。

这不禁让人思考,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为何中芯国际能够逆势而上,而其他厂商却步履维艰呢?

那是因为,中芯国际的成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精准的市场定位所带来的功不可没。

毕竟在高端制程领域,台积电和三星早已占据了绝对优势,与它们正面硬刚,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中芯国际便开始了转型发展,专攻成熟制程代工业务,这种做法不仅看似稳妥,也蕴含着不少发展的机会。

因为在我国市场,手机、家电等领域对成熟制程芯片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而中芯国际正是抓住了这一市场空白,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成熟制程芯片,迅速赢得了市场份额。

同时,国产化趋势也给中芯国际带来了强大的发展机遇。

在美国对我国芯片产业持续施压的背景下,国产替代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将芯片订单转向本土供应商,中芯国际作为国内领先的晶圆代工厂,自然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这种好时机,加上有利条件,还有大家的齐心协力,为中芯国际的快速崛起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而中芯国际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还得益于其高效的生产方式,90.4%的产能利用率,意味着中芯国际的生产线几乎全天候满负荷运转,这不仅保证了产能的充分利用,也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同时中芯国际并没有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组合和销售策略,通过提高平均销售单价来提升盈利能力。

这种灵活的经营方式让中芯国际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可以说中芯国际的成功,并非简单的运气使然,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和高效执行的结果。

它抓住了国产替代的机遇,精准定位于成熟制程市场,并通过高效的生产模式和灵活的经营策略,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

格芯、联电等国际巨头的困境

与中芯国际的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格芯、联电等老牌国际巨头却陷入了业绩下滑的泥潭。

尤其是美国本土最主要的晶圆代工厂格芯,它在今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同比下降足足6%!净利润同比更是下降了28.92%,几乎是三分之一的亏损了。

而联电和力积电的处境也不乐观,产能利用率持续低迷,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这些曾经在半导体行业叱咤风云的巨头,为何如今会风光不再?

先说说格芯的衰退,主要还是因为在技术革新上慢了一步,台积电和三星在先进制程技术上你追我赶,不断突破了新高度。

相比之下,格芯却一直停留在以前的技术上,这种技术上的差距,直接导致格芯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也开始减少。

更不要说,格芯在我国市场的表现也令人失望,由于未能及时抓住我国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以及对国产替代趋势的低估,格芯在我国市场的份额也受到了相应的萎缩。

联电和力积电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毕竟它们都是以成熟制程代工业务为主。

但随着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产能的快速扩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份额只能被动的受到挤压。

尤其是力积电的巨额亏损,更是凸显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地位。

在瞬息万变的半导体行业,这些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战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未来只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国产半导体领域的快速扩张

我国大陆晶圆代工厂的崛起,深刻地改变了全球成熟制程代工市场的格局,尤其是中芯国际等国内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使得市场供需格局出现了一些小变化。

市场产能过多,价格竞争可能随时上演。

即使是中芯国际的CEO赵海军也承认,目前市场产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这不就是说明芯片代工的黄金时代可能要过去了?其实从长期来看,这种产能扩张并非完全是坏事。

随着物联网、AI等新技术的迅猛进步,大众对芯片的需求只会越来越旺盛,提高产能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未来市场的需求增长。

所以尽管面临外部压力,我国成熟制程代工产业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仍在持续推进,只能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随着国产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赵海军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和半导体行业的回暖,产能利用率将回升到85%以上。

而今年无疑是产能增长的高峰期,但预计明年增长速度会稍微慢一些,可这只是表明,市场正在逐步走向均衡,即便产能过剩的问题得到解决,市场竞争并不会因此减弱。

中芯国际的崛起与格芯等国际巨头的衰落,生动地诠释了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中,技术创新和市场战略的双重驱动是何等重要。

中芯国际的成功,在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对国产替代机遇的把握、高效的生产模式以及灵活的经营策略。

而格芯等企业的衰落,则在于其技术创新滞后、市场策略失误以及对中国市场变化的低估。

结语

成熟制程代工市场,远非一片平静的蓝海,产能过剩的压力、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国际带来的风险,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积极调整市场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中芯国际的快速发展无疑给我国半导体行业带来了很大的鼓舞,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半导体行业还是有不少难关要闯。

要想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培育高精尖人才、优化产业链,都得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也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中赢得更大的话语权。

将来,成熟的代工厂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技术创新、市场策略、还有人才培养等都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而我半导体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机遇和挑战并存,所以盼着更多像中芯国际这样的公司崭露头角,一起携手并进,让半导体行业更上一层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