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长大不跟奶奶亲了?原因可不是谁教唆,而是这几个原因

兰妈谈育儿 2025-01-12 21:15:00

文/兰妈谈育儿

参加婚宴时,同一桌席位迎来一位奶奶

只见她刚找到位置坐下,就连忙用包包把旁边的位置盖住,然后还对后来打算入座的宾客呵呵一笑地解释说:“我孙女胆小,我给她占个位置”

看到如此贴心的奶奶,大家都羡慕孙女,也觉得这对奶孙之间的关系一定很好

可没想到,孙女后面姗姗来迟,看到奶奶给她占的座位直接爱搭不理,甚至还绕过奶奶去隔壁桌的一个空位置入座

看到孙女的冷漠和无视,奶奶尴尬地笑了笑,然后格外落寞地跟旁边的一个亲戚搭话说:

“这孩子,以前跟我和她爷爷可亲了,自从跟她的妈妈一起生活后,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一点都不跟我亲了,见面了也不喊我们,我看就是她妈妈教唆的”

大概是声音有些大的原因吧,孙女刚好也把这些话尽收耳底,还不悦地对着奶奶质问道:“这跟我妈有什么关系呀,我就是不喜欢坐你们那桌,我自己坐这桌吃饭,别提有多清净”

刚开始看到孙女对奶奶的态度时,心里确实觉得这个孩子没礼貌,听着奶奶的描述,也觉得这可能就是婆媳关系不合,孩子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可再听到“别提有多清净”,突然觉得是那么的似曾相识

是呀,别说对一向疼惜的奶奶了,身为爸爸妈妈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经常被自己的孩子如此对待呢

而孩子越长大、越冷漠,越不愿意亲近某个人的根本原因,也从来不是受到谁的教唆

特别是和隔辈亲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许看上去是突然的冷漠、和疏远,可事实却是孩子“长大了”的正常标志

比如,以下几种情况,就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就不跟爷爷奶奶亲近”这个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的问题:

01

爸爸妈妈不可替代

爷爷奶奶再好也只是爷爷奶奶

以前,带女儿出门找小朋友玩时,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在满足孩子某个东西时,喜欢加问一句:“是爸爸妈妈好,还是爷爷奶奶好呀”

讲真的,特别不能理解这个问题

不管是爸爸妈妈也好,还是爷爷奶奶也罢,事实上,对孩子的爱,大家都是毋庸置疑、也是无可挑剔的

可如果我们非要把“爱孩子”这件事,当着孩子的面,非要孩子区分个一二三,那结果也算是一种伤害

认识一位远嫁的妈妈,娘家人不在身边,平时也没办法帮忙照看一下孩子,两个女儿的日常生活都全靠奶奶一个人辛苦操劳着

而奶奶呢,是个喜欢过过嘴瘾的老人,平时也经常把“喜欢奶奶,还是喜欢妈妈”挂在嘴边

两个孩子小的时候不懂,只认为谁能满足她、她们就喜欢谁,奶奶也毫无意外成为第一人

可随着孩子经常当着妈妈的面说“讨厌妈妈,喜欢奶奶”后,妈妈的心里犹如冰窖一样,经常会朝着孩子乱发脾气,甚至还当着孩子面常常说一些“白眼狼”的心寒话

就这样,时间一长,两个孩子为了不惹妈妈生气,也为了讨好奶奶,总是会推卸责任地两面讨好

比如,当奶奶的面、说妈妈讲奶奶的坏话,当妈妈的话、说奶奶讲妈妈的坏话,直到婆媳之间矛盾越来越深,家庭气氛的压抑情况下,孩子们也开始受不了地各种忤逆、顶嘴…

这其实就是环境决定孩子的成长,你给孩子提供的环境是充满健康爱的幸福感,那孩子就会在健康的幸福感下懂得爱自己,也懂得爱别人

所以,爱孩子这件事,根本就没必要分个“谁最好”、“谁不好”,只要是共同爱孩子的,都应该是“最好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从小给孩子灌输:说积极向上的话,办高情商能力的事儿

02

所表达的感情不同

孩子更喜欢的是简单易懂的爱

看过一个心理老师说:“孩子不亲,就是养出来的,如果你在孩子身上没有多少陪伴的痕迹,那孩子为什么要跟你亲呢?因为情感是靠养出来,而不是输入情绪导致出来的”

有个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女,前期忙于事业,孩子都是由两边妈妈帮忙照顾的

刚开始的时候两边妈妈是轮流着照顾孩子,孩子突然离开哪一方都满眼不舍,她们对孩子付出的爱,也没有谁比谁少

可有那么一段时间,身为姥姥的那一方,因为家里有事,将近一年时间没有和孩子见面

那段时间,朋友还经常在电话里调侃说:“老妈呀,你再不来看看外孙,人家都不记得你了”

没想到,时隔一年再次见面时,并没有想象当中的疏远与陌生,小家伙甜甜地扑进姥姥怀里,还紧抱着不放,仿佛就怕姥姥下一秒会离开一样

看到那里,朋友惊奇地说:“真是怪了,我这天天见面的,娃都不怎么和我亲,您这一年都没见面了,怎么见了姥姥,比见了妈妈还要兴奋,真是让人吃醋呦”

听完这些,姥姥得意极了,分享绝招说:

“那是因为我天天都会开视频找她,也会只聊孩子喜欢的话题,而你们呢,每次孩子叽叽喳喳和你们分享时,是不是都嫌弃孩子话痨了?”

“所以呀,每个人所表达的感情都是不同的,你们认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衣食住行就是爱,可对孩子来说,他们能理解的爱就是有没有听他说话的陪伴”

也是听完这些,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孩子不跟家里人亲近,这可不是天生冷漠的个性

就像有些人,明明天天和孩子待在一起,可孩子就是喜欢不起来,甚至一开口说话还会被嫌烦

而有些人,明明隔好几年不见面,再次团聚时却依旧亲如当初

这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所牵连的感情深浅,有些人能舒适且简单地表达爱,有些人却只会用所谓的“为你好”强加在孩子,甚至还执着地要求孩子能理解这份爱

所以,爱孩子也是一门学问,最好的表达方式也应该是简单易懂的关心、陪伴、还有融入孩子

只有做好这些,我们才能和孩子真正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03

无底线的溺爱纵容

和孩子之间只剩下物质上的索取

孩子长大了,其实就是一个逐渐剥离家人、和享受孤独的过程

有句话不是说:“越优秀的孩子就会离家人越远”吗?这便是孩子获得独立的成长标志

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是陪在我们身边,天天粘着我们,什么事情都让家长操心,什么事情也需要家长配合,那这不是爱,而是依赖,也是永远长不大的扭曲心理

这样的孩子呢,即便是父母和家人做得如何好,一旦有某一件事情没有称心如意,那孩子也会忘记过去所有的好,反过来指责埋冤

他们和亲人之间仅剩的,也只是经济上的支撑和满足,一旦崩塌,那孩子也就没有再和你连系在一起的必要了

而这些情况还多发生于老人溺爱孩子、无节制满足的娇生惯养上

特别是爷爷奶奶年轻有经济来源支撑,对孩子应有尽有的时候,那时候孩子的爱是真、依赖和讨好也是真

可随着物质需求越来越多,孩子就会慢慢经不起诱惑,需要的越多、心里面的贪婪也会越重,直到无法得偿所愿而心生怨恨,彼此之间自然也就没有了所谓的亲情可言

所以,爱孩子不是满足,更不是为了所谓的“亲近”而讨好满足,爱也是双向的奔赴,更需要让孩子从小报以感恩之心去回馈所有有恩的人

而教孩子感恩,也远比于计较孩子爱不爱你、亲不亲你,更有意义

04

认知不在一个层次

和爷爷奶奶没什么共同话题可聊

人与人之间,一段亲密且长久的关系,除了以爱为基础之外,彼此的认知水平还特别重要

如果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一开始就是一个关心则乱,那孩子也会误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

三十而立的堂哥,是家里的独苗,也是几个兄弟里唯一一个生下男丁的家庭,随着身边的姐姐和妹妹都出嫁了,家里对堂哥的婚事也迫不及待

特别是每年的逢年过节,那周围的亲戚都想起办法介绍对象,可相亲的结果都不太理想

要么是加上联系方式,彼此之间聊着聊着就没影了,要么见面的时候没感觉,当时就一拍两散…

对于迟迟没有女朋友这件事,大伯母一直是最着急的那个,每次和堂哥通话的时候不是问谈女朋友没有,就是责怪堂哥那么大的年纪了还不知道成家

一直以来,对堂哥百般包容的爷爷奶奶,也是一样

以前堂哥和他们还能无话不谈,在外面谈了女朋友也会悄悄告诉爷爷,本意是希望爷爷放宽心,不要那么着急

可老人家的思想就是:“既然谈了女朋友,那过年就该领回家见见面,能行就赶紧结婚,不能行就赶紧找下家”

对此,堂哥不认可,他认为:“太着急了,到时候会把人家女孩给吓跑了”

在这些事情上,他也会经常和家里面发生争执,随着沟通的过程不怎么愉快,他目前的现状就是不主动和家里联系,家里主动联系如果继续唠叨催婚,那下一步就是拒绝通电话了

看吧,这就是所谓的认知层次决定沟通效率,如果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总是固执地以为,孩子就应该听家里面长辈的话,不理解、也不尊重孩子的生活节奏和交友顾虑,那过度干涉的结果就是和孩子彼此离心,直到他们沉默地躲得远远地,然后也不愿意再和家里面有什么联系

所以,爱孩子,是要跟上时代、最好还要和孩子的认知水平在一个层次上

如果实在是不认同孩子的想法,那就尽量支持吧,哪怕孩子选择的路是错误的,我们也陪他走过那段路

而人生不就是在错误中学会成长的吗?比起家长在前面不停地清扫路障,孩子更需要的也是能在身后默默支持的托举力量

这才是不会让人生活压抑的成长环境,也是和孩子保持持久性良好关系的重要秘方

那么,关于“为什么孩子长大不跟爷奶亲了”这个育儿新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6 阅读: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