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余江“零彩礼”集体婚礼,值得坚持办下去
8月6日,32对新人在江西鹰潭余江区举行“零彩礼”集体婚礼,活动旨在抵制高价彩礼、铺张攀比等陈规陋习。新人中既有普通群众,也有公务员等公职人员。新人代表称高额彩礼是负担,作为年轻人应该将仪式简办,要嫁给爱情,而不是彩礼。(8月8日《新京报》)
中国历史上,“天价彩礼”拆散了无数对有情人,剥夺了无数人一辈子的幸福。即使在当今,很多农村依然存在“天价彩礼”问题,因为“天价彩礼”而殉情的新闻也是频频出现。因此,江西余江县有组织地让32对“零彩礼”新人举行集体婚礼,其意义是非常积极的。
记得去年年底,民政部曾推出“邀社会名人颁发结婚证件”的想法,我是持坚决的支持态度,并写下一条“长微博”,希望能尽快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现将当初的“长微博”做些补充,供大家讨论:
民政部门积极推广人性化颁证服务,推动构建崇尚勤俭节约的婚姻礼俗,肯定是好事,社会理应支持。要知道,如今中国人的离婚率虽然居高不下,但结婚却搞得越来越隆重。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至少包括:
一是带来亲朋好友甚至一般朋友、同事的负担,即贺礼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在很多地方,喜帖又被说成“红色通缉令”。比较正常的程序,是喜帖只发关系特别好和此前有金钱来往的朋友。其他人若主动给钱,或主动与同事一起“随份子”,再补上喜帖不迟。
此前,新闻曾报道某公司有个同事平时在工作中对大家很不友好,却给全公司的人发来婚礼邀请,就连公司清洁工也没放过。这分明就是在圈钱。你说大家是去还是不去?不去,上班见面难免尴尬;去,又要产生不菲的花费,真是难为人。
这样发“红色通缉令”非常不妥,实质上就是“请帖绑架”,就是“强捐”。如此全面开花发喜帖,除了绝对不收礼金,除了给出席婚宴的人发“红包”外,主动给新同事发喜帖是不道德的。你发喜帖的目的,也许是为了有更多的人参加婚礼,而在对方亲属中显得有面子,但这些原本和你根本就没有交道的新同事,凭什么花钱捧你场?我就在想,如果大家都不给她这个脸,会不会能起到消除“请帖泛滥”的社会效果?
结婚收礼金绝不应该提倡。因为过去仅收亲朋好友的礼金,如今扩大到同学、同事甚至关系一般的朋友。你今天收到的礼金,今后需要以更多的礼金回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不小的负担。礼金的多寡,很多时候还影响朋友间的关系。
二是隆重且冗长的婚礼,弄得所有人都累。现在的很多婚礼,一般都是“中不中,西不西”,已经变成文艺表演,花里胡哨没文化。特别讨厌的,是婚宴越来越注重表演,而婚宴公司就是策划和导演。一场婚宴三、四个小时,而且场面嘈杂,年纪大、身体差的真是吃不消,新郎、新娘也非常累。而那些表演,有的还掺杂着各种粗俗、庸俗甚至伤风败俗的内容,有的致父子反目、亲属不和甚至导致夫妻现场离婚的悲剧。
三是婚宴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中国人喜欢讲排场,实际上是习惯于“充大头”。而结婚这件事,又被传统文化说成是“终身大事”,一辈子就一次,当然要搞得大器、热闹。因此,规模越大越好,酒店档次越高越好,参加婚宴的人当中,官越大、钱越多越有面子。因此,每次中式酒席过后,酒、菜造成的浪费都十分惊人。中国人刚刚温饱,可糟蹋食物却比西方更为严重。
我感觉到,民政部门在推进婚姻礼俗改革的时候,视野也可以更开阔一些,不要局限于中国各地曾实践过的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等,也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婚礼文化,比如西式婚礼,似乎就没有大吃大喝的一面,更没有“闹婚”恶俗。亲朋好友在风景宜人的草地上分享自助餐,新人进教堂(中国人可以在社区举行结婚仪式,双方都是党员的也可以在党旗下宣布结婚)当着众亲友的面,由证婚人宣布结为合法夫妻。
如果民政部门倡导的婚姻礼俗能够被社会普遍接受,无疑将有效遏制以上种种恶俗,也就消除了全国人民为婚礼所累的弊端,释放出更多精力去做其它对社会有用的事。
我希望江西余江县的这个做法能坚持下去,甚至县领导多多担任证婚人,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更希望这个做法,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对于遏制“天价彩礼”,简化人际关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支持这个金钱为上的时代,能有这么多的新人夫妻跳出彩礼的束缚向爱情看起[点赞]
老家有人认识其中一对 彩礼都结过了 就是噱头没啥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