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水线女工到世界冠军,她仅用了5年,00后女孩如今成人生赢家

小丁说商业 2024-08-22 14:19:33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2年11月27日,奥地利萨尔茨堡一座室内体育馆正在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特别赛,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之前还从来没有在这项比赛中夺得过金牌,而今天,一位叫姜雨荷的女孩打破了历史。

当“China”响起来的时候,全场顿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谁也没有想到,为中国带回第一块金牌的,只是一名普通的工厂流水线女工,她只有小学学历。

就在5年前,姜雨荷选择了辍学,那时她15岁,离开家庭这个温室,来到南方一座陌生的城市,站在流水线前,她扔下的是书包,背起的是沉重的生活。

这就是无数底层人士所走的路,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因为年龄太小进不了大厂,一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儿时的梦想很快就淹没在钢铁洪流中。

在工厂里挣扎了半年后,姜雨荷后悔了,她开始怀念在学校的日子,好在有家里人的支持,她得以回到校园,并且顺利地考上了一所职校,那时候的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代表自己的国家,站在世界最高的领奖台上。这就是辍学少女的“逆袭”人生!

初中辍学、南下打工

姜雨荷出生于2002年5月,她家在河南南阳一个边远山区,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和大多数家庭不一样,他们家是母亲外出打工,父亲在家务农,照顾孩子,正因为如此,她从小就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也造就了她不服输、贪玩的性格。

父亲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陪他们,姜雨荷的童年就是在两个哥哥的陪伴下,上山“打仗”,下地刨洞,偷家里的母鸡,用弹弓打邻居家的窗户,学习成绩很一般,捣蛋水平超级高。

姜雨荷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当过工匠学徒,所以平时除了种地外,还会收集一些废品、修理小家电、自行车等。

姜父也没有想到,三个孩子中,两个儿子对这些铁疙瘩不感兴趣,偏偏这个女儿天天粘着他要学这个学那个,姜父见女儿喜欢维修,便不厌其烦地教她。

偶尔还会扔一些小玩意给她,姜雨荷这孩子虽然淘气,但悟性很高,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关键她的胆子也大,只要你敢给她,就算是电视电脑,她也敢拆。

上初一的时候,姜雨荷的成绩其实还过得去,但自从开始看言情小说后,她的成绩就一落千丈,尤其是文科,因为她不喜欢背书,写字也丑,被语文老师骂的次数多了,干脆破罐子破摔,最差的时候曾经考过20分!

初二时,姜雨荷的成绩已经掉到班上倒数十名,其实这时她已经有些后悔了,但父亲常年放养式的教育,让她的自制能力很差,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初三上学期,她又迷上了打网游,心思就完全不在学校了。

说起来也搞笑,姜雨荷辍学打工的初衷,只不过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打游戏,但当她真的踏出这一步后,才发现现实很残酷,大人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差不多都是骗人的。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工厂招工都要中专或者高中学历,像她这种半吊子都算不上,而且还不到16周岁的孩子,一般的工厂还不敢收,只能找个不是很正规的厂子干流水线。

工作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打磨手机壳,这个工序看起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也学不到什么,但是很伤手,而且工作的节奏很快,打磨一个手机壳必须要在15秒钟内完成,不然就会拖流水线的后腿。

其次就是工作的时间很长,最轻松的时候,一天都要工作14个小时,几个月下来,她那双白白嫩嫩的小手,已经满是伤痕。

一天工作下来,她就腰酸背痛,头晕眼花了,别说上网吧,有时候连洗澡都没力气,倒在床上就睡了。

姜雨荷第一次觉得,原来学校的日子是那么的美好,那年夏天休假回家,姜雨荷哭着对父母说,再给她一次机会,她再也不愿意进工厂了。

回学校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到初中复读一年,然后参加中考,但姜雨荷很清楚自己的斤两,就算这一年她拼尽全力,也未必能考上高中,于是就托关系,进了河南化学工业技师学院,选择化工分析与检验专业。

姜雨荷的运气很好,到学校的第一年,他们学校就跟几家全国500强企业合作,这些企业每年都会定向来他们这里招聘,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重新踏入校园

虽然仅仅参加工作半年,但是这半年给姜雨荷的教训很深刻,再次回到校园,她决定要“洗心革面”,好好学习,一定要抓住机会改变命运。

其实姜雨荷比较擅长的是物理和数学,化学学得并不好,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她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觉得以后找工作可能更吃香。

因此她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比其他的学生刻苦很多,上课的时候认真做笔记,下课了也很少出去玩,就是埋头苦读,比很多高三的学生都要努力。

姜雨荷的努力被老师看在眼里,说实话,在职业学校能这么用功的学生确实不多。

第二学期,姜雨荷的成绩就从年级1000名开外,考到了前100名,获得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集训队的机会,并且从100人中脱颖而出,入选了最终的20人大名单,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化学的技能大赛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有趣,甚至很枯燥乏味,比如“化学滴定法”这个基本的操作项目,考的就是学生的精准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跟射击比赛差不多。

姜雨荷每天有13个小时都待在实验室里,光一个“化学滴定法”就练习了2个月。

每次操作精细到0.01毫升,通过不断的练习,从而产生肌肉记忆,她很快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

2021年在一次全国选拔赛中,姜雨荷在实验刚开始没多久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她竟然搞错了溶液,白白损失了10分钟时间。

但她临危不惧,果断放弃了原定方案,利用剩下不多的时间完成了备选方案,最终拿到冠军,她也凭借这次比赛的惊艳表现,拿到中国在这个项目的唯一一个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名额。

对于姜雨荷来说,她们这个级别的实验其实难度并不高,比拼的是对时间和精度的掌控,另外国际比赛中用的全部是英文,这是姜雨荷的一个弱项。

为了弥补这个短板,姜雨荷每天牺牲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坚持每天从音标开始强化基础,仅仅用了5个月,就开始主攻专业化学英语,直到最后能翻译全篇文章,翻译用时从3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

完成逆袭、问鼎冠军

2022年11月,万事俱备后,姜雨荷跟随中国代表队飞往奥地利,参加第46届世界职业技能竞赛。

这次比赛总共要进行3天时间,每一名选手需要进行24个小时的比赛,强度非常大,姜雨荷报名的项目主要是完成合成指定的化合物和分析指定样品的化学成分,一天一个实验。

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的姜雨荷拿到题目的那一刻,整个人就傻眼了,因为这次大赛的难度突然提升了不少,而且题目很模糊,选手们光是辨认试剂就要花不少时间,跟国内集训时采取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别,这也是因为过去中国在这方面缺少经验。

但姜雨荷没有气馁,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那么这次就让她当一次“前人”吧。

姜雨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虽然她在准备工作方面花的时间比别人多很多,但是在找到了自己熟悉的节奏后,她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然后又写了一份11页的实验报告,全部是用英文来完成的。

结果评委在打分的时候,竟然找不到姜雨荷的任何扣分项,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完美无缺,最终她以满分的成绩夺得了冠军。

当姜雨荷身披国旗,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看着台下数十台摄影机,她激动地留下了热泪,为了这一刻,她努力了4年,做了超过15000多个小时的实验。而在5年前,她还是一名工厂的流水线普工。

在人生的前15年,她荒废了很多时间,然后她用自己5年的青春年华,孜孜不倦的努力,迎来了涅槃重生。

姜雨荷夺冠的新闻登上了60多家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回国后,她还受邀到中南海,和国内顶尖的教授、工程师们交流学习。

2023年6月,21岁的姜雨荷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她受到了数十家跨国企业的高薪聘请,但最后她拒绝了所有的诱惑,选择留校任教。

一年后,就被评为正高级讲师职称,可别小看这个职称,在一个工业大国,它的分量可是相当于大学教授。

过去我们曾经徘徊在大学的十字路口,后来我们又面临高中和职校这个人生重大的分水岭,在人人都认为读大学才有出息的年代,姜雨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输了一个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放弃。

也许从知识层面来说,她还是贫乏的,但是在技能方面,她就是世界最佳,我们国家拥有数以亿万计的工人。

姜雨荷为这些职校的孩子作出了做好的表率,读不了高中,不丢人,进工厂,更不丢人,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如果你可以掌握一种实用的技能,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今年最新的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缺口达到了惊人的3000万人,不管是在高端还是低端领域,我们的社会永远都缺技术人才,并且这个趋势在未来几十年里都不会改变。

结语

我们总是说,知识改变命运,但是现在的人对于“知识”这个词的认知还是太狭隘了,只要是能带来正面价值的,都是宝贵的财富,教育体制是死的,是针对所有人的。

但每一个人所走的路都有唯一性,只要我们能够找准定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并且坚持下去,未来的日子就一定不会差。

在2023年4月23日,姜雨荷回到自己的母校,向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奋斗的历程,她希望自己的故事能鼓励更多的学生,不要轻言放弃,梦想终能实现!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