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琼瑶死后被扒不堪情史,而金庸离去各种缅怀?原因只有一个

卿清点墨诗意燃 2024-12-10 09:12:37

琼瑶与金庸,皆为华语文学与影视领域的巨擘,他们的离去,本应是人们缅怀其作品与文化贡献之时,却因截然不同的舆论走向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86岁的琼瑶如火花燃尽,“翩然”离去,很多人道一声“琼瑶阿姨,一路走好”,毕竟她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陪伴了几代人的青春。

然而琼瑶的离世,在一片送别声中,夹杂着诸多对其情史的诟病。她曾陷入“知三当三”的情感纠葛,这固然违背了公序良俗。

然而,在那段复杂的关系里,男方平鑫涛难道不应承担更多责任?他借助原配的资源创业,又借琼瑶的才华盈利,琼瑶的作品甚至成为了养活他与前妻孩子的经济来源。可大众却将矛头更多地指向琼瑶,这是否有失公允?

反观金庸,其武侠小说堪称经典,在华人世界影响力深远。但他的情史也并非毫无瑕疵。他一生经历三段婚姻,在感情的道路上也曾有过诸多转折。

然而在他去世时,人们更多沉浸于对其作品的追忆与缅怀,对他的私人感情问题却鲜少苛责。这种差异,仅仅是因为性别吗?

历史上,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法国作家卢梭,他才华横溢,其思想著作对后世影响巨大。然而他却将自己的五个孩子全部送进育婴堂,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家庭责任的严重逃避。但在提及卢梭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思想启蒙贡献,对他的私德问题虽有提及却未成为主流评价。

而英国女作家乔治·桑,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大胆追求自由爱情,与诸多名人有情感纠葛,她的文学成就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私德问题所掩盖,被一些人批判为“伤风败俗”。

在当今社会,性别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在对待名人私德问题上,这种双重标准却依然存在。

对女性名人,往往以近乎苛刻的道德标准去评判,放大其瑕疵;而男性名人的私德问题却容易被轻描淡写地归结为“风流韵事”、“红袖添香”,这其实是一种深层次的性别偏见。

名人也是人,他们的作品与贡献和他们的私人品德虽有联系却不能完全混为一谈。我们不能因性别而对他们的私德评判有失偏颇。

评价一个人,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综合考量其多方面的成就与不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私德问题的审视上都应一视同仁。

当年往事,早已盖棺定论多年,如今人已去,让我们像对待金庸一样对待琼瑶吧。

琼瑶的个别作品虽然也有让人诟病的地方,但是不能质疑她大多数作品的文笔和审美,有多少人是因为喜欢琼瑶的作品而爱上唐诗宋词?

而且还有一点很珍贵,琼瑶作品里,让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女性,各种各样的多姿多彩的女性之美,有柔弱的菟丝花,也有与橡树并肩站立的木棉,光芒完全没有被男性掩盖!

且看那《还珠格格》中天真烂漫、勇敢追爱的小燕子,她似一阵自由不羁的风,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爱情和友情的纯粹坚守。

还有那温婉才情的紫薇,出口成章,用诗词寄情表意,她与尔康之间“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深情告白,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情深深雨濛濛》里敢爱敢恨的依萍,在风雨飘摇中坚守自我,她与书桓在战火纷飞中见证着爱情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

还有晴儿的高洁通透、含香的坚贞不渝、章含烟的自强坚韧、金锁的有情有义、方瑜的热情善良……

琼瑶的“爱女”是女性作家温柔的慈悲,这些鲜活的人物陪伴着无数人度过了青春岁月,有多少人在她作品的陪伴下,青春更热烈更完整!

她们的故事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成为了青春岁月里最珍贵的回忆。金庸与琼瑶的离去,代表着一代人青春的落幕,一个时代的终结。

莫以性别论私德,最后让我们道一声:琼瑶,一路走好!

(图源自网络)

2 阅读:492
评论列表
  • 2024-12-14 16:38

    金包衣还真不如琼瑶

  • 2024-12-11 04:13

    金武瞎,男人意淫真爽,一脸猥琐,想杀谁就杀谁,还七个老婆,卑鄙无耻。一天到晚捡到武林秘籍,与天天中千万亿万大奖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