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林的《罗刹海市》与刀郎的“罗刹国”,到底有什么不同?

肖军情感师傅 2024-08-15 01:52:27
刀郎《罗刹海市》刷爆全网,成为近段时间的热门话题,主要原因还是其歌曲的艺术性与现实批判价值,而非对号入座式的简单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N多解释。 该歌词以蒲松林的小说《罗刹海市》为创作蓝本,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丑陋不堪的罗刹国。歌曲大量使用象征手法,将阳春白雪的语言与下里巴人的语言融合,给人十分震撼的艺术冲击,对社会具有极大的警示与教育意义。 歌曲《罗刹海市》曲调之优美,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感受,在此就不赘述了。这里将蒲松林的《罗刹海市》与刀郎版的《罗刹海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两个版本的《罗刹海市》的思想内涵。 蒲松林的《罗刹海市》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罗刹国的黑白颠倒、以丑为美与海市的纯净美好进行对比,既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丑恶,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和追求,同时也揭示出一个人性的道理,那就是:无论在多么阴暗、令人悲观沮丧的环境中,我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也永远不会消失。只要这颗追求美好纯净的心不变,我们就一定能远离丑恶的“罗刹国”,找到美好如仙境的“海市蜃楼”。 罗刹国“以丑为美”,是越丑的人就越美。罗刹国的审美虽然很变态,但他们也还是有标准的,这就是以丑为标准:谁丑到极点,谁就是美到了极点。 我们再看刀郎的《罗刹海市》,虽然这首歌里也借用了蒲松林对罗刹国国人的丑态描写,比如:她两耳傍肩三孔鼻,但是,整首歌里并没有把“丑”当做“美”的表述,更多的是自以为是,自我催眠、附弄风雅、投机钻营。至于“美”的标准,那就是没标准,没原则,就是一切以利益为中心。只要对我有好处,可以相互吹捧,驴可以欣赏鸡,鸡也可以欣赏驴。 所以,从讽刺的角度,刀郎的《罗刹海市》更辛辣。 可惜的是,歌曲《罗刹海市》,只有“罗刹国”的“丑”,而没有“海市”的美与之对比。少了这个对比,歌曲真正的名字就应该是“罗刹国”,而不是“罗刹海市”;少了这个对比,歌曲的内容就单调了许多。 可能正是意识到上面的问题,所以,歌曲作者最后写了“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写了“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将社会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但是,这个哲学高度有一点点勉强,不如蒲松林在小说后面的议论更为精准。 异史氏(即蒲松林)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小惭小好,大惭大好。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蒲松林从人性的角度,揭示出“以丑为美”的病态标准其实来源于人们盲从于权威,从众于习俗,不敢大胆做自己,乃至于丧失自我的心理弱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