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王莽当了皇帝后,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法令。新法令非常繁琐而且苛刻,百姓们一不小心就会触犯并受到惩罚。此外,新法中规定的徭役也非常繁重,很多人对新法都非常不满。再加上,王莽推行新法的那些年,各地的旱灾、蝗灾接连发生。终于,爆发了很多农民起义,其中有两支队伍力量比较强大,其中一支叫绿林军,由王匡、王凤兄弟领导;另一支被称为赤眉军,由樊崇率领。结果我们都知道,后来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那么绿林、赤眉军到哪里去了?他们的最初的首领结局怎么样呢?
光武帝刘秀
一、两支起义军的由来
新朝末年,天灾不断,人心思乱。 新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荆州一带的饥荒尤为严重,许多饥民相率到野泽中掘草根为食。新市(今湖北京山境)人王匡、王凤兄弟替大家排忧解难,调解纠纷,处事公平,被推举为首领。起初,他们手下他们人数越聚越多,形成一支武装力量,不时攻击附近的村落。他们隐蔽在绿林山中(今湖北京山境内),因此被称作绿林军。几个月后,绿林军发展到近万人。
新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又在莒城(今山东莒县)聚集百姓起兵反抗,当时也只有100多人。后来附近的盗贼都知道樊崇很勇猛,就全部跑去归附他。后来,樊崇手下的士兵也有几万人。后来,王莽派人攻打樊崇的军队,樊崇怕自己手下的军队和敌人作战时因混淆而伤了自己人,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让手下人把朱砂涂在眉毛上,这样一来,樊崇手下的士兵就成了红眉毛。从那以后,樊崇的部队就被称为“赤眉军”。
赤眉军首领樊崇
二、王匡、王凤兄弟的结局
朝廷听到绿林军起义的消息后,王莽立刻派官兵去镇压,没想到被绿林军打得落荒而逃。绿林军则趁这次获胜的时机,又占领了好几座城镇,还把关押在监狱里的囚犯都放了出来,把粮仓里的粮食拿一部分出来分给老百姓,剩下的全部搬上了绿林山。王匡和王凤的善行得到了百姓的一致拥护,更多的人投奔绿林,包括南阳人刘縯、刘秀兄弟等,起义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五万多。
公元23年,王匡、王凤在水沙洲设坛陈兵,立刘玄为更始帝,以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王常为廷尉大将军,刘秀等为偏将军,建立起更始政权,决议分兵两路进取中原。昆阳之战后,王莽政权受到沉重打击,很快衰败了。
同年,王莽被手下人杀死,新莽王朝覆灭。王莽政权垮台后,更始帝刘玄入主长安,招降各路人马,大封功臣。封王匡为比阳王,王凤为宜城王。然而起义军内部矛盾重重,很多将领都有各自的封号和势力。刘玄在别人的怂恿下,杀了刘縯。刘秀听说后,正常吃喝,有说有笑。终于,刘秀忍辱负重,麻痹了刘玄。
公元25年,刘秀在今河北柏乡自立为皇帝,是为汉光武帝,不久改年号为建武元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很快,刘秀发兵攻打更始帝刘玄,王匡据守河东,被邓禹所败。此时赤眉军又进逼长安,王匡、赵萌驻军新丰,防守赤眉军攻打长安。王匡在无奈之下投奔了樊崇赤眉军。
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不久,刘玄被赤眉军所杀,后刘秀大将邓禹遵刘秀之意将刘玄安葬在长安附近的霸陵。
由于长安连年战乱,加上天旱,军队无粮,公元26年1月,樊崇决定放弃长安,分兵出略天水、安定等地求食。王匡领兵行至安定(今甘肃固原县),天寒地冻,缺衣少食,只得回军,途中遇到刘秀部下尚书宗广,宗广劝王匡投奔刘秀。王匡与宗广行至安邑(今河北境内),被宗广以“道欲亡”罪名杀害。
王凤在长安动乱后,下落不明,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民间传说,在更始内乱时,他逃离长安,皈依佛门,成了一代宗师。
三、樊崇的结局
樊崇在赤眉军壮大以后,拥立了15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为皇帝。后来,樊崇受更始政权的招抚,归附了更始帝刘玄。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二月,樊崇率赤眉军在与汉将邓禹、汉中延岭、更始将军李宝所部连续苦战后,仅以20万人突出长安东返。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以佯败诱敌之计败邓禹、冯异军于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北)。三月,樊崇率军进抵湖(今河南灵宝境)、崤底(今河南渑池境),遭到刘秀派遣的大将邓禹、冯异的接连攻击,损失惨重。接着,在宜阳又遭到刘秀亲自率领的大军的截击,大部被歼,刘盆子、樊崇等被迫投降,赤眉军的反抗斗争,也因此而告失败。同年,樊崇和赤眉军首领逄安等再度起义,结果失败被刘秀杀害。
绿林、赤眉军在历史上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沉重地打击并推翻了新莽王朝,为东汉王朝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王匡、王凤兄弟以及樊崇等,他们勇于斗争,拉开了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的序幕,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始帝刘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