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德云社史无前例地发布了一则停业公告:全社停演一周。
答案是张文顺老先生。
"我们办一堂最好的白事,看谁还能风光过张老。" 郭德纲的话掷地有声,眼里闪着泪光。他不顾德云社还有诸多演出任务,带着全体成员忙前忙后,事必躬亲。
这场葬礼上,最让人动容的一幕是郭德纲始终跪在灵前。不是作秀,不是排场,而是发自内心的悲痛与敬意。他的身份,早已不仅仅是德云社的掌门人,更像是送别至亲的"儿子"。
"我一定会照顾好您的家人。。。"这句轻声的承诺,道出了他与张文顺之间不为人知的深厚情谊。
你可能会问:张文顺是谁?为什么能让德云社全体停业,让郭德纲如此看重?
要说这个人的来头可不小。他可是响当当的相声大咖,师承佟大方,与侯耀文、马季同为第七代相声演员。而且,更关键的是,他还是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
没错,如果没有张文顺,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德云社,也就没有现在的郭德纲。
但比起这些显赫的身份,对郭德纲来说,张文顺更是那个在他最艰难时期,不计身份差距、不计个人得失,毫无保留给予支持的引路人。
这个故事要从14年前说起,那是1998年的秋天,一个注定被写进德云社历史的日子。。。
这场葬礼,不只是在送别一位德高望重的相声前辈,更是郭德纲在用实际行动兑现着一个14年前就开始的承诺 - 要永远照顾好张文顺的一大家子。
而这个承诺,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不为人知的郭德纲。那个在舞台上说学逗唱的相声演员背后,还有着一颗始终不忘恩情的赤子之心。
1998年10月17日,这天是张文顺60岁的生日。老人家心血来潮,想听场相声庆祝。这一去,却让他遇见了一个改变德云社历史的年轻人。
说起当时的郭德纲,可不是现在这个德云社一哥的风光样。个头胖乎乎的,在台上说相声时还带着点忐忑。圈内人都不怎么待见他,觉得这小子难缠,是个"孬种"。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排挤在主流相声圈外的年轻人,却一开口就把张文顺给惊着了。
"这小子,绝非池中物,以后一定是个角儿!"张文顺当场就跟朋友打包票。这话说得斩钉截铁,仿佛已经预见了郭德纲日后的成就。
饭桌上,这对相差40岁的忘年交聊得热火朝天。说起相声的未来,说到行业的发展,两人的想法出奇一致。张文顺越聊越兴奋,仿佛找到了知己。
"老先生,您这是在跟谁吃饭呢?"一个圈内人路过打招呼。
"好苗子!真正的好苗子!"张文顺笑得合不拢嘴。
但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张文顺的眼光。有人说他老糊涂了,为了捧郭德纲,张文顺没少跟圈内老友红过脸。
"你们懂什么!"张文顺急了,"这孩子是真有才!"
为了给郭德纲铺路,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竟然主动当起了捧哏。要知道,以张文顺的地位,能让他当捧哏的可没几个。
这一举动在圈内掀起轩然大波。
"文顺哥,你这是何必呢?"有人劝他。
张文顺却笑着摆摆手:"我就认准这个小子了。"
就这样,一个是相声界的泰斗,一个是被人看不上的"另类",却因为对相声的共同追求,结下了这段师徒情缘。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更是证明了张文顺的慧眼。
"我不会进曲艺协会的,我要让他们以后形同虚设。"年轻的郭德纲放下这句狂言时,大家都觉得他在说大话。却没人知道,他是在心疼张文顺为他进曲艺协会低声下气求人的事。
怀着改变现状的雄心,两人决定自己干一票大的。"北京相声大会"就这么成立了,但现实总是比理想更残酷。
你知道德云社最惨的时候是什么样吗?
那是一场只有6个观众的演出。票价10块钱一张,总收入60块。台上的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这画面想想都尴尬。
但张文顺二话不说,还是把演员们的工资结算了。全靠自己掏腰包贴钱。
"老爷子,要不咱们先缓缓?"郭德纲看不下去了。
"干!好事多磨嘛。"张文顺倔强地说。
后来团队有了起色,郭德纲提出要把团体改名叫"文记德云合作社",想用张文顺的名字,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没想到第一个反对的竟是张文顺本人。老人家摆摆手,语重心长地说:"别整那些虚的,德云社就挺好。
这话说的多有远见啊。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只有6个观众的小剧场,如今已经成了一个能容纳上千人的大舞台?
但最让郭德纲感动的,是张文顺的那份纯粹。明明可以用自己的名气,却选择默默付出。明明可以大权在握,却甘愿做绿叶。
这段创业岁月,见证了两代相声人的坚守与传承。张文顺用实际行动告诉郭德纲:什么叫真正的伯乐,什么叫无私的付出。
可惜时光不饶人,等到德云社真正站稳脚跟时,张文顺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尾声。。。
这让我们不禁想起那句老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在这场散席之前,张文顺还留下了最后的嘱托。。。
2008年11月27日,张文顺的70岁寿宴。这一天,注定要被写进德云社的史册。
此时的张文顺已经两度住院,身体每况愈下。轮椅、氧气机成了他形影不离的伴侣。可这位倔强的老人,还是坚持要过一个热闹的生日。
"以后,这就是你爸爸了!"寿宴上,张文顺拉着外孙宁云祥的手,郑重地对着郭德纲说。这句话背后,是一位老人最后的牵挂。
郭德纲应下了这声"爸爸"。他太懂张文顺的心思了,所以早就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 一场完整的相声专场。
压轴戏是他和张文顺的《大实话》。没错,就是那个需要靠氧气机维持的张文顺。原本安排只需要他坐着轮椅露个面就行,可老人家却执意要站着完成这场演出。
"让我自己走上去。"张文顺推开搀扶的手。
谁能想到,这竟成了张文顺人生的最后一次演出。
其实,郭德纲安排这场演出还有个不为人知的用意。这些年为了治病,张文顺已经花光了积蓄。可这倔老头死活不肯收徒弟的钱。
所以郭德纲琢磨着,干脆把演出收益都用来给老人治病。
演出结束没多久,张文顺就再次住院了。郭德纲安排德云社的徒弟们轮流去医院,给老人说相声解闷。
可天不遂人愿,2009年初,张文顺还是离开了。。。
回想这最后的日子,张文顺似乎早有预感。那场70岁寿宴,那个特别的托付,那次倔强的演出,都像是他给自己准备的告别仪式。
而这一切,也成了郭德纲心里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时光飞逝,转眼间张文顺已经离开14年了。但在德云社的后台,他的遗像依然和侯耀文的一起高挂着。每逢初一十五,郭德纲都会带着大家去祭拜。
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变?
这就是郭德纲的坚持。他说过要照顾张文顺的一大家子,这承诺一诺千金。
张文顺的女儿女婿,都在德云社有了安身立命的工作。外孙宁云祥更是被郭德纲收为徒弟,亲自带在身边教导。2012年,郭德纲甚至把宁云祥推进了"德云四公子"的阵容。
"这小子就算什么也不干,我照样发工资,养他到老!"这话说得掷地有声。
可后来宁云祥选择了转幕后工作。有人觉得可惜,但郭德纲却第一个支持:"既然不想说相声,那就去做你想做的。
这个决定,让人看到了郭德纲的另一面。他不是在机械地完成承诺,而是真心实意为张家人着想。
这些年,张家人也都记着这份恩情。曾经有人拿张文顺的印章来攻击郭德纲,是张文顺的女儿张德燕站出来澄清。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份情谊是双向的。
如今的德云社,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有6个观众的小剧场。但不变的是郭德纲对恩师的那份记挂,对承诺的那份坚守。
14年前跪在灵前的诺言,他用14年的行动践行着。这大概就是德云社能走到今天的密码 - 它不仅仅是个相声团体,更像是个有温度的"家"。
所以,当有人问"郭德纲有没有遵守照顾张文顺一家的承诺"时,答案其实就写在这14年的点点滴滴里。
那个被张文顺一眼相中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这份永不消逝的师徒情谊。
给创始人家股份比什么都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