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失利,阎锡山选择下野,为什么蒋介石没能控制晋绥军?

友绿聊历史 2024-04-26 08:20:12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1

1930年中原大战,阎锡山大权旁落,为何一年之后东山再起?

1930年11月4日,历时近半年的中原大战终于尘埃落定,这场波及20多个省份、100多万名士兵参加的军阀倾轧,最终以中央军大获全胜而告终,蒋介石的个人统治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那些失败者却不得不丢掉兵权,西北王冯玉祥无奈下野远走、西北军全体解散。

山西王阎锡山也只得远走东北寻求日本人的庇护。随之而来的,就是蒋介石对地方军阀的改造和整编。

让蒋介石始料未及的是,虽然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战斗力极强的晋绥军纳入自己的麾下,也试图安排自己的亲信执掌帅印。

但是一年后阎锡山却从东北回到山西,重新当起了“山西王”,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为什么蒋介石没能控制晋绥军?阎锡山的结局又如何?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顺应时局在太原领导起义。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他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依附于他的势力愈来愈多,全山西的军队唯他马首是瞻。

阎锡山向来秉承以邻为壑韬光养晦的策略,所以经历了多次重大事件的洗礼,依然保持相当实力。

中原大战之时,他在山西的统治已经长达18年之久,部队总兵力达到十万以上,是全国范围内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晋绥军的各级将领大多由阎锡山亲自提拔,他们感念“老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所以肯为阎锡山拼命打仗,军队内部也十分团结。

虽然侥幸取胜,但是蒋介石深知晋绥军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绝对不可等闲视之。

如果这支部队并入国民政府版图为我所用,那么中央军的实力将空前强大。

但是如果处理不好,这支精锐部队就会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反伤起身。如何妥善处置他们,让蒋介石绞尽脑汁。

按理说处理晋绥军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更多的兵力来控制他们。

可是在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自己也损失惨重,全国其他地方的势力又蠢蠢欲动,所以这个方法显然行不通。自己的力量不够,蒋介石就转而寻求他人的帮助。

在中原大战之前,为了拉拢东北军出兵,蒋介石向张学良许诺战事一旦成功,就把整个华北地区纳入张学良的势力范围。

为了削弱阎锡山,蒋介石建议张学良进兵太原,但是遭到了张学良的拒绝。

张少帅有自己的考虑,山西部队的战斗力惊人且在本土作战,自己稍有闪失就会面临失败。

到头来羊肉没吃到,惹得一身骚,这样的买卖得不偿失。即便自己最终获得胜利成功占领三晋大地,也免不了损兵折将,反而便宜了蒋介石隔岸观火渔翁得利。

强攻的策略不可行,蒋介石又想到了分化的手段,想办法找一个非阎锡山的心腹来为山西善后。

蒋介石首先想到的人是赵戴文,而张学良推荐的是傅作义,两个人的人选上产生了分歧。

当张学良找到傅作义时,精明的傅将军对晋绥军的内部情况十分了解,认为自己的实力不足以震慑他们,所以没有接受山西省主席的职务。

退而求其次,张学良推荐了商震,他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在1916年才加入了阎锡山的晋绥军,算是一个外来者。

阎锡山对他始终有所顾忌,其他的嫡系部队和他也隔着肚皮。而且商震曾经担任过河北省主席,当然不甘于长期寄人篱下。

蒋介石对商震也很中意,一来他有一定的威望,二来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更加容易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

因此,商震毫无悬念地当选山西省主席。新任省主席自然懂得投桃报李,在张学良的授意下,商震开始对晋绥军进行整编。

根据蒋介石和张学良的设想,将全部晋绥军分为四个军,每个军下辖两个师,每个师下面又有两个旅。

这样的设想对晋绥军的军官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将近一半的人会因此失去原来的职务和军衔。

原本的骑兵师、炮兵旅等士兵也将无从安置。晋绥军的将领们毫不妥协,坚决反对改编计划。

十多万人群情激奋后果不堪设想,张学良只得增设护路军和多个警备司令部作为安抚方案。

到了1931年,整编终于完成了,四个军的军长名花有主,每个人却都心怀鬼胎,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能否真正掌管晋绥军呢?

02

中原大战失利后,阎锡山下野,蒋介石还是控制不了晋绥军。

面对失去统帅的晋绥军,蒋介石为何拉拢不料晋绥军呢?

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心思最活跃,但在山西的结局却最不好。虽然当上了省主席,阎锡山的嫡系将官对他并不买账。

阎锡山执掌权柄时,商震就时不时流露出不服管教想脱离晋绥军的想法。如今世道变了由他当道,那些阎锡山的老部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有机会就对他进行攻击。

他不堪重负,终于在1931年初培波带领自己的32军的两个旅离开了晋绥军,另谋出路。

接替他的人,是三十三军军长徐永昌。徐军长也不是阎锡山的嫡系,但是他担任了省主席后却一门心思地希望阎锡山回来主政,蒋介石十分尴尬又无可奈何。

在阎锡山的治下,山西多年来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在中原大战之前,阎锡山拒绝了多次参加军阀混战机会,让山西的老百姓休养生息。

他也很重视儒家思想的作用,提倡启发民德民智,山西省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盛,社会安定、经济蒸蒸日上。

因此当地人们对他十分感激,也十分拥戴,这些情况徐永昌了如指掌。

他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力,认为还是阎锡山回到山西主政更有利于政局的安定。出以公心,他多次拒绝了来自蒋介石的拉拢。

看到他铁了心要迎接阎锡山回来,蒋介石只能动起了别人的脑筋。

三十四军军长杨爱源是晋绥军的老人,也是阎锡山的老部下,蒋介石不惜以重金试图收买他。

一次杨爱源莫名其妙地收到了50万元的汇款,打款的人真是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50万元在当时是天文数字,可是杨爱源不为所动。

过不多久,杨爱源又收到了40万元的巨款,依然是来自蒋介石的友情馈赠。

杨爱源仍旧毫不动心,非但没有笑纳半分钱,反而特地在所有下属都到场的情况下,公开了90万元的事情。

下属们在惊讶之余,充分感受到了杨爱源将军的廉洁和对阎锡山的一片忠心。

在场的人纷纷表示杨爱源将军就是他们最好的榜样,他们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阎锡山主席。蒋介石金元政策再一次落空,损了夫人又折兵。

其实,身在大连的阎锡山也没有少作联络。为了继续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地位,阎锡山派人给大小军官按照等级赠送慰问金,数额从5000元到3万元不等。

一方面表达对老部下的关心,另一方面也传递出自己安然无恙,还在积蓄力量东山再起的决心。

那些拿到钱的下属们感激涕零,纷纷表示自己对阎老板的恩情没齿难忘,势必和蒋介石划清界限,有朝一日要重新回到阎锡山的账下效劳。

当然也有人另怀心思,例如72师师长李生达就急于靠拢新老板蒋介石。

他对蒋介石送来的钱财照单全收,暗中提供了很多内部情报作为回报。就在李生达幻想着抱住蒋介石的大腿大展宏图之际,却莫名其妙地遭到暗杀。

蒋介石闻讯后勃然大怒,下令一定要找出罪魁祸首。可是经过几个月的侦查,也没有什么实质结果,这件事情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蒋介石此时也只能面对现实,他意识到山西军内部几乎无隙可乘,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很可能是徒劳一场。

蒋介石的失败,让阎锡山又看到了希望,那么阎锡山又是怎样拿回晋绥军控制权的呢?

03

1930年中原大战失利,阎锡山远走东北,却还能东山再起。

面对蒋介石收编晋绥军的失利,阎锡山又是怎样回到山西掌权的呢?

晋绥军内部团结一致,蒋介石和张学良却并非铁板一块。看到实力派军阀“山西王”阎锡山失势,同为一方诸侯的张学良颇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

所以张学良在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时,肯定没有不折不扣去执行。

在整编晋绥军的问题上,张学良尽自己所能保证军队的完整性和独立性,部队的整体人数并没有减少。

虽然经过了整编,番号没有以前那么多,但是每个战斗编制都增设副师长和副旅长的职务,大部分的军官都得以保留下来,每个连的士兵人数也翻了一倍。

这样的安排,给阎锡山后来东山再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阎锡山远在东北,距离他的老巢有千里之遥,但是用洞若观火来形容他却一点也不为过。

他当年培植的亲信遍布整个靖绥军,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军中担任要职。为了汇报当年的知遇之恩,这些军官无时无刻不在向自己的老板传递消息。

阎锡山也在暗中积极准备。即便他所领导的山西省在全国都数得上号,但是他还是回顾自己多年来的执政得失,直面自己犯下的一些错误加以总结。

他选择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指导思想,继续强化爱民的施政方针,以期再次得到山西人民的拥戴。

他计划实行“物产证券”,定下了以按劳分配的设想。他还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私下购买了许多军用物资和武器装备,只等有朝一日东山再起。

1931年起,日军入侵日益猖獗,神州大地再燃战火。

阎锡山料定蒋介石和张学良此时因各项事务焦头烂额,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就租用了一架小型飞机买通飞行员,从大连悄然潜回大同。

蒋介石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即致电张学良和徐永昌要求阎锡山限期离开山西。

然而张学良装聋作哑,把蒋介石的指令当做耳旁风。徐永昌也不为所动,反而以自己的名誉和身价为阎锡山担保。

阎锡山本人则故作姿态,以父亲年老体弱需要照顾为由,赖在山西不肯走。

不久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大肆入侵让蒋介石头疼不已。委员长也就没有再花精力去多管山西的事情,让阎锡山离晋已经不是当务之急。

后来阎锡山在山西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为了稳住他,蒋介石以国民政府的名义正式任命他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虽然名义上还是受蒋介石的节制,但是实际上已经承认了他再度作为“山西王”的事实。

虽然在大连期间阎锡山得到了日本人的照顾和支持,当年回大同的飞机也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阎锡山的骨子里依然对军国主义无比仇恨。

1936年他成立了山西抗日救国同盟会,同时和共产党展开合作,共同为抗击外来侵略者努力。

虽然阎锡山没有像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那样直接发动了“西安事变”,但是针对蒋介石对日本人所采取的政策,他十分反感,多次在公开场合反对委员长。

蒋介石因此颜面全无,进而又想起当年没有能控制晋绥军的故事,因此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却也奈何不得。

赶走了日本人后,阎锡山不识时务地希望继续盘踞在三晋大地,经过斗争于1949年被我军全部消灭。

至此,“山西王”的传奇结束,他的结局比其他军阀好了不少。

参加过中原大战下野的地方军阀大多命运多舛。

虽然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冯玉祥将军在大战失败后,就被解除了一切职务,他所领导的西北军也就此土崩瓦解。

李宗仁所领导的桂系在战败后退回广西,并在今后日渐式微。

反观阎锡山自从辛亥革命以后,他在山西称霸38年之久,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