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哪座山脉才是中国境内知名度最高的呢?相信答案各异,有人认为是世界第一高峰喜马拉雅山,也有人觉得是五岳之首泰山,不过在博主看来,更多人心目中的答案却是另外一座,即,号称中国国运之山的秦岭!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对于中国来说秦岭为何如此重要,倘若自始至终它都不曾出现,如今的中国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地理分界
首先,对于秦岭的了解相信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一件事,那就是中学地理课本上“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的没错,那一连串的知识点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作为升学必考的知识点之一,这座山脉拥有那么高的名气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落到实处,第一是因为河流,以秦岭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发源的河流有很多,且全部都是影响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关键河流,例如渭河、洛河、黄河等等,途经长安、洛阳后,亦是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祥地,可以负责任的说,正是有着秦岭的庇护,才会孕育出咱们这个年纪长达五千岁的伟大民族。
第二是区域的划分,众所周知,秦岭山脉正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以及八百毫米降水量分界线,秦岭以北属于受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气候影响的北方地区,降水量常年在八百毫米以下,以南则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较为温暖的南方地区,降水量在八百毫米以上,而这种明显的气候差异正是因为秦岭的影响。
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要知道,秦岭的存在既帮助南方地区抵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让冬季的南方更加温暖湿润,也为北方地区抵挡了来自沿海的湿润气流,减少了夏季的降雨量,换而言之,如果没有秦岭,冬天的中国就将有更多无法种植庄稼的地区,夏季的中国也会有更多饱受洪涝灾害的省份,正是因为有秦岭在,中国的气候划分才会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并为我们提供了更高的抗风险能力,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除此之外,秦岭的地理意义还有很多,例如 1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河流流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分界线、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完整地形与破碎地形分界线、华中华北分界、农作物一年两至三熟与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分界线、中国水资源多水带与过渡带之间的分界线等等。
这么说吧,中国境内绝大多数需要标识分界的事物,参照物都是秦岭,是秦岭造就了中华大地的物产丰富,也是秦岭让南北中国分别出现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就比方说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性格温婉、北方人性格豪迈等等等等,由于不同的文化与物产,双方也就此展开了频繁的贸易,既加强了中国经济的内部流通性,又互相建立了联系与感情,在远洋贸易并不发达的古代,这便是中国经济体量一直稳居世界先列的原因所在。
不仅如此,大家知道为何古代中国每逢分裂又总能实现统一吗?地域分界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北方盛产马匹、铁矿,是一个王朝能够立足于世的根基,南方盛产粮食、盐茶,是维持政府长久运行的命脉,在这种情况下,试问有几个封建统治者能够坐视自己仅仅拥有半壁江山?若想让王朝兴旺强盛,他们就必须越过这条线,越过秦岭,无论北伐还是南征,都要实现江山一统,君不见历朝历代,但凡是非大一统王朝都在整日叫嚷着一统天下,都要不断的对外作战?而那些偏安一隅的国家只能渐渐消亡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巨大的差异的确是造就了中国南北缺一不可的状况,可秦岭的存在却也成为了许多王朝统一国家的最大阻碍!
秦岭的弊端
综上所述,秦岭的关键性相信大家已经知晓,它的存在不但造就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同时也从侧面激发了古人一统天下的动力,但凡事皆有利弊,从某种层面来说,秦岭的存在亦是成为了一种巨大的阻碍!
此话何意呢?我们来看一件发生在几年前的标志性事件就知道了,2020年,一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铁线路终于建成,那就是从陕西西安直达四川成都的“西成高铁”!这意味着什么显而易见,从此刻起,中国才算是正式征服了秦岭山脉!
五千年来,历朝历代,人们能做到的也只有越过秦岭,在其中坎坷崎岖的山路中搏一线生机,如今我们却能方便快捷的横穿这道天堑,其中意义自然非比寻常,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五千年都未被征服的秦岭显然也给中华民族造成了许多麻烦,而这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数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了。
作为一名热衷于大一统的臣子,诸葛亮的整个后半生都在为走出祁山而努力,而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里说的祁山其实正是秦岭的一部分!
由于无法突破地理上的限制,这位千古明相这才最终功败垂成,带着满心的遗憾魂断五丈原,并使得蜀汉逐渐走向了没落,试想,如果他生活在一个没有秦岭的“平行世界”,那一切的结局会不会大有不同呢?
按照真实历史中的情况,答案或许是肯定的,没了粮草补给和进军速度的限制,在很多场战役中蜀汉军队没准儿都会反败为胜,届时国家一统,虽说后主刘禅也不是什么明君,至少也比背信弃义、自私自利,造成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司马家要强吧?
当然了,这也只是一个美好的畅想罢了,言归正传,诸葛亮北伐正是败在了秦岭,败在了大自然的面前,而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些个有着进取之心的非大一统王朝亦是如此,并不是他们的实力弱小,完全是秦岭山脉太过“强大”,别说是千年前的封建王朝了,就算是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诸多现代国家,想要将其征服都并非易事。
要知道,在“西城高铁”建成之前,从成都到西安乘坐火车最少都需要十六个小时,鉴于这种情况,国家这才下定决心,希望通过横穿秦岭的方式尽可能缩短两地之间的交通时间,不过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设计图纸出炉后,所有人都被震惊到无以复加,原因很简单,无论技术人员如何更改路线,整个“西城高铁”的隧道比例都仍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整个项目有九成以上都需要在秦岭内部完成。
这是什么概念?众所周知,秦岭山脉的平均海拔达到了两千多米,地势不平坦也就算了,其内部还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施工过程中只要一个不小心,或许就会产生“涌水”或是“岩爆现象”等地质灾害。
不仅如此,西安、成都沿线虽然大部分都是无人区,可换而言之,这里也有着丰富的珍惜动植物资源,例如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这里都有着栖息地,在面积不到全国百分之一的地区里,其种子植物更是占全国总科数的65.23%,因此,大规模动用炸药一事就不用想了,我们只能用盾构机一点一点的挖,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和经济成本。
不过幸运的是,中国“基建狂魔”的名号也不是白叫的,即便困难重重,最终工程人员也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至今,“西城高铁”已经通车了四年之久,三个多小时的全新车程无疑创造了一个奇迹,只可惜,曾几何时那些倒在秦岭之下的英雄豪杰却看不到这一幕了,试想,如果没有秦岭,整个中华文明的进程或许都会得到改写。
如果没有秦岭
秦岭的存在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既是一件幸事,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不幸,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中国没有秦岭,那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呢?
在博主看来,终归还是弊大于利的,原因不难理解,首先,秦岭虽然阻挡了许多王朝统一全国的进程,却也验证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真金不怕火炼!那些真正强大,真正有能力带领民族走向光明未来的封建统治者并不会因为区区山脉的阻挡而功败垂成,不仅如此,如果没有秦岭,我们甚至根本不会出现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熟读历史的朋友必然清楚,作为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帝国正是发源于秦岭山脉,靠着秦岭的自然条件,秦国在相对弱小的时候可以凭借这一易守难攻的地形“猥琐发育”,而在奋六世之余烈傲视群雄之际,他们也可以背靠沃野横扫天下,可以说,正是因为秦岭的存在,秦军才能在七国混战的乱世闯出一席之地,并最终完成统一。
如果没有秦岭,这一壮举必不可能完成,一旦失败,那迎接中国的或许就将是欧洲那般的四分五裂了。
其次,如果没有秦岭,那中国的气候条件就将变得十分恶劣,就像前文说的那样,冬季北方的干冷气流将长驱直入,使得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大幅度减产,而夏季南方的海风也将畅通无阻,让中原本就复杂的水文现象雪上加霜,尤其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更是会常年保持汹涌澎湃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莫说是愈发强大了,或许整个北方都会成为华夏先民的禁地。
还有如果没有秦岭,黄土高原上的风沙会直接灌入四川盆地,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会与四川重庆直接相连,秦岭以南的雨水将不再那么富足,四川重庆也将彻底失去四季分明的季节变化,届时,哪还有什么天府之国,或许四川将会变成第二个撒哈拉沙漠也说不定。
最后,如果没有秦岭,世界也将会失去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在文化上,南北之间的差异性将会大大降低,再也没有什么“甜粽子”、“咸粽子”之分,水稻和小麦也会在千年前决出胜负,在经济上,既然没了南北之分,各地物产又相差无几,自然也就没有了频繁贸易的动力,届时的中国经济就会变得死气沉沉,虽说咱们有可能借此提前进入远洋时代,然而这个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中国最大的可能就是沦为和印度一样的三流国家。
除此之外,在军事政治上也是一样,没有秦岭这个天然的屏障,抗日战争期间侵略者就将长驱直入,一举荡平整个西北、西南,红军也就没了可以阻挡国民党蒋介石的根据地。
林林总总,如果秦岭不存在,可以说除了会帮助大家实现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之外,其他的好处基本为零,一条山脉的出现必定有着其独特的意义,而秦岭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样,正是因为它,我们的历史才会如此辉煌,我们的文化才会这般璀璨,它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而这也正是很多人称它是中国的国运之山,是中国龙脉的原因所在!
那么在最后,大家认为秦岭的存在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欢迎在评论区内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