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有句话说:
人生最重要的有两天,一天是出生的那天,一天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那天。
出生的那天,我们有了生命。
知道自己为何活着的那天,我们的灵魂就有了生命。
1880年,27岁的梵高,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了,他要当一个画家,将生命的激情全都投入到画画里。
这是一个前途未卜的职业,二十多岁的梵高,虽然一事无成,事业没有,钱也没有,女朋友也没有,但父母还是不赞成梵高画画,在他们看来,没有钱就已经很丢脸了,再不务正业,那简直罪不可恕。
然而,梵高义无反顾,他必须当画家。
与其庸庸碌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如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当中,热气腾腾地活完这一生,这才是对生命最好的热爱。
011853年,画家梵高出生在一个平凡的牧师家庭,父亲老实本分,做着本职工作,传达上帝的旨意,养家糊口。
这位老实的男人,也有一些特别的地方,他会对孩子们说,你们应该把我当成朋友。
母亲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守着传统的规矩,为了维持体面,几乎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她对规矩唯命是从,将孩子们束缚得死死的,企图将自己的思想注入孩子们的灵魂。
在这位传统的母亲看来,一个人要是活得贫困,那就是给家庭蒙羞,所以她从小教育孩子,不要和穷人家的孩子交往,要想办法和上流社会的孩子来往。
她还觉得,一个好孩子,还应该懂音乐和艺术,用艺术装饰生活,所以她让孩子们学习音乐和画画。
在这样处处都充满规矩的家庭里,梵高却活得很不规矩。
他是个奇怪的孩子,和家里的孩子不一样,梵高极其安静,也不喜欢和弟弟妹妹们玩闹,沉默寡言,经常探头探脑看外面的世界,要么就是在田野里走来走去。
总而言之,年幼的梵高,就在挑战着母亲那根深蒂固的世界观。
他脸上长满雀斑,下唇永远一副向外撅起的样子,似乎在传达对世界的不屑,一见到陌生人,便耷拉着脑袋,还不时甩几下。
他人不大,但脾气很大,性格又孤僻,没有谁能搞清楚他在想什么,在弟弟妹妹眼里,这就是个奇怪的哥哥,让人害怕。
梵高有多怪?
他如果不小心摔了一跤,就会整天生闷气,不说一句话,似乎在责备地球长歪了。
他经常大发脾气,有次外婆来家里,刚好遇见生气的梵高,怎么说都不听,外婆给了他一巴掌,打得梵高三天不开口。
自从学会写字后,他手里的笔,就不曾停息,总是不停地写,就算不会写字,也在不断涂画。
但谁也不知道他写什么,画什么,他只是享受写写画画的过程。
他一直在警醒自己:
要么大干一场,要么去死。
也许,他还不懂生命短暂,只是被某些观念左右,但他已经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不要轻易浪费。
而对生命最好的珍惜,就是活得畅快。
02梵高爱上了写写画画。
八岁时,他画了一幅画,画完之后,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一看,这小子还真行,画得像模像样的,她夸奖儿子。
让这位母亲意想不到的是,儿子并没有高兴,而是默默将画给撕掉了。
奇怪的还不止这些,有次他做了一个小人像,惟妙惟肖,大家都称赞不已,可梵高转身就将作品摔在地上,碎成一地。
也许,他觉得,这些作品,只是一个开始,当不得称赞。
正如多年后,他说:
“只要艺术灵感没有积淀流淌起来,一切作品都是荒唐可笑的。”
梵高这些奇怪的行径,让人难以理解,父母理解不了他,觉得他是家里最难对付的孩子。
然而,大自然却理解了梵高。
大自然总是无言而沉默,但人类的所有情绪,都能得到容纳,就连脾气暴躁的梵高,走进大自然,也会平静起来。
他一连好几个小时观察花儿,看它怎样绽放,也会一连几个小时盯着某只正在生产的昆虫,看它怎样变化,他还会悄悄守着鸟窝,观察鸟儿如何筑巢。
大自然吸引梵高的东西很多,水虫爬过水面,他也能看几个小时。
而且,他还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捕捉水虫,经常玩得脏兮兮的,这让母亲愤怒不已,他捉来虫子,还给它们取名字。
有时候,麻雀从门口飞过,梵高就跟着麻雀跑,穿过田野,对于鸟儿的生活习惯,他了如指掌,还知道各种鸟儿的名字,知道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梵高的行为,让弟弟提奥仰慕不已,在提奥眼里,哥哥简直就是神人,提奥是梵高的小迷弟。
这种崇拜,延续了一生。
梵高喜欢去旷野,无论天气怎样,只要他想去,他就去,无所畏惧。
即便天上下着暴雨,他也不回家。
有个晚上,下着暴雨,梵高消失在旷野里,父母担心不已,害怕他掉进猎人的陷阱,正焦急无比,梵高回来了,浑身湿漉漉的。
对于梵高来说,这是热爱的。
可是在他人眼里,梵高就是一个奇葩,与众不同,特立独行。
然而,一个人没有和他的同伴保持同步,只是因为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03在家里,梵高是父母眼中的怪小孩。
在学校,梵高是老师眼里的怪学生,是同学眼中的奇葩,他不合群,经常和同学打架,又不守校规。
老师说,这是一个坏学生,难以管教,找梵高的父母告状,可父母对梵高也没办法,只能教育一顿,然后不停地对老师说道歉的话。
这样的事情不断重复,梵高被退学了。
父母受不了了,觉得儿子就是一个问题儿童,他们试图去纠正这孩子的错误,纠正他那些奇怪的、不体面的习惯,所以他们请来家庭教师,教梵高学习诗歌,学习画画,还让他学习宗教,希望上帝能给他一颗新的心灵。
然而,上帝并没有净化梵高的心灵,他的习惯依旧,父母将他送去寄宿学校,他也在学校奇奇怪怪的生长。
老师将印象派的理念告诉梵高:
“描画物体给人的印象而非物体本身”。
“比如画一面墙,一个画家如果绘出每一块石头上涂上的每一抹石灰,那么他就大大背离了艺术精神:他至多是个砌砖匠。”
这对梵高来说,是一个新的世界,也是他人生最精彩的世界的开端。
1868年梵高从寄宿学校毕业了。
此时的梵高,十五岁,回到家里,开始躺平,在田野里消磨时光,在卧室里虚度光阴。
在母亲看来,这孩子简直没救了。
梵高的做法,让母亲觉得,十分丢脸,因为她希望梵高去赚钱,做一个积极上进的人。
所以,梵高做了一名画商,开始卖画。
他的学习能力很强,没多久,就熟悉了所有工作,也清楚地记得店里的所有画作,老板说:
这年轻人前途无量。
父母得知后,感觉自己的儿子终于出息了,这让梵高的母亲高兴不已。
工作后的梵高,有机会去美术馆参观历代名家的画作,工作之余,他在家里读书。
书读得越多,做自己的力量就越大。
然而,眼看很多人不懂美,只是为了钱而工作,梵高很苦恼,他想将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推荐给客户,可那些客户,都没有欣赏美的能力,对梵高的推荐视而不见,反而青睐那些毫无价值的“装饰画”。
梵高很不舒服,难以接受,有时候他和客户争论,惨遭投诉。
世间事,便是如此,并不是好心就有好报。
人生最容易的活法,是随波逐流,而人生最难的坚持,是成为自己。
041873年,梵高工作调动,去了伦敦。
生活是很枯燥的,但他在租来的房子里种花,让生活看起来更美,他不断看书,不断学习,他写信给提奥时说:
对于绘画,你若想要有丰富的知识,非得下一番苦工不可。你应该尽可能地去美术馆参观鉴赏,你要经常散步,要爱好自然,这是进一步理解艺术的方法。真正热爱自然的人,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
卖了几年画,梵高的工资已经涨了不少,每月可以挣5英镑,而他年不过20岁,算是大有前途。
然而,他却越来越孤独,他觉得这份工作越来越没意义。
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可是这时候,他爱上了一个姑娘,为了这个姑娘,他更加努力工作,也仔细打扮自己,于是在照镜子时,他竟然发现自己有点丑。
他将自己画得最美的作品送给姑娘,生猛地表白:
我全心全意地爱你,唯有你做我的妻子,我才会有幸福。
然而,有多心动,就有多心痛,惨遭拒绝,这让梵高心灰意冷。
他原本打算,为了姑娘,好好做人,好好工作,已经一年加薪两次,他愿意委屈自己的灵魂,为了爱情。
如今,爱情没了,他努力的动力也没了。
他悲哀地发现,世间大多数人,为了挣钱,干着无聊的工作,越活越麻木,可他的工作,却不得不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他越是讨厌人,就越是喜欢大自然,他在大自然,漫无目的地走,随心所欲地画,感受着生命的束缚和自由。
我曾发现过孤独,只因我在人群里。
我曾感受过自由,只因我离开了人。
05孤独有时候是一种力量,而合群有时候是懦弱。
对工作,梵高尽管已经尽量忍受,但忍无可忍的事情,还是太多,他孤独得无可救药,可这世界依旧喧嚣。
梵高再次努力,希望卖有价值的画,可客户不但不听,反而觉得梵高推荐的就是一坨屎。
客户暴跳如雷,梵高再次被投诉,老板语重心长地说,只要能搞到钱,你管它有价值没有?钱才是上帝!
梵高反驳,却只是反驳给自己听,他说:我们怎能出售毫无价值的东西来牟取高利?
他想到那句话:
一个能舍弃欲望的人,方才能做到志洁行廉。人活着,不仅要做一个诚实的、幸福的人,还要做出一些崇高的事情,不要被庸俗的生活羁绊。
就这样,他也不想被庸俗的生活羁绊,他决定辞职离开,一个人,不能背叛自己的灵魂。
可是,离开后,还是要吃饭,还是要生活,怎么办呢?
梵高去卖书,既不是很努力,也不会失职。
然而,他的灵魂再次告诉他,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这不是他喜欢的。
可是要做什么呢?
他觉得,在这世间,苦难深重,那就做一个牧师,去传达上帝的福音。
他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和那些受苦的人一起干活,回来后,他浑身脏兮兮的,就这样坐着传道。
然而,他发现,这世间的苦难,比他想象的更加深重,他晚上回到家里,还有美味的面包,而其他人,可能连饭都没得吃。
梵高觉得,上帝就是骗子。
于是,他觉得自己也是骗子,他舍弃自己好的住处,和最苦的人住在一起,然而,一切都没有变好,他帮不了这些人,上帝也帮不了这些人。
这不是他想要的,他又离开了。
人生最难找到的,就是自己,我们兜兜转转,最终都是为了回到自己,然而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忘了回来的路了。
06兜兜转转,一事无成。
梵高成了世俗眼中的失败者,他没有钱,没有爱情,他拼了命,只守住了自己那脆弱的灵魂。
成了无业游民,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母亲甚至说,活成这样,是对一切高尚的社会传统的冒犯。
生活乱七八糟的,他靠家里的接济活着,连饭都吃不饱,吃了上顿没下顿,每天都只能半饱。
然而,他不想出去工作,他觉得,没意思。
提奥劝他说:
“哥,你非改换生活方式不可。”
梵高愤怒不已,和弟弟吵了一架,随后又写信道歉,说他不是不想出去工作,他只是想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想找到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
他说:
我想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更美好,难道你不觉得我一直在为此努力吗?追求比现在更好的生活,本是人之常情,但若是为了追求这种目标而改变自己,岂非贬低了自己吗?
想着想着,他终于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他要画画,要当画家。
他的灵魂渴望画画,他决定听从灵魂的召唤,当一个前途未卜的画家。
此时,梵高二十七岁。
1880年,梵高知道自己为何活着了,为了画画。
可他没有系统地学过,一切只能从头开始,幸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他省吃俭用,买来绘画用品,开始画画。
他告诉父亲,他要努力成为伟大的画家,这是他最后的选择,他再也不会放弃画画了。
他向弟弟宣布:
从今以后,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站在大自然面前,只是茫然地凝视了。
大自然是很难捉摸的,然而,我非使劲儿捉住不可。现在,我已经逐渐进入这种状态了。
于是,梵高再次回到老家,一心学画。
他再次爱上了一个寡妇,每天带着人家出去写生,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候,可当他表白的时候,直接吓跑了人,那女子一边跑一边喊:
“我永远也不会爱你,我会一个人过一生。”
但梵高不屈不挠,继续写信,要是没有回信,他就直接上门,可是这种真情换来的,却是嘲讽,梵高情绪激动无比,他将手放在燃烧着的蜡烛火焰上,皮肤烧得焦黑,可是这样的自残,也换不来感情,只会让人害怕。
生命原本就是一场戏,过度的表演只会伤害自己。
07学画是艰难的,感情是艰难的,人生也是艰难的。
梵高学着画,依旧孤独得无可救药,他遇见一个三十多岁的浣衣女,又爱上了这个女人,两人以夫妻的名义一起生活,换来周围一片白眼。
然而,为了画画,他不可能过平凡安稳的生活。
他离开了这个女人,去寻找画画的艰难途径,他告诉提奥:
我料想今后作画的时间,还有六至十年,长命或者早逝,对我都不是了不起的事。
感情上,他得不到安稳,在别人看来,他就是一个疯子,还是个一事无成的疯子,没有谁家的父母愿意将女儿嫁给他。
他和一个女孩相爱,可是女孩的父母觉得,和梵高在一起,绝对不会幸福,禁止女孩和梵高见面,女孩因情自杀,虽然被抢救过来,但周围的人对梵高更加讨厌了,觉得他就是一个灾星,活着还不如去死。
此时的梵高,感情一塌糊涂,人生乱七八糟。
然而,生活越是不顺,他的艺术越是能获得能量,他画得越来越好,艺术的灵感喷发而出。
《草帽和烟斗的静物画》、《砂锅与木屐的静物画》,他前半生最有代表性的画创作出来了。
两年时间,他画了两百多张画,然而,没有一张能卖钱,也没有一张是他满意的。
于是,画完《吃马铃薯的人》,梵高去了艺术之都巴黎。
为了艺术,他再次远行,人生之路漫长,然而真理之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081886年,梵高三十多岁,还没靠画画赚到一毛钱。
要不是提奥的支持,他早就饿死了。
这一年,他拿着弟弟给他的钱,前往巴黎,上了一个美术学校。
梵高就不是一个正常人,他是学校穿着怪异,又加上面容憔悴,看起来就是一副穷酸样,最关键的是,他固执无比,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
在巴黎,梵高一有机会,就去参观画展,这让让他看到了高更、乔治·修拉和保罗·希涅克等人的作品。
这一看,梵高就被打击到了,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他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他向弟弟抱怨,弟弟鼓励他说:
你的作品很不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属于你自己的。
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只善于描绘的手,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调亮你的调色板。
为了让梵高重新找到信心,提奥还把高更介绍给梵高认识。
梵高参观了高更的画室,梵高看到的作品,冲击着他的人生观,高更骄傲地说,除了乔治·修拉,他谁都瞧不起,然而,乔治·修拉的作品,无人问津。
作品的好坏,并不能以受人欢迎的程度来衡量。
和高更等人的结识,对于梵高来说,就是一次变革的开始,从此,他画板上的颜色,越来越鲜亮,越来越浓烈,他笔下的阳光,开始变得像火一样耀眼。
《巴黎风光》
《蒙马特高地的布吕特芬磨坊》
《花瓶与罂粟、牛眼菊和芍药》
《花瓶与唐菖蒲和翠菊》
在巴黎一年,梵高的自我变革彻底实现,他的画,越来越明亮,摆脱了过去幽暗的色彩。
可是对巴黎,梵高却失望了,这是一个充满欲望的城市,人们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
“巴黎真是个古怪的城市。在这里,人要拼尽全力才能生存,不累到半死就什么也干不了。
1888年2月19日,梵高搭上火车,离开巴黎。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离开构成的,所有的离开,都是为了遇见自己。
《雪景》
09田野,法国南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阳光明媚,风光旖旎,一个男子疯了似的奔向太阳,他的眼里充满泪水。
在他眼前,田野构成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卷,他被眼前这美景震撼到了。
他决定,留在这里画画。
每天早晨,他起得比鸡还早,太阳还没出来,就背着背包奔向田野,眼睛闪闪发光,炽热无比,头顶几根稀疏的头发,挡不住太阳,他不和任何人说话,只是做自己的事情。
仿佛在他眼里,只有田野,只有画画。
傍晚时分,他夹着还没干透的画回家,眼神里的光,已经掉进了画里,于是,眼神变得空洞,头皮被晒得通红,见到他的人都说,疯子。
这个疯子就是梵高。
自从决定在阿尔勒画画,他的灵感再也挡不住了,仿佛是上帝在借他的手和眼睛在传达自己的旨意。
最出名的《向日葵》,就是在这里画成的。
《玻璃杯里的扁桃花枝和书》
《开花的桃树》
春天的阿尔勒,百花齐放,梵高想将所有美丽的景色都画下来,他告诉朋友:
“我会因为自己没有把它们画下来而责备自己”,“在蓝天下,向日葵盛开的橙色、黄色和红色花朵,穿上了令人惊艳的盛装,在透明的空气里,它们看上去比在北方时更幸福、更可爱。”
然而,人们觉得他是疯子,画那么快,他只能向提奥抱怨:
“人人都认为我画得太快,”“千万别相信他们。如果不是情感,不是人们对大自然的那份崇敬感觉,还有什么能吸引我们?有时,情感来得那样强烈,以至于你情不自禁就在工作,笔触就像一个句子或一封书信那样连续和连贯。”
这也不怪别人,实在是梵高太疯狂了,他不停地画,仿佛没有尽头一样地画,他的同伴目瞪口呆:
“一幅好画要靠引诱而得,可梵高却强奸它。”
他画得很快,奇快无比,然而,作品依然无人问津。
在弟弟的帮助下,他租了一栋房子,将外墙刷成黄色,艳丽无比,将所有窗户涂成绿色,翠绿欲滴。
看起来如同一个怪物。
他邀请高更同住:
“我正在拾掇一间画室,将来可以给朋友们一起用,画家朋友过来工作也行,住在这里也行。”
两人书信来往,高更送给梵高一张自画像,上面附有一幅贝尔纳的侧面像。
(《自画像》,别名《悲惨世界》作者:高更)
梵高看后,震动无比,自己也画了一张,送给高更。
《“致朋友保罗”的自画像》
《黄房子》
1888年10月23日,高更受梵高邀请,终于抵达黄房子。
此后一段时间,他们一起逛妓院,四处游荡,一起画画。
《青楼场景》
《夜间咖啡馆》
《蒙马儒附近的落日》
然而,尽管能够相互理解,但两人都是暴脾气,一言不合就大打出口,经常吵个不停。
高更实在受不了梵高的暴躁和激动,他激动起来让人害怕。
高更离开了。
这一年年底,梵高彻底崩溃,他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给某位娇俏的姑娘做礼物,差点没把人吓死。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
《包扎着耳朵并抽着烟斗的自画像》
此后,梵高不断崩溃,又不断画画,《鸢尾花》、《星夜》、《黄色麦田里的收割者》,不断产出。
《鸢尾花》
《星夜》
《黄色麦田里的收割者》
1890年5月,梵高到疗养院接受治疗,但他没有放下自己的画笔,不断创作。
他为自己的医生画像,100年后,这一幅名为《保罗·加歇医生》的画,卖出了8000多万美金的天价。
《瓦兹河畔欧韦的阶梯》
《保罗·加歇医生》
1890年7月底,梵高自杀身亡。
他的肉身,承受不住他强大的灵魂,所以他要毁灭肉身,他解脱了,不必再在世间受苦。
有句话说:
“他就这样死了——几乎是在微笑中离开了世界,一个高贵的画家,内心充满了狂风暴雨,头脑里却阳光明媚。”
是的,他的向日葵,那么明媚,他的星夜,永不黑暗。
10有人统计过,梵高一生画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总共超过两千张。
这些作品,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完成的。
平均下来,两天就有三幅画。
这简直是疯狂。
他画的阳光,是热烈而滚烫的;他画麦田,麦子正朝着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他画普罗旺斯葡萄园,是欢天喜地的,是浪漫又多情的;他画的星空,色彩比白天还要丰富。
然而,画画没能让他经济自由,只是让他更加痛苦,他抱怨说:
“我越是头脑正常,我就越觉得自己愚蠢,不顾一切的作画让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却一无所获。”
确实,他一生穷困潦倒,不顾一切去画画,却连温饱都没法保证,只能靠弟弟的资助活着。
这样的一生,从世俗来看,是失败的一生,因为来人间走了一趟,却没能好好享受生活。
然而,人活在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了享受。
他一生追随自己的热爱,追随自己的灵魂,拼命地画,用力地爱,他没有浪费自己的生命,没有辜负自己的灵魂。
很喜欢梵高的一句话:
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却没有人去那儿取暖,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囱上淡淡的青烟,然后继续赶他们的路。
世人匆匆忙忙,总是和真实的自己擦肩而过,但梵高没有,他让自己灵魂的火焰烧得很旺,因此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很饱满。
文|不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