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的这首《钗头凤》,会不会成为小米汽车未来的写照?
2024年3月28日,小米汽车开始预定后,27分钟大定就超过50000台。微博热搜前15条中,9条与与雷军、小米SU7、科技春晚主体相关。
“出道即巅峰”,对于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来说,也许并不是好事。小米汽车的定位、定价,也可能会让小米接下来并不能一马平川;相反,可能还会遇到坎坷乃至深渊。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的这首钗头凤,会不会成为小米汽车几年后的写照呢?
方得汽车认为,小米汽车的定位、对标和定价都可能错了,这或许会让小米从“巅峰”到“低谷”。
定位错
小米SU7的定位,有点像是把作为C级车的SU7,以B级车的价格卖给A级车的用户。
小米SU7,长度接近5米(4997mm),宽度接近2米(1963mm),轴距3米,是中大型轿车,属于C级车。其20万~30万元的定价,正好是B级车的价位。小米汽车最大的潜在用户——“米粉”,恰恰很多都是A级车的客户群体。
A级车的用户往往都是比较年轻的用户,首次购买,购买力有限,这与小米手机的用户群体高度吻合,这也是行业普遍看好小米汽车的重要原因。
但小米SU7却是一款C级车,比起对标的特斯拉MODEL 3,要大了不少。很多米粉以年轻人为主,驾驶技能并不熟练,对他们来说,驾驶如此庞大的车可能并不合适。可以想象一下,一位喜欢霞光紫的女生,是不是愿意天天开一辆C级车到处跑?(笔者作为一位多年驾龄的女生,就不愿意开一辆长5米的车代步,开也不好开,停也不好停,开着太费劲。)
对米粉来说,可能购买的最大障碍还不是尺寸,而是价格。SU7 20万+的定价,就已经过滤掉了市场上最庞大的A级车的用户。
当然,小米汽车针对的不止是米粉,而是所有的消费群体,不过,20万~30万的定价,基本就抛弃了使用OPPO、VIVO、荣耀等手机的潜在用户。有能力支付20万元以上车价,并且需要购买C级车的用户群体,本身规模就并不是很大。
此外,小米SU7的很多特点,并不太像给C级车的群体设计的,比如多个地方都能放外卖,车身颜色和设计都很年轻化(C级车最常见的白色和黑色,反而要加7000元定)。
如果定位错误,那么其热销或许只能是“昙花一现”。
对标错
小米SU7视特斯拉Model 3为标杆,可能注定了其没法成为“爆款”。
2023年,特斯拉Model 3在新能源轿车的销量排名为第8,全年累计销量为147270 辆。就算这些订单全部给小米SU7,也不到15万辆。特斯拉2023年在中国的销量是60.4万辆,其中四分之三以上都是Model Y。
特斯拉Model 3,是2023年中国20万元以上市场卖得最好的纯电车,但其销量比2021年的15.1万辆还低。同一时期,售价更贵的特斯拉Model Y中国销量从0.9万辆增长至45.6万辆,累计增长超过700%。
增长陷入停滞的不止特斯拉Model 3,去年同价位销量第二的比亚迪汉EV也面临同样困境,其2023年销量同比下滑26.5%,为10.05万辆。
实际上,对于新能源乘用车来说,20万~30万元的车占比并不高。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2月份,15万-20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比最高,达到24.6%;其次是35万-40万元的车型,市场占比为16.9%;而30万-35万元的车型也有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占比为12.3%。
蔚来、理想、问界进入市场均从SUV车型切入,特斯拉Model Y进入市场比Model 3晚,但销量增长更快。可以说,小米SU7进入了20万元以上的纯电轿车市场,虽然刚上市销量很猛,但因为这个市场容量有限,所以,销量可能没法持续上涨。
小米SU7,也许就是出道即巅峰,而不会更上一层楼。
定价错
小米SU7 21.59万元的起步价,如果加上优惠,还不到20万,这个价格被认为很有诚意,雷军也因此被称为“雷神”而不是“雷子”。但这个米粉喊好、为小米汽车赢得27分钟大定破5万台的价格,可能定低了。
价格定低了,更多消费者买,这难道不好吗?
对于一个刚刚面世的汽车品牌和上市的第一款车,这个比较低的定价,首先存在的问题就是刚开始的销量太大(大定破5万台),一旦出现问题,修补会花费太大的代价,甚至有可能会是小米汽车不能承受之重。
汽车不同于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也不同于加湿器、扫地机器人等电器设备,与背包、电池等日用品就更不同了。所有这些电子设备、电器以及各种日用品,没经过迭代改进的产品,最多就是不太好用或者体验感差一点,但是,汽车弄不好是会死人的。
尽管,小米SU7在全国300个城市进行了全面测试,前后投入了多达576辆测试车;小米SU7道路测试总里程数达54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赤道足足135圈,但还是无法穷尽所有的场景,特别是各种驾驶员的驾驶水平。
验车的汽车驾驶员可能不一定熟悉各城市路况,但是一定很熟悉开车,也熟悉小米汽车。但是,要知道中国存在大量新手司机以及一年两箱油的司机,这些司机驾驶小米汽车,会出现什么问题?类似小孩在后座尿了一泡而导致短路的情况,试验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正是因为试验里程和场景再多,也无法穷尽所有的场景,更无法模拟不同的驾驶者。所以,任何新车都是要通过进入市场后不断改进迭代,才能达到最好的性能。
较高的价格,会让新车的销量不会很大,这也让各种新车的不成熟之处不至于一下子扩散过多。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全新平台车辆(不包括大、小改款的新车),进入市场后,其导入都有一个过程。新车不打折,价格更高,不光有保证利润的作用,也有一个缓慢导入、通过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小米汽车功能很多,但是越复杂就越容易出问题,这个风险一定存在,而上市初期就有大量的用户,会大大增加解决问题的成本。
再有就是,一个新的汽车品牌,最初上市应该是较高价格的车,这样才能取得比较高的势能。第一台车的价格,会给消费者一个心理定位,只有最初定价贵,而后期车便宜,消费者才会觉得“划算”。
小米以特斯拉为标杆,却没有学到特斯拉上市价格的由高而低的三部曲:第一步,打造一款产量很小的车型Model S,该车型价格昂贵;第二步,用赚到的钱开发一款产量适中的、价格相对低一些的车型(Model 3/Model Y);第三步,用赚到的钱创造一款量产的、价格亲民的车型(未上市)。
小米汽车起步价低,未来再想要提升品牌形象、提升价格,就会很难。车都是越卖越便宜,很少有不改款还越卖越贵的。小米汽车上市第一款产品的起步价,算上赠送的产品价值,实际上相当于 19.99万元(现在送8000元的NAPPA真皮座椅、6000元的25扬声器和2000元的车载冰箱,去掉这1.6万的赠品,这起售价就是19.99万)。以后消费者,就不会太愿意花高于这个价格的钱买这款车。
此外,大幅低于成本价销售,会影响小米汽车的利润,进而影响未来的研发投入等。小米汽车的最初定价是23.59万元,这个价格小米汽车还亏,真正上市时,降了2万到21.59万元,这就亏得更多了。
汽车是规模产业,没有规模就不可能有低成本。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有如此大的产能,定价还是24.59万元,而小米加上赠送的权益等,起步价才合19.99万元,这个价格卖的越多,肯定亏的就越多。亏损过大,难免会影响研发投入或者会降低价格采购零部件,无论怎么样,都不利于小米汽车的未来发展。
小米汽车的制造和定价,和小米手机不应该是一个逻辑。
小米手机,可以为“爱”盲订,就算手机使用没有苹果丝滑也不会影响米粉的体验。但是汽车不一样,汽车是一个高速行驶的,使用环境非常复杂,并且是事关人身安全的商品,正因为如此,我国对于轿车生产资质才有严格的限制,但对手机、平板、电视等几乎没有进入门槛。
同时,一个小米手机,平板,电视,扫地机器人这些就算贵,也就几千块,但是,小米SU7则是20万元起,同时使用成本也很高(包括停车费、保险等),这些都不是一时冲动就可以承受的。也正因为如此,小米汽车才有了退订风波,因为很多米粉订车后,发现自身财力根本并足以支撑拥有一辆车。
无论怎么样,还是祝小米SU7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