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恳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每日为您推送精彩内容,不要错过哦~
浙江宁波镇海有一位耄耋老人。
家中一直存放着一个箱子,而箱子里面装满了信件,寄信之人,是一批批他帮助过的学生。
这些学生给他写了很多信,每一封信件,他都认真读过。
这些信件,有的在他这里存放了十来年,但是他从不舍得扔,想起来就会看看读读。
交流的方式,虽然很古朴,但是信件交流,却是最重情谊的一种。
这位老人,便是浙江宁波的退休老人张如普。
如果看张如普的前半生,其实算不上有太多绚丽之色,只是一个普通的服务者。
但是,在他的后半生却做了很多人想做,却做不了的事,而且一做便是30年。
他最早资助学生,是从一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开始的。
再后来,听到很多关于贫困孩子无法上学的故事,便动了资助之心。
去年,他资助的学生,还是118位。
但今年,被资助的学生,又增加了4名,达到122位。
也许,明年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多增加一位学生,就意味着老人的压力大一分。
其实,老先生最早开始资助学生,只敢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资。
但是随着看到需要资助的学生越来越多,他拿出的工资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如今,为了维持这些孩子的资助,他不得不拿出大部分收入。
资助的孩子多了,就意味着老人的生活质量,会变得清淡一些。
当然,这些事情,老人不说,身边的人不说,没人知道,除非我这样的好事者,一点点的分析,一点点的解读。
被老人资助的孩子,每个人都获得了通过读书晋升的道路。
有的上了大学,毕业学了本事,一路坦途。
有的结了婚,生活美满幸福,对老人感激不尽。
有的已经如老人所愿,赶赴祖国的各地,奉献着自己。
他们在老人的帮助下,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他们给不了老人太多回报!
即便回报,老人也未必会要。
即便要,也会重新捐出去。
比起任何回报,逢年过节,送来的信件,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
今年也是一样,临近春节,又有很多人寄来了信件。
老人端坐在桌子前,静静地读着那些孩子给他寄来的信件:“尊敬的张如普先生,近来您的身体还好吗?”
视频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但剩下的内容,大家不用猜都知道,都是学生对他的感谢之词。
老人给他们送去了人生中的光明。
没有在农村待过、没有贫困学生的人,根本不会知道,这些孩子如果没有他人的帮衬,他们的家庭,他们像正常人一样读书,都无法做到。
如果不是有免费的9年义务教育,可能他们连初中都读不完。
但是初中读完了,还有高中,他们该怎么办呢?
很多时候,如果有人资助,他们会轻松一些,压力小一些。
而这群孩子,无一不是出身贫困,却天资聪慧、学习优异之辈,但凡有人能帮他们分担一点压力,他们就不乏一飞冲天的机会。
那么张如普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又付出了多少呢?
这些年间,张如普先生一共捐赠了78万元出去。
一年前,这个数字刚好逼近70万。
一年时间,他又捐了8万出去。
我不知道张如普现在的退休工资有多高,但是这78万元,应该除了他自己工作的收入和积蓄之外,还有自己的退休工资。
如果没有猜错,捐赠的钱,可能还有其他渠道,比如,学生的回报。
即便如此,78万元捐出去,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也是伤筋动骨的事情。
但是老人却能说服家里人,同意把这些钱一点一点地捐赠到贫困学生的手中。
这足以说明老人信仰坚定、意志坚定,而且家风纯正。
老先生资助这些学生,那么他对这些学生有什么寄语呢?
他说:“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好好读书,学成之后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之所以老先生会有这样的想法,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曾经的身份——他是一名党员。
哪怕老人已经退休,他仍然在坚守信念,为国家取才。
但是,在认真读老人故事的时候,我往评论区看了看,竟然发现,关于老先生事迹的评论区,几乎空无一物。
如上面所示,多个记录老先生事迹的评论区,都是空无一物,除了微弱的几个点赞,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这位老先生事迹的评论和点赞。
但是相比之下,在某些娱乐事件的评论区中,点赞、评论过万的事情,比比皆是。
也许我们的生活,都过于浮躁;
也许我们已经没有心情,去关注这样令人尊敬的老先生。
但是我还是想说一句,如果有可能,大家去关注问候这位老人,只是不知道老人愿不愿意跟关注他的年轻人交流。
老人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对于他而言,人生所能奉献的时光,已经不多了。
继续捐赠贫困学生,能多捐一年,都是上天对那些孩子的眷顾。
当然,老人一直很低调,他或许也不希望被我们搅扰。
或许,他需要的是,有更多的人关注贫困的学生,帮他们走出大山,帮他们远离困惑,帮他们脱离人生绝境。
老人总有一天会离开,或许需要更多的人,去接力老人身上的重任,为那些陷入灰暗当中的学生送去上学的曙光。
我们何曾不担心,如果孩子身在困苦之中,生了怨念,也是有可能堕入黑暗的。但如果教育得当,他们便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