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为什么至今感念俞正声?

青记爱观察 2024-11-01 05:30:31

青岛人一直有“俞正声”情结。

青岛人感念俞正声,其实是在怀念那个朝气蓬勃、敢于创新、城市向上的时代。

那个时代对城市的塑造至今还让无数青岛人受益。

比如,以市政府东迁为标志的东部大开发;

再比如,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制造业品牌崛起;

但这里面,每一项成绩的突破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是有很多开天下之先的创新举措。

那时候的青岛,一直都是很多南方城市学习的对象。

那时候的青岛,是朝气蓬勃的,是充满活力的,是干劲十足的,是遇到问题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往前一步的,是总会让人看到希望的。

比如,东部大开发之初,青岛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资金不足”的巨大挑战。

在政府不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钱从哪里来?

青岛给出的应对策略是“以土为本,以地生财,以财招商”。

谁能想到,青岛的地价曾一度比肩上海浦东。

1992年4月14日,在山东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青岛宣布:将出让处于黄金地段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和市纪委的办公楼,吸引外商投资开发房地产和发展第三产业。

这一大胆而创新的举动迅速为青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时任青岛市东部地区开发指挥部总指挥的副市长闵祥超曾回忆,“当时市委市政府以出让老市区中心市四大机关办公楼用地为契机,迅速果断地与一批国内有影响、有实力的外商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又抓住’青交会’和赴香港、新加坡招商的时机,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增进了海外对青岛的了解,扩大了东部的影响,掀起了一次次土地出让的高潮。由于措施得当,东部成为国内外客商竟相投资的’热点’,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吸引了200多个团组前来洽谈投资建议,地价由最初的每亩40多万元升至200多万元仍供不应求,以惊人的速度使东部可供出让的土地基本出让完毕,为东部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建设资金。在满足东部资金需要的同时,还先后拿出2.7亿元支援了市重点项目和旧城改造等工程的建设。通过土地的有偿出让和招商引资实现东部开发建设的大梦想。”

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直观感受到当时青岛这片热土的蓬勃活力。

1992年东部大开发前,青岛东部地区的地价历史上一直不高,每亩地的价格大约是20万元。

而东部开发指挥部经过精心测算之后,推出的地价是每亩不低于100万元,这个价格比上海浦东地价略低,但比当时北方城市平均地价翻了好几番。

东部实施开发后,整片土地平均出让价格已经达到了每亩165万元。

同时,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开发房地产和发展第三产业,青岛在1992年迅速出台了放开和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十条政策,确立了全面放开市场,吸引外资参与的大原则。

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曾对青岛“东迁”作出评论:“此举具有’一石数鸟’的效应:一是成功地树立了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形象;二是对加快开发建设市区东部起到了鼓舞、示范作用;三是对繁华地段的利用和对新区的建设都有经济上的实际意义……”

要知道,当时的《解放日报》,因为署名”皇甫平”的系列评论文章《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可是有风向标之称。

再比如,五朵金花的培育,也不是喊喊口号、做个样子、发发名单草草了事,而是有实打实的支持举措。

颇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市政府决定东部大开发后,海尔就在青岛东部高科技开发区征地800亩,建设海尔工业园。

1995年,在海尔东迁至刚落成的海尔工业园的同一年,在青岛市政府支持下,原红星电器有限公司连同债务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此后,海尔以低成本扩张的方式,先后兼并广东顺德洗衣机厂、莱阳电熨斗厂、贵州风华电冰箱厂、合肥黄山电视机厂等18家企业,不断扩张企业规模。

其实,俞正声对青岛金花的培育和青岛企业家的成长非常谦虚。

2006年7月17日,时任湖北省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在接受央视《对话》专访时专门回应了“被称作品牌市长”一事,他说,“高招应该他们自己拿,培养品牌,你说我在青岛培养品牌,首先不是我培养的,是他们自己奋斗的,要说政府呢给他们创造环境,而且也不是我一个人,特别是我那个前,再往前那个前任叫刘鹏同志,一个老领导,他费了很大的心血,你要讲这个品牌,政府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多支持、不干预,这是政府最重要的事情,你不要干预它。”

现在常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也因此,青岛城市发展中的每一次挫折每一次低谷,都会让人想起90年代的思想解放。

青岛人期待的下一个黄金时代还是要靠自己拼搏、遇到问题敢于突破敢于创新、脚踏实地地干出来。

18 阅读:11032
评论列表
  • 2024-11-01 19:36

    “思想解放”👍“朝气蓬勃、敢于创新、城市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