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里,有一种岗位,只能让客户赚钱,不能让客户亏钱,那就是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的“理财经理”岗位。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理财经理们是过了很多年的好日子,随便购买什么金融产品,都能获得相应的预期收益,客户的好感度极高。
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等产品,都是计价模式,营销奖励会按季度下发,有些理财经理的销售收入,甚至比岗位工资还高。
那个时候,每个基层员工的第一志愿,都是希望去网点当理财经理,只要能力尚可,就很容易做出业绩,还能赚到更多的钱,可谓是“一箭双雕”。
可风水轮流转,曾经众星捧月的岗位,也遭遇了滑铁卢,老资历的理财经理纷纷逃离,新员工也闻之色变。
究其原因,还是市场下行产生的连锁反应,连稳健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也出现了本金损失的情况,客户的信任度降至冰点。
再加上基金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双重打击,客户的钱袋子遭遇重创,理财经理成为了口诛笔伐的直接对象。
赚钱效应好的时候,客户和理财经理关系融洽,一旦利益发生冲突,那再牢固的关系,也会出现隔阂。
现阶段,理财经理变得里外不是人,吃力不讨好,工作起来十分委屈。
第一,业绩指标压力太大。近年来,银行经营堪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走低,理财经理又是零售业务中,财富收入的主力军,业绩压力可想而知。
只要是规模类的指标,理财经理就得挑大梁,一周五个工作日,几乎每天都有要被督导的指标,有些网点所主任的任务数,可能还没有理财经理队伍高。
至于像信用卡、快捷支付、收单商户等小指标,银行又讲究全员营销,理财经理也无法置身事外,一旦拖后腿,就得被大会小会点名批评了。
关键是,现在银行的业务太难做了,客户都在抢存款产品,对其他金融产品一点兴趣都没有,理财经理怕风险太大,也不敢随便销售,真是进退两难。
第二,客户投诉难以招架。大部分的员工,之所以不想做理财经理,都是被客户的投诉给吓怕了,理财亏损的历史遗留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可能一上班就要面对客户的质疑和责问。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限,明明不全是自己的责任,却总是处于客户声讨的第一线,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我经常可以看到有理财经理被客户骂哭了。
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理财经理,沟通经验不足,或者产品压根就不是自己销售的,无法做到和客户共情,解答疑惑的时候比较生硬,导致冲突反而进一步升级了。
随着市场风险的加剧,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舆情出现,理财经理得花大量的精力处理前面的问题,而不是修炼内功,给客户做好服务。
第三,收入付出倒挂严重。收入和付出能成正比的话,我相信还是很多人愿意接受艰难的工作,但现在的理财经理岗位,性价比真是太低了。
银行客流量急剧减少,管理层觉得周末客户会多一些,要求理财经理要在节假日做好营销,但工作日也不能轮休,等于一周工作六天变成了常态。
工作日的晚上,一般被周例会、培训会、督导会等排满了,压根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还得24小时待命,接听客户的问询电话。
等发工资的时候,却发现绩效考核不达标,奖金一分没有,绩效打折发放,收入和付出倒挂,严重不匹配。
银行的岗位,各有不如意的地方,真要对比排序,理财经理还真算得上很“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