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幸运的诗人,36岁高中状元85岁衣锦还乡,为官50年从未被贬

建程 2024-12-07 14:45:09

前言

在大唐盛世的璀璨星河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36岁高中状元,才情横溢,仕途坦荡,85岁高龄时,他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人生圆满,为官五十载,他历经风雨,却从未遭遇贬谪之祸,这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中,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那么,他是谁?何以能如此幸运?他的仕途智慧与人生哲学,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启示?

贺知章

贺知章的仕途之路,可以从他的早期入仕开始说起,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诞生于浙江绍兴的一户书香世家,自幼沐浴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着优质的教育熏陶,这份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为他日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根据历史记载,贺知章年轻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大约17或18岁的贺知章通过了科举考试,进入了仕途。

这时期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能够通过科举意味着个人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和社会地位的认可,贺知章中进士后,开始了他在唐代官场中的生涯。

贺知章的官职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多个职位,包括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秘书少监等,这些职务不仅反映了他在朝廷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

例如,在担任国子四门博士期间,贺知章负责教授学生,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作为礼部侍郎,他又参与到了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之中。

贺知章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没有明显的被贬谪记录,但官员之间的升迁调动是很常见的现象,此外,贺知章为人豁达,对于官场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朝政逐渐感到失望,加上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最终在天宝三载(744年),即他大约85岁时,贺知章选择辞官归隐,返回故乡,这一年,他也因病去世,结束了自己辉煌而又独特的一生。

贺知章的仕途经历可以被视为一个文人官员典型的职业轨迹,既有在权力中心服务国家的机会,也有回归田园享受宁静生活的选择,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贺知章以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和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诗人,贺知章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其中,《咏柳》一诗广为流传,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绘了春天柳树的姿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关于友情、思乡等主题的优秀诗篇。

在书法方面,贺知章同样有着杰出贡献,他擅长草书,其书法风格奔放洒脱,笔势流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据传,贺知章的书法深受后世书法家的喜爱与推崇,成为学习草书的重要范本之一。

除了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贺知章亦曾在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包括秘书监等显赫职位,他在这些岗位上对当时的文化交流与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推动。晚年时,贺知章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归隐,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哲学,追求精神自由和个人性情的表达。

贺知章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具有独立人格魅力的思想者,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夸人的人,最好命

贺知章,作为唐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兼官员,智慧不仅闪耀在诗歌的韵律与意境之中,更体现在他圆融的人际交往艺术上,关于“擅长赞美者,命运多舛少”这一见解,从多个维度解读,都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人生智理

“会夸人”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奉承或是阿谀奉承,而是指能够真诚地发现并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当一个人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他人的闪光点,并给予恰当而真诚的赞美。

这不仅能够提升对方的自信心和愉悦感,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善于与人相处、建立和谐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美德,也是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的重要能力。

“好命”在这里可以被解读为拥有较好的运势或生活状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懂得欣赏他人、积极正面的人往往更容易吸引正能量,形成良性循环。

他们身边的朋友圈更加广泛且质量更高,遇到困难时更可能获得支持和帮助,同时,由于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这种人也更容易面对挑战,抓住机会,从而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贺知章所传达的信息还蕴含着一种谦逊的态度,在他看来,即使身处高位,也应该时刻保持谦卑之心,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共进。

贺知章告诉我们,一个擅长发现并赞美他人优点的人,往往能够在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中受益匪浅,过上更加顺遂美好的生活,这种能力并非天生就有。

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和培养才能逐渐掌握,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既能看到自己价值也能看到他人光芒的人,在相互肯定和支持中共同成长。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