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当过国防部长开国上将,对“红小鬼”怒言:动我一下试试

诗兰谈过去 2024-08-11 04:06:08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有不少性格直爽、脾气冲动的人,这并不意外,因为这些将领大多出身军人,血性十足。然而,其中有一位将军却尤为独特,他的刚直不阿、铁骨铮铮得到了两代领导人的认可——毛主席评价他“脾气太直,好犯上”,而邓小平则说他是个“硬骨头,惹不起”。这位将军,就是开国上将张爱萍。

张爱萍,原名张端绪,1910年出生于四川达县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从小,他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1925年于达县中学接触到了进步思想,投身革命运动。192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罗江口担任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群众与学生开展革命活动,因表现出色,被调往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到达上海后,张爱萍面对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并未被其浮华迷惑。与上海的繁荣相比,他的家乡和曾工作过的地方显得格外贫困,这使他下定决心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他立志“壮怀青萍,仗剑报国”,并将名字改为“爱萍”,以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

在上海工作的期间,张爱萍曾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尽管遭受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守口如瓶。最终,在组织的营救下,因国民党未能找到确凿证据,他被释放。考虑到他在上海的身份已暴露,1929年12月,组织决定让他转战红14军,由政转军。这一决定不仅使我军多了一名优秀的将领,也让张爱萍那不适合隐秘战线的刚直性格找到了更合适的用武之地。

张爱萍最初在红14军战斗,英勇无畏,屡立战功。在攻打老虎庄和泰州时,他不幸重伤,但康复后仍返回中央苏区,负责共青团工作,宣传革命、动员扩编。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张爱萍意识到兵员缺口日益扩大,便主动请求重返前线,随后加入彭德怀的红三军团。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某天夜里,张爱萍因疲惫过度未能及时接收电报,未按时集合部队。彭德怀虽治军严谨,但对初犯的张爱萍只是轻描淡写地挥手示意跟上,并未多加苛责。然而,军团部却针对这一事件下达指示:以后通讯员传达命令必须叫醒指挥员并签字确认,足见彭德怀的严肃与人性化管理。

张爱萍对此事一直铭记在心,曾多次为彭德怀辩护,认为其严格要求的背后是深切的责任感与表率作用。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因身份尴尬,众人避之不及,但张爱萍却毫不避讳,毅然与彭同乘飞机返回北京。这样的行为,充分展现了他对彭德怀的尊敬与忠诚。

张爱萍脾气直爽,有时显得冲动,但他在治军方面却极为严谨。全面抗战爆发后,张爱萍被派往东南,开展统战工作并发展游击部队。他仅用三个月便在皖东北建立了包括5县16区的抗日根据地,后接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

在一次会操时,张爱萍迟到五分钟,按纪律应受罚。会操结束后,他主动在全体面前自罚站十分钟,以示以身作则的决心。虽然大家理解他公务繁忙,迟到并非故意,但他仍选择严格要求自己,以此树立纪律严明的榜样。

不仅如此,张爱萍对家人的要求同样严苛。建国后,一些亲戚试图通过他的职务谋取私利,均被他一一拒绝。得知老家有人利用他的名义办事,他愤然写信给家乡政府,明确表示任何打着他旗号的请求都应被回绝,充分展现了他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品格。

张爱萍后来肩负起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的重任。在一次原子弹研制关键时刻,他发现基地准备花30万元为林彪建纪念亭,立刻愤怒制止,认为应该将资金用于更有意义的建设。这一举动虽使他在特殊年代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但他依然无怨无悔。

动荡的年代,张爱萍因坚持原则而被批斗、囚禁。但他始终不屈不挠,坚持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斗争。1975年复出后,他继续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成功组织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尖兵一号”的发射。在1981年一次讨论大亚湾核电站的会议上,他与领导激烈争论,最终赢得了项目的推进,展现了他在关键时刻据理力争的坚韧品质。

张爱萍将军一生刚直不阿,无论面对国内外强权,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不屈的硬骨头。他的直性子不仅体现在日常行事上,更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直至他离世。正是这种钢铁般的意志,使得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惹不起”的张爱萍。

0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