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送终到底包含哪些方面?你能做到多少?

芸芸评文化 2024-08-13 16:26:44

养老送终,嘴边一句话,生活常用语汇,都知道。但到底什么是养老?什么是送终?内涵意义有哪些?当事人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等等,许多人就默然了。

现实社会中,特别在农村和小城镇,儿孙金贵,老年人不吃香。60后50后以及再大一些的人,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什么罪都能受。只要能找到活干,都在拼命地干活赚钱。只要饿不死,就不会向子女伸手;大凡自己还有一口气,都不想麻烦儿孙。什么养老送终,奢望的人不多。

养老送终是传统文化条件下的家庭伦理规制,要求依礼进行。就是说,养老送终是礼制,不是法制。子女如何赡养老人,完全是自家的事,即便虐待致死人命,自家人不告官的,公家都不管。现实生活中,大体上也是这样。

我们从传统礼仪文化的角度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养老有哪些要求?

(1)养老即赡养老人,传统文化条件下叫奉养老人。因为父母年纪大了,不能再作为干活忙钱的主力,但还活着没死,所以需要赡养。父母养育了儿女,儿女赡养父母,天经地义,理所应当。非常公平。

“孝子不养弃家父,好儿不养过堂母”。家庭是一个组织,父母子女都首先是一个职位,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父母没有履行自己的责任,子女是没有义务赡养的。因为有付出,亲情才有价;因为有无限的付出,亲情才无价。啥付出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别被那些以亲情为借口的道德绑架忽悠了。

(2)传统社会没有养老院,奉养老人都在自己家。即都在一个大家庭生活,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大家都是至亲亲人,父母养育儿女,儿女奉养父母;儿女再养育自己儿女,自己的儿女再奉养自己。一代一代,香火传承,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俗语有“老要识趣少要乖”。就是说,家庭中,年纪长的为老,年纪小的为少,老和少都是家庭的负担,所以,老人要知趣识趣,不让儿女分心;小孩子要听话乖巧,不给父母添乱。这是一般文化要求,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

(3)养老的基本要求是保障老人的衣食住用等无忧无虞,即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玩得好。心情舒畅,幸福满满。

养老的情感要求是精心、耐心、诚心侍奉老人,满足老人的愿望,应和老人的心意,孝之,顺之,不忤逆。

2、送终的内涵意义较为宽阔和复杂

所谓送终,即以礼安葬逝者。就是说,老人过世,作为子女,风风光光办事,体体面面出丧,使老人入土为安,死得其所。

为感念父母,告慰祖宗,心无旁骛,居丧守制。就是说,送终不是把人埋上就完了,而是要按规定居丧守制,居丧完成后,送终才结束。

《孟子》上说:“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就是说,传统文化条件下,养老很重要,但送终必养老更重要。

(1)送终对子女对父母的对等报偿

父母孕育子女,从无到有;子女安葬父母,从有到无。每个人都处在这个过程中,都是这个过程中的特定一环。

父母以礼对等子女,有十二天,有满月,有百日宴,有周岁等等,子女以礼对等过世父母,有殡殓吊奠,有出丧安葬,有虞祭百日祭,有年祭三年祭。生命是时间的过客,礼待即善待。

父母过世,子女为啥要居丧三年,《论语》说得很清楚:“子生三年,然后免父母之怀。”就是说,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长大,报了你三年,所以你要感恩三年。

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中说:“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将“送终”归结为“天之制也”即天经地义,话说得很重。

子女出世,父母日夜看护;父母过世,子女日夜守灵。天道伦常,自然而然。不是无缘无故,而是对等报偿。

(2)送终是彰显孝的重要途径

传统社会是农耕文明,农业生产需要协作,一个人干不了,所以家庭是基本生产生活单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你浇园。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这才是一般生活状态。

夫妻有子女,子女又有子女,家庭建制变大,需要稳定、有序、和谐,所以“礼”和“孝”是基本手段。礼是规则要求,孝是情感自觉。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孝,根源在此。

送终是彰显和衡量孝行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从唐代开始,居丧入律法。不按规定居丧守制的,要判刑。后世各朝代沿袭,形成独特的孝道文化。

(3)送终是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天道自然。当人们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作为子女应当义不容辞上前,扶助关爱父母亲人,让她们走好最后一程,即送终。父母咽气,身边没有儿女,就是无人送终,也叫不得善终。

现实生活中,物欲横流,人心不古,自私自利,唯我是尊。啃老理直气壮,拼爹引以为荣。在资本的裹挟下,人心被污染,观念被扭曲。适龄男女不愿结婚,结婚不愿生小孩,生小孩只生一个。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逐步消无。什么养老,什么送终,就是一句心酸苦涩的玩笑。

为啥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全面学习西方,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当我们在经济上赶上和超越西方的时候,文化上却进入无路可走的死胡同。笔者认为,中国人终究是中国人,希望在传统,出路也在传统。你信吗?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