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成为中国光伏新首富?安徽“第三城”至关重要

城市研究员 2024-03-15 12:59:41

将产业与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安徽城市正通过主动变革,孕育形成新质生产力,走出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环滁皆山也”,这是来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开篇第一句话。

其中“滁”就是指滁州,“山”便是琅琊山。

欧阳修曾在滁州做过两年知州,因为这首名篇让很多人知道了这座安徽多山的城市。

不过,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安徽小城却在过去十多年,创造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经济奇迹。

2010年,滁州GDP仅有695.65亿元,可到了2023年,滁州GDP为3782亿元,同比增长6.4%。全国排名迅速从第182位上升到了第88位,成为全国经济年均增速最快的地级市。

2023年安徽各市GDP、排名及增速

如今,滁州已跻身全国百强市并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是风头正劲的安徽“第三城”。

敏锐的投资人也接踵而至,让这座“千亿之城”成为培育新首富的绝佳土壤。

滁州,究竟与安徽其他城市发展有何不同,又是如何逆势崛起的?

正如欧阳修文章所说,滁州多山,地貌以丘陵及岗地为主。

滁州城区平原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滁河、淮河等河流沿岸和高邮湖、女山湖等湖泊的滨湖区,几乎都是圩区,也是粮油棉的主要产区。

早年滁州更有名的是下辖的凤阳,这里不仅出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因为凤阳小岗村村民开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20世纪80年代,滁州当地的扬子集团靠着风靡全国的电冰箱、电风扇闻名于世,现在更是发展成为横跨汽车、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大型国有集团。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直至本世纪初,扬子等制造型企业带动的工业产值甚至让滁州GDP在安徽省内常年是“合(合肥)老大,滁(滁州)老二”。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滁州慢慢滑落到芜湖之后,但作为城市底色的工业基因却为其后续的发展埋下了种子。

虽然滁州既没有省会合肥位居安徽之中的优势,也不具备蚌埠、芜湖、安庆背靠长江或淮河航运的便利,可滁州也有自身的区位优势,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

地图上看,滁州与江苏南京实在太近了。滁州距离省会合肥100多公里,距离南京直线距离却只有约80公里。

网上总戏称南京为“徽京”,原因之一就是江苏与安徽省界如同凹凸嵌合的“乐高”,省会南京更靠近安徽这端。

滁州和南京的位置相邻

直接凸起到江苏南京附近的,正是滁州市下辖的天长市。

而从滁州市区琅琊区,到南京市中心新街口直线距离不过50公里,开车快的话,40多分钟即可到达。

地处皖苏交界的滁州汊河镇距离更近,与南京市江北新区就隔了一条河。

滁州人一直吐槽,滁州和南京都通了地铁,可至今还没有直达合肥的高铁。

正因如此,滁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尚未上升为国家战略时,就成为承接南京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南京也对这位近在咫尺的“安徽小老乡”很青睐,从南京开始打造都市圈之时,滁州就是成员之一,二十多年来,不断有南京企业入驻滁州,合作紧密。

南京都市圈示意图 图片来源:南京市发改委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滁州与南京关系更进一步,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大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应运而生。

东迎江苏,服务江苏,滁州对营商环境进行了各类改革创新。

比如全省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务,率先设立企业帮扶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率先推行“企业服务包”制度;率先开设12345企业诉求“0号键”和营商环境监督热线。

滁州也由此获评“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是安徽全省唯一入选地级市。

正因如此,涌入滁州的除了江苏企业,还有很多其他地区的企业。

2023年,滁州工业用地规模达到了1344万平方米,规模甚至超过合肥与芜湖。

客观上说,除了滁州的营商环境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安徽16个地级市中,滁州的工业用地平均单价最为便宜。

滁州南谯工业园区

根据滁州官方数据显示,滁州工业用地平均每亩7.61万元,比合肥每亩17万元和芜湖的每亩20万元,分别低了大约1/2和2/3,而且土地存量充足。

这使得很多原本打算布局合肥建厂的企业,在比较之后选择了滁州。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滁州是娃哈哈、元气森林、六个核桃、东鹏特饮等饮料巨头的重要生产基地,这些企业正是看中这里位居安徽和江苏交界,拥有区域便利、地价便宜等优势。

不过,最能代表滁州发展的还是自身极具特色的光伏产业,这也是当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有力代表。

可能很多人听到今年刚刚提出的“新质生产力”这个新名词,有些困惑。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指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总结下,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是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滁州光伏产业恰恰具备这种“点沙成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特点。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玻璃,生产的主要原料就是石英砂。

要知道,滁州凤阳的石英砂资源极为丰富,二氧化硅含量达99%以上,全市石英砂覆盖面积达80平方公里,预计储量在100亿吨以上。

由于玻璃脆弱易碎的特性,其运输成本极为高昂,因而往往呈现出极高的产业集中度,整体依托原料产地布局,使得凤阳当地主要的产业就是玻璃生产,被誉为“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是中国九大玻璃产业基地之一。

近些年,依靠太阳能的光伏产业兴起后,光伏玻璃成为制造光伏组件不可替代的重要辅材,而石英砂是光伏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滁州自然成为光伏巨头争相进驻的城市。

站在城市产业发展角度来说,新质生产力的最大特点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科技含量高,能快速建立起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等现代产业体系。

事实上,滁州的光伏产业正经历从P型电池向N型技术转变的节点,这种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迭代正吸引更多光伏企业争相来到此地。

目前,除了晶科能源、福莱特、福斯特、东方日升等全球排名前20强的光伏企业十多年前便“落户”滁州,隆基股份、阳光电源以及光伏独角兽英发睿能等光伏“新贵”如今也先后在滁州投资建厂。

俯瞰滁州隆基光伏生产基地 图片来源:滁州经开区管委会

其中,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单晶硅产品制造商隆基已在滁州落地了年产13GW太阳能组件项目,已经扩建到四期工厂;晶科能源则在滁州来安县投资110亿元,建设了光伏电池片、组件、光伏胶膜等项目,年产值预计超360亿元;落户滁州定远县的阳光电源投资百亿建设了阳光新能源产业园,成为当地重要的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这些光伏巨头和新贵,在滁州构建起石英砂开采加工、硅片、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智能支架、封装胶膜、储能光伏电站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每年为滁州创造了超千亿的产值。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晶科与阳光电源的董事长分别是:陕西首富李振国、江西首富李仙德和安徽首富曹仁贤。

可以说,滁州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和配套的产业链,正是这些光伏巨头“点沙成金”的印钞机。

这也意味着,他们之中,谁有望未来成为中国光伏领域的新首富,滁州或许是至关重要的“加速剂”。

众多光伏企业通过扩大产能和布局,巩固了市场地位,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促进滁州市的经济增长。

滁州连片的光伏地带 图片来源:滁州市委宣传部

通过几年追光逐“链”的不懈努力,滁州背靠百亿吨石英砂资源,早已培育出千亿光伏产业集群。

2023年,滁州光伏产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其中,光伏组件产能48GW、光伏玻璃产能662.5万吨、光伏电池片产能41.5GW,均占安徽省的一半以上。

为加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滁州提出,未来将重点构建面向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的光伏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逆变器、光伏建筑一体化、辅材辅料、储能、双碳人才培育五大产业基地,打造光伏装备、水面光伏浮体材料、石英制品三大先进装备制造应用优势产业,布局光伏前沿技术、组件循环再利用、氢能装备及应用新型电力系统装备及应用等前瞻性四大先锋产业,形成光伏产业“3534”发展蓝图。

在滁州构建“世界光伏之都”的过程中,汽车装备制造是另一张亮眼名片。

“十三五”以来,滁州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速约10.2%,成为第一个跨越千亿大关的支柱产业。

滁州本地的多利汽车科技在2024年2月27日正式登陆深交所,发行价为61.87元/股,盘中大涨44%,目前市值超百亿。

多利汽车科技前身是滁州达世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生产汽车冲压零部件和冲压模具的企业。

多利汽车科技能顺利IPO,正是因为依靠滁州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成功打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成为了特斯拉、理想等新能源车企的合作供应商。

作为安徽汽车制造重要基地之一,滁州拥有浩淼安防、永强汽车、长久汽车、江淮扬天、天达汽车等专用车生产企业17家,汽车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323家,一直是安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浩淼安防公司生产的消防车 图片来源:浩淼安防公司

不过,滁州汽车产业主打的并非乘用车市场,主要是汽车领域的装备制造业,是那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特种车辆。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翼开式厢式运输车、中置轴可交换厢式列车、环卫运输车、液化石油气运输车、低温液体槽车等车型。

发展特种专用车过程中,滁州也有自己的缺憾:直到“十三五”期间,始终没有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龙头车企入驻。

直到2021年7月,比亚迪汽车“押注”合肥,在长丰(双凤)经开区建设工厂,滁州终于等到了机会。

2021年11月,比亚迪投资50亿元在滁州建立动力电池工厂。

滁州项目是比亚迪在中部地区的重要布局,整个项目占地24万平米一期产能为5GWh,主要生产比亚迪最先进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以及包括动力电池电芯、模组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等核心产品的制造。

比亚迪与滁州的合作吸引了更多车企接踵而来,弥补了缺憾同时,创新合作也驱动着新能源车领域的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

随着滁州经开区和宁波市阳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2000万套新型轻量化汽车内饰系统项目签约,蔚来汽车整车第四工厂落户安徽滁州市经济开发区,理想汽车在滁州成立能源公司等项目落地,滁州的汽车产业弥补了缺憾同时,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在滁州的公司

2023年,滁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企业达483家,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1500亿元,战新产业产值24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6.8%,均居全省第三。

如今,作为安徽对接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关键节点城市、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圈内城市,滁州的光伏、储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均已是拥有完整产业链条的“千亿集群”,这些赛道既是城市产业发展的支柱,也成为孕育更多行业“首富”的绝佳环境。

北宋时,欧阳修寄情滁州山川秀色,写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誉满天下。

近千年后的滁州,其“醉翁之意”却很直接:

2024年滁州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打造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

显然,世人眼里的滁州由诗篇开启,如今的滁州正依靠新质生产力提升带来的产业变革,继续书写新的诗篇。

8 阅读:5345
评论列表
  • 2024-03-16 06:35

    滁州加油!率先突破安徽发展瓶颈,对接长三角,领先安徽高速发展[点赞]

  • Leo 4
    2024-03-22 16:00

    资源型城市,和榆林类似,还紧邻长三角,别的城市比不了,也学不了

    锐锐 回复:
    滁州什么资源?一直都是承接的老长三角的企业,招商引资更多而已,挨着南京距离上海三百多公里、高铁有京沪、四周的高速,交通和宜商环境才是发展起来的重点,更更主要的,南京愿意带滁州玩。
  • 2024-03-22 16:31

    滁州[赞][点赞][加油]!

  • 2024-04-02 23:56

    第三城?小便封的吧,安徽没有第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