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版张邮票是为了满足集邮者需求,而特殊设计的邮品。它以发行量少,版面面值低,边饰精美为优势,一度成为集邮者喜爱的品种。发行以来,市场价格节节攀升,甚至成为了高不可攀,可遇不可求的集邮品。
但是今天,它却备受冷遇,甚至沦为打折票,也就是低于面值也没人买。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研究这个,就是为了找到其中的根源,希望在以后的新邮销售中能够改正……
让我们从新中国第一枚小版张发行说起吧。那是1979年,为了纪念中国展览会在美国举办,首次发行了J59“中国展览会”小版张,发行量2.7万版。在美国发行2.2万版,国内发行0.5万版。
随后1980年--1983年,国内又陆续发行了白鳍豚小版,紫貂小版,文学家小版,中日邮展小版,金杯小版等5个小版张,这五个小版张,没有发行大版张,所以有大量的破版成单套票的情况,因此小版张存世量稀少,一直是投资保值的佳品。
到了2003年,小版票迎来了发行高峰。2003年的邮票全部改为小版张和大版张各一版;
到了2004年,将当年邮票中的12套改为小版张和大版张各一版,其余只发行大版张;
2005年时取消大版张,全部改为小版张发行;
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择10套左右邮票按照大小版各一版发行,其余只发行大版张,一直延续到现在。不同的版式所形成的行情大不一样。
2003年和2004年小版由于发行数量较少,只有40-100万,今天市价依旧高于面值数倍;2005年小版由于有破板配年册的消耗,现在的市价也在面值以上;2006年以后的大部分小版张就差多了,大部分已经跌近面值,甚至还有跌破面值的。为什么大部分小版张为啥沦为打折票呢?
首先是销售模式阻碍了收藏者需求。小版张采用了限制预定的模式,让很多想要购买小版的集邮者屡屡空手而归,时间久了也就失去了兴趣,需求自然也就大幅减少了。还记得邮票发明人罗兰希尔推行现代邮政的故事吗?
正是由于降低了邮资,才让更多的人开始使用邮政服务,这反倒让邮政扭亏为盈。小版张也一样,限制预定看似提升了市场价格,其结果反倒是关注人少,越发危机重重了。集邮的兴盛只能走群众道路,光靠少数精英是行不通的。
其次没有消耗。为什么JT小版张能够久经不衰呢?因为它有破板消耗;为什么同样100多万发行量的2005年小版大全套不打折呢?因为它只有小版,没有大版张,配年册有大量破版消耗;而2006年以来的小版张都是大小版同时发行,小版没有任何破版消耗,发行多少,存世量就是多少,长此以往,很难有上涨的行情。 综上,小版张的陨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解决的办法就是敞开供应,至少也要适当扩大供应数量,这是培育需求量。同时 尽可能改为单一版式,让小版有破板消耗,这是减少供应量。两者共同作用,何愁小版张不受欢迎呢?
来源:毕氏邮品网
没关系,反正是印出来圈钱的,换个花样继续圈钱:中版张、微版张、超微版张、超大版张、巨大版张、庞大版张…
工业印刷品 能值几个钱[得瑟]
无语了,曾经的国家名片,现在是成了为了工资效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