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印象之八:“丧家之犬”是自嘲,还是顿悟?

阿岔侃历史 2024-10-06 12:36:45

把孔子称为“丧家之犬”最早见于《世纪。孔子世家》。其原文如下——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这段话有三个点。其一是借郑人之口,对孔子先褒后贬,明里褒扬,实则讥讽。你看“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 然而自腰以下短夏禹三寸”这几条,除了最后一条有点不对劲儿以外,就都是赞美了——上边这些可都是孔子极力推崇的人物,说孔子像他们,当然是最好的赞美了。但后边就画风突变。“狼狈如丧家之犬”就一点都不客气了。

当然,就是前面的“赞美”,只要仔细地看,便也会发现,那实际上也是饱含讥讽之意的。身体不同的部位像不同的人,那自然是“四不像”了;而每一处都像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人,自然也就有“每一个只有其形一点”的意思——形似本身就有问题,居然还只是一部分,那讽刺意味应该就更浓了。

而且,这话还是转述的,是孔子那个最聪明的弟子子贡转述的。这中间会不会还有猫腻呢?按当时的情形看,孔子是和弟子们走失了,迷了路,最终被子贡找到的。学生们找老师应该是很辛苦的,找到了,会不会多少还有点怨气?——你这老头,为什么就不能安分点呢。所以,这个时候,他转述郑人的话会不会就是他自己的话?或者,多少加了一点自己的佐料?

而如果阿岔的这种分析多少有点道理。那么,这里面是不是至少还有子贡的看法呢?跟着这个孔先生折腾这么长的时间,什么结果都没有,一点怨气都没有,大概有点不正常。

好了。继续看——

其二、是孔子的反应。装傻加上自嘲——就是孔先生的回应。以孔子的智慧,应该不会听不出子贡话中的弦外之音,听不出得意弟子的不满。但先生又能怎么样呢?“欣然笑曰”是一种装傻,也是一种大度。那言下之意(准确地说应该是笑下之意)应该是——我知道你的不满意,不过我不在意,一笑置之,就是希望你明白,也希望你谅解。

至于“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那就是“明白“加”自嘲“了。其中”形状,末也“就是——你的意思老师听懂了。而后面的“然哉然哉”,那是痛在心底的无奈了。

先生之痛是心痛。这就是——

其三、不是走失的无助无奈和狼狈,而是满腔热情却处处碰壁的挫折感、志在千里却不得不向残酷现实低头的屈辱感、目标远大却被人嘲笑嘲弄的悲愤感、百折不挠却找不到成功之路的迷茫感……。这不就是——

那在文化的荒原上到处流浪,只有孤独陪伴的“丧家之犬”吗?

看明白了。想明白了。孔先生自然“欣然”。

这是先生的命数,这是大师的必然——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他与众不同,就是因为他——自觉自愿地选择了孤独。他若不像一条丧家之犬,他怎么会是孔子,会是一代大师?怎么会——

在未来的漫长岁月中被供奉?

“丧家之犬“其实是孔子人生最好的、也是最精彩的写照。

丧家之犬,是自嘲,还是顿悟?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