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轻叩寺门,将它缓缓推开,入目所见是庄严肃穆的大殿和殿前缠绕四散的焚香。倘有一个小沙弥经过,他会停下脚步,朝你点头微笑,唇齿翕动,轻念“南无阿弥陀佛”。
不止是口语,即使是漫行在寺庙中的步道,也常能听见角落处传来隐约的“南无阿弥陀佛”之声,就连寺院的围墙之上,有时也会写着这样的六个描金大字。
不仅是在寺庙之中,走在路上,甚至都会遇见不少的人在口中轻声重复念诵这几个字。“南无阿弥陀佛”的广泛流传性,已经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连几岁的幼童,也能装模做样的念出来。
但大家真的知道它的意思吗?
如果将它翻译成汉语,相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句话就究竟代表了什么,甚至有人连读音都读不对。直到今天,借助汉语的翻译,这个神秘的“南无阿弥陀佛”的面纱才被彻底揭下。
神秘又独特的起源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中国三大教之一的佛教的名号,但他们真的了解佛教吗?就如同许多本土的宗教一样,佛教同样是庞大复杂的。
其实在中国,自从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佛教就开始不断地和本土的文化相结合,逐渐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派别。而其中,除了禅宗之外,就以净土宗最为出名。净土宗的诞生,也恰如它的另一个名字——莲宗。
在净土宗的八祖中,为首的是东晋之时的慧远大师。提起他和净土宗的发源,其实更像是一段带着玄妙的奇闻轶事。
他是出生在锦绣之家,衣食富贵的世家公子,十三远游求学,精通儒学,才气远扬,却在二十一岁时忽然剃发出家,从此抛却尘世留恋。
这几乎是惊世骇俗的。
在二十一岁时,茫茫人群中,还只是一个普通世家公子的慧远站在母亲和幼弟的身边。他遥遥仰头望去,穿过人群,只看见道安法师静坐法坛之上,闭目诵经,声若鸣钟。
或许就是其中的某一刻,那些晦涩的经文却让慧远恍若惊醒,他松开亲人的手,感觉有些不寻常又似乎由来已久的东西在心底迸发。就这样,慧远毅然剃发舍俗,开始跟随道安法师修行。
但这时谁也想不到,这个看上去仍是一脸年轻气盛的僧人,竟然在不久后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佛法之道。
慧远来到了庐山东林寺住下,在池中种下十二品莲花,根据莲花随波而转的律动,以此来分割昼夜时分,作为修行的依据,净土宗的另一个名字莲宗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净土宗,便如其名,第一眼见到这三个字,仿佛就有无边的宁静与洁净将自己包裹,置身于新世界之中。
“净”,意味着洁净无垢,不染尘埃,“净土”二字,其实就指向人们心中所向往的,那个宛如碧波莲花般的洁净不染的理想世界。
所谓的“净土信仰”,早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就有阐释。在更为久远的婆罗门教中,“净土”就是婆罗门三大神祗之一毗湿奴神的天界,也被称为“梵天”,代表着洁净,寂静的一方世界。
随着净土宗的不断发展,在中国“净土”的含义变得越来越丰富,甚至逐渐建立起来一个净土文化的理论系统。
而阿弥陀佛作为净土宗所信奉的万千世界的化身,则成为了净土宗中赐予神力的无上神灵。“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箴言也正是来源于此。
但究竟什么是“阿弥陀佛”?这六字又有着怎样的含义?
“南无阿弥陀佛”其实不论是“南无”这个词,或是“阿弥陀佛”,都是来自于梵语的音译。
东汉末年,随着佛教一同传入中国的,还有大量的梵语。佛教作为起源于印度的宗教,不论是修行还是用语,都藏着大量梵语的身影。
虽然现在梵语的使用已经渐渐衰落,但在佛教中,仍有不少词都保留了梵语的音译特点,其中“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很典型的梵语音译词。
虽然大家常将“南无”与“阿弥陀佛”两个词连起来诵读,但事实上,“阿弥陀佛”一直是一个独立的词。
“阿弥陀佛”译自梵语,“阿弥陀”有时也被称为阿弥或是弥陀,“阿”是无,“弥陀”则是无穷无极,是量的化身,因此,“阿弥陀佛”其实就是无量佛。
净土宗相信,无量佛高坐在莲座之上,却垂眉低首,慈悲恻隐;手指轻点,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吹落莲瓣,将神力赐予天下,赐福施恩;又在世界的尽头静候,掌管因果报应。
《阿弥陀经》中说道: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无量佛不仅有着能普照四方的佛光,所到之处俱是洁净无垢的净土之境;无量佛又因此无穷无尽的佛光,有着无量无边的寿命。
因此,净土宗信奉阿弥陀佛的无上神力,认为它是众生的信仰所终。他们常在口中称颂阿弥陀佛的名号,希望能够得到赐福与洗净尘世污垢的神力。
“南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与“阿弥陀佛”相连在一起。
与阿弥陀佛相似,南无同样来自梵语。
但不同于汉语的读音,而是仍旧保留了梵语的特征,应当读作“namo”
也就是南牟。但有不少对于佛教,特别是净土宗不甚了解的人,都常常会将“南无”错读。
梵语中,南无表示皈依与依顺,有时也被认为是归命与致敬。因此,“南无阿弥陀佛”其实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或是向阿弥陀佛致敬的意思。
但因为“阿弥陀佛”身上无上的神力与无穷无尽的寿命,有时也会被当作是向阿弥陀佛祈求祷告,希望能够赐福寿命,引导走向极乐世界的意思。
信奉净土宗的民众相信,若在临死之前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就会被打动,将你带去极乐世界,免受死后之苦。因此“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此带上了死亡时引导灵魂,沟通神灵的生死色彩。
而随着净土宗的不断发展与壮大,“阿弥陀佛”的含义和用法也越来越广泛,甚至不再是佛教徒的专用语。
生活中的“阿弥陀佛”佛教经文与术语不断广泛普及,使得许多的佛教用语都褪去了曾经的藏在寺庙深林之中的神秘色彩,开始被广泛流传在市井乡野中。
很明显,“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它从佛教徒口中皈依的虔诚术语,变成了事实上的口头语。
因为受到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氛围的影响,神灵文化不论是真是假,都已经被深深的印在了大部分人的脑海中。
即使是并不相信神灵之说的人,也会在看到恶人不得善终后忍不住称赞一句“老天有眼”;在大难不死后感叹一句“老天保佑”。
如此看来,“南无阿弥陀佛”的发展其实早就有迹可循,无关是否信仰净土宗,只是内心深处根深已久的文化影响。
“阿弥陀佛……”
试想一下,在怎样的情境下,这句话会自然而然地从口中说出而不觉得突兀?也许,会是不忍直视苦难的现实与做过悔事后的忏悔。
最初神灵说的发展,就起源于痛苦的现实,而当在亲眼见到残酷的现实,却又无能为力时,就只能借由神灵之说,以解心中的苦涩与不忍。
而佛教常常宣扬的救苦救难众生,则悄然使得“南无阿弥陀佛”成为了忏悔与不忍的口语。
同样的,正如才提到的“老天有眼”与“老天保佑”,南无阿弥陀佛也渐渐拥有了这样的含义。或许是在劫后余生,庆幸无比的时候,不自觉想起来飘渺虚幻的神灵,而常常听见的“阿弥陀佛”,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被感谢的对象。
因为无量佛同样有着掌握因果报应的法力,是以也变成了感慨因果轮回的对象。但又不同于“阿弥陀佛”,完整的“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的箴言则更显严肃。
不论如何,“南无”二字总是带着皈依与信奉的意思,至少传达了对于佛教的偏好。因此,“南无阿弥陀佛”可不能随意乱喊。
完整的念诵,常见于寺庙之中,或是潜心念佛之时,还要时时注意读音的正确。
结语生活中常见的用语,却有着深远的含义和特殊的读音,是否在一瞬间会使人恍然大悟,惊觉自己以往的认识竟然一直是错误的。
常学而常新,如果只是随意的跟风诵读,不仅容易闹出读错的笑话,还会被信徒认为是亵渎神灵,百害而无一利。
其实,这样的深入了解,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呢?这也正是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的另一种表现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中国知网《“阿弥陀佛”向会话程式语的语用化》——张秀松,张爱玲
中国知网《百年来中国净土宗研究评述》——陈昱昊
中国知网《基于语义三角理论的佛教术语观》——刘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