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祭”------规范丧礼程序篇(第三十)

芸芸评文化 2024-07-03 14:51:32

虞祭是古法丧礼的法定程序,规定动作,必须实施。自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中国人文历史三千多年,都是如此,没有变化。就是说,从中华礼仪文明起源开始,一直到晚清时期,虞祭都是丧礼操作的规范程序。

礼仪典籍文本《仪礼》《礼记》《朱子家礼》等,朝廷诏令全国施行的礼仪制度文本如《大唐开元礼》《大宋政和礼》《大明会典》《钦定大清通礼》等,都将虞祭作为下葬后的第一道礼仪事项。

但现实生活中,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虞祭已经没了。

虞祭到底是啥意思?礼仪上怎么操作?有没有传承意义?为啥现在没了?我们讨论一下,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虞是安的意思,虞祭即安灵

虞字出现在西周。本义是猜度料想的意思,也有忧虑忧患、期望期待、准备防范的意思。丧礼借用虞字,是慰安的意思,即告慰逝者神灵,入土为安。

《仪礼---士虞礼》有:“三虞,卒哭。他用刚日,以如初。”郑玄的注说:“虞,安也。骨肉归于土,精气无所不之,孝子为其彷徨,三祭以安之。”

就是说,逝者下葬后,体魄归于土,魂灵彷徨不安稳,孝子通过三次祭祀以安逝者之魂。

2、虞祭举行三次,三虞而安

按《仪礼----士虞礼》的要求,虞祭一共要举行三次。第一次是下葬后的当天。第二次是第一次虞祭后的第二天。第三次是第二次虞祭后的隔一天,即第一次虞祭后也就是下葬后的第四天。

《礼记---杂记下》有:“士三虞,大夫五,诸侯七。”就是说,按礼,身份位分越高,虞祭次数越多。一般士人就是三次。

南宋梅尧臣诗《司徒陈公挽词》有:“拥涂看卤部,谁为毕三虞?”意思是说,大家都拥在路途中看出殡走丧的热闹场面,谁才是为你三虞安魂之人。卤部是旗旌仪仗的意思。

3、虞祭是在家里举行,不是在墓地举行;虞祭是自家人举行,没有吊丧人

按《仪礼---士丧礼》《仪礼---士虞礼》的规定,虞祭是反哭回灵后,在家里举行。虞祭参加人都是主家丧服人员和亲戚丧服人员,同事朋友等吊丧人不参与虞祭。虞祭的基本程序是请尸、饯食、祝辞、行礼。

(1)所谓请尸,就是在逝者的兄弟中,找出一个与逝者长得相像的人,装扮代表逝者,作为祭奠对象,也叫尸祝。秦汉之后,多用神主牌位代替尸祝。隋唐之后,丧事出现画影(遗像)、魂帛、灵位等,请尸祝就逐渐没了。

(2)所谓饯食,即送饯行之食。逝者到那边了,为其饯食送行。一般习俗操作就是置供品供物。

(3)所谓祝辞,就是祷告告慰之词。现在的告别词和致悼词就是祝辞。大体上讲,丧事期间的祝辞是祝辞,祭祀期间的祝辞就是祭文。

(4)所谓行礼,就是参与虞祭的丧服人员磕头行礼。应按亲疏、长幼、尊卑的次序依次行礼。

归结一下。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农业生产重经验。年龄越大,经历越多,经验越丰富,本领也越大,所以传统文化尊老敬长,所以养老送终是庄严神圣的重大礼仪要求和生活事项,所以规范丧礼在下葬之后必须居丧守制,还有虞祭、卒哭、小祥、大祥、禫祭等礼仪操作事项。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活节奏逐步加快,许多礼仪习俗也在发展变化。现实生活条件下,一般习俗认为,下葬之后,入土为安,丧事礼仪事项操作结束。所以虞祭有没有,并不重要。

现实生活中,虞祭虽然没有了,但与虞祭内容相关的习俗操作还有传承。如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下葬后有“复吊”的礼俗程序,就是下葬回灵后,在原灵堂再奠逝者,这应该是虞祭的发展传承。还有些地方,在下葬后的当晚,孝子等在原灵堂举行祭奠活动,叫安灵或慰灵,这也是虞祭的传承。

许多地方有三天圆坟的习俗要求,也有虞祭的意思。有的将圆坟叫做复三、巡山等的,即下葬三天后,孝子及家人等到墓地走走看看,规整坟地坟头和奠物,摆上供品,祷告磕头,祭奠逝者,实际上就是虞祭。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