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请求出国考察,蒋介石暗中使坏:给他办军人退役手续

漫步史书 2023-11-21 18:01:52

1948年2月8日,在美国考察水利的冯玉祥在《纽约下午报》上,公开发表了一封致蒋介石的信。

冯玉祥在信中怒斥了蒋介石撕毁了政治协商会议全部议案和诺言,并在信中要求蒋介石下野:

“如果你仍是基督信徒的话,那么,你应该向上帝招认你的罪过。”

冯玉祥在信中还自称,这或许是给蒋介石的最后一封信,没想到一语成谶,几个月后,冯玉祥应中共中央邀请回国参加新政协,在途经黑海向敖德萨港行进时,突遇船舱大火不幸离世,一同罹难的还有他的小女儿。

冯玉祥将军为何会在回国途中遇难,时至今日依然是个谜。

不过,不少人都认为,这与冯玉祥的结拜义弟蒋介石脱不开关系。

早在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时,冯玉祥就受李济深邀请,出任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大怒之余,立即宣布开除了冯玉祥的国民党党籍,当时为了防范被国民党特务暗害,他还专门立下了遗嘱。

冯玉祥同蒋介石的关系,也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变化。

蒋介石同冯玉祥曾义结金兰,并留有兰谱为证。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冯玉祥,他们在生前都留有日记和文字记录,也能证明这个说法。

蒋介石给冯玉祥的兰谱上写着:

“安危共仗,甘苦同尝;海枯石烂,死生不渝;敬奉焕章如胞兄惠存。谱弟蒋中正谨订。十七年二月十八日。籍贯:浙江奉化武岭。年岁:四十二,生于丁亥年九月十五日。父讳肇聪,母王氏。”

冯玉祥给蒋介石的兰谱上写着:

“结盟真意,是为主义;碎尸万段,在所不计;敬奉介石如胞弟惠存。谱兄冯玉祥谨订。十七年二月十八日。籍贯:安徽巢县竹柯村。年岁:四十七,生于壬午年九月二十六日。父讳有茂,母氏游。”

两人结拜的日子是民国十七年二月十八日,换算成公元纪年,应该是在1928年。

那一年,正是大革命失败的第二年。

冯玉祥是在军营中长大,后来投身行伍,直至成为手握数十万雄兵的民国时期西北军的统帅和最高军政首脑。

冯玉祥一生,受孙中山影响颇大,这也为他后来参加大革命奠定了基础。

1924年,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始进行国民革命时,冯玉祥毫不犹豫的表示了支持,并积极参加国民革命。

不过,冯玉祥那时处在北方,受各方势力的联合挤压,加上孙中山病逝,1925年年底,北方形成了直系、奉系、直鲁联军联合进攻西北军的形势。不得已之下,冯玉祥只得出国赴苏联考察

当时,远在南方的蒋介石注意到了冯玉祥的窘迫处境,并于1926年年初提出了应该联合冯玉祥的主张:

“国民军退出京津,尚未被完全消灭前,英、日两国比协定以奉军对西北之国民军,以吴佩孚对南方之广东革命军,故应联络国民军,使其退守西北,保留固有之势力;并于三个月内出兵北伐,在吴势力尚未充足之际,一举占领武汉。”

那时不仅仅是蒋介石,中共方面也主张邀请冯玉祥回国,重整旧部,支持国民革命军北伐。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出征,冯玉祥也于同年9月16日回国,并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并宣布正式加入国民革命军。

蒋介石对冯玉祥可谓是赞誉颇多。

如果两人的好关系是从此开始,那么更进一步亲如兄弟则是要从宁汉分裂开始。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对立。

冯玉祥那时手握四十万雄兵,坐拥豫陕甘三省,就成为双方极力拉拢的对象。

一开始,冯玉祥并没有选择谁,而是采取了骑墙的态度,但他那时正为40万大军的军饷而发愁,蒋介石的“雪中送炭”,则让冯玉祥更加坚定的选择了蒋介石。

尽管冯玉祥没有同意进军武汉,但在“清党”和联合北伐上达成了一致。

与蒋介石展开血腥屠杀不一样,冯玉祥大大方方的将在部队中的共产党人诸如刘志丹等人礼送出境,冯玉祥觉得,即便是双方撕破脸,也没必要下死手,况且像刘志丹这样的共产党人能力,冯玉祥还是非常看重。

这也是冯玉祥与蒋介石根本上的不同。

1928年1月,经历了半年多低谷的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全面掌权后的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个集团北伐,彻底打败了奉系,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那时的蒋介石,对冯玉祥可谓是倚重颇多,冯玉祥击败张宗昌后,蒋介石还特意北上到河南郑州同冯会晤,两人也就是在那时互换兰谱。

从此,蒋给冯来电必称“冯总司令焕兄”,冯去电必称“蒋总司令介石我弟”。

1928年4月6日,为了答谢冯玉祥赠马之情,蒋介石特意去电一封以表感谢:

“冯总司令焕兄同志勋鉴:章密。赐电敬悉。承赐马匹,无任欣感。如此间派员往运,来往费时,候用甚急,务请兄派员送来为荷。弟中正。”

不过,蒋冯之间的“蜜月期”到这儿也就戛然而止了。

冯玉祥、蒋介石之间闹翻,很多人认为,这和1928年的裁军整军有关,当时蒋介石借口裁掉非嫡系军阀部队,引起各方不满。

事实上,各方早在摘桃子的阶段,就已经关系不睦了。

蒋介石、冯玉祥一开始约好,等把张作霖赶出北京后,冯玉祥的西北军负责接收北京、天津,可就在即将胜利时,蒋突然改变了注意,让阎锡山去接受,还大大咧咧的发电给冯玉祥让他表示同意。

冯玉祥气得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据《冯玉祥日记》记载:

“此事令冯玉祥大为光火。一直称病,不参加北平举行的善后会议。后在李宗仁“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调停劝说之下,才动身北上。而蒋介石自知亏待了冯,为安抚他的情绪,任命冯的部将孙良诚为山东省主席、何其巩为北平特别市市长。”

事实上,蒋根本不可能完全信任军阀武装,借阎锡山打冯玉祥不过是手段,只是枉费了冯玉祥对这位结义兄弟的信任。

到后来裁军整编,蒋介石又要让冯玉祥做出让步,借口对阎锡山、李宗仁施压。

编遣会议中,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军政部部长的冯玉祥一开始主张,将他们四个方面集团混编,四个集团总司令到中央任职,军权归中央,四个集团中,第一、第二分别编12个师,第三、第四分别编8个师。

应该说这个方案还算是不错,混编后军权归中央,实际上也就是归蒋介石。

阎锡山不同意,他主张四大集团各自编11个师,然后再建一个中央编遣区,也编11个师,归蒋介石掌握。

阎锡山不愧是山西人出身,商人本色,他看出来蒋冯之间联合对他们不利,因此通过编遣来拆散他们,蒋介石既掌握了兵权,还得了实惠,李宗仁也借此扩军,各方都很满意。

只有冯玉祥不满意,因为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有40万人,只要一编遣,头一个拆的就是他。

后来的事情都很清楚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反蒋,1930年“中原大战”,蒋介石军事、政治双重手段,各个瓦解,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各方面军阀势力联合本来就是各怀鬼胎,失败必然是板上钉钉。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基本上土崩瓦解,虽然仍有不少心腹各自掌握部队和地盘,但都分散一方,各自为政,难成气候。

只是冯玉祥影响力很大,蒋介石也不敢过分的逼迫这位老大哥。

1933年5月,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等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一度拥兵十万,声势浩大,当时冯玉祥还主张同中共联络,蒋介石惊慌失措,慌忙与日媾和,在日蒋联军压迫下,不久抗日同盟军失败,冯玉祥只能再回泰山读书。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以后,冯玉祥基本上失势。隐居泰山读书的日子里,冯玉祥与中共以及左派人士密切接触,对中国国情以及未来有了更深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在1935年以后,对日本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也意识到日本人是喂不饱的狼崽子,于是同年10月,蒋介石电请冯玉祥再出山。

从1935年10月到1938年,蒋冯之间又过了一段“蜜月期”。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冯玉祥甚至发电给张学良,表示自己愿意去换蒋介石回来。

从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双方再一次合作,团结全国各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冯玉祥这一时期也为抗日积极奔走不遗余力,并拥护蒋介石的领导,此外出任了国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不过,蒋和冯的联系从1939年以后开始逐渐减少。

事实上,也是因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逐步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共产党,冯玉祥那段时期时常与中共以及左派人士往来,引起了蒋介石不快。

到1940年皖南事变爆发,蒋冯之间的冲突达到了定点。

此后冯玉祥除了表面上的身份,再无任何公事可办。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又积极为和平奔走,这一点引起了蒋介石忌惮,他担心这位素有声望的大哥“屁股坐歪了”,竭尽可能的对他限制。

1946年年初,受到压制的冯玉祥迫于无奈提出出国考察,蒋介石给了冯一个“水利大使”的头衔,让他出国考察,但背地里却耍了一个花样。

蒋介石暗中吩咐手下,给冯玉祥办了一个军人退役手续。

等冯到了国外以后,才了解了这件事,要知道他参军已经有50年生涯,离开军人身份,对冯玉祥来说就和“杀了他”没什么区别。

据冯玉祥的儿媳余华心称:

“他为这个事很伤心,他可是个终身的职业军人啊。”

余华心也认为这是冯玉祥后来始终不肯原谅蒋介石、反蒋到底的重要原因之一。

冯玉祥没了军人身份,自然不能再穿军装佩军衔,当时国民政府一级上将有着严格的名额限制,至冯玉祥去军职,蒋介石把他的这个名额给了陈诚。

哪怕没有任何身份,就凭冯玉祥三个字摆在那里,无形中就有影响力。

甚至于就连冯玉祥都很清楚,自己随时有可能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

冯玉祥黑海罹难,怎么看也都有股浓浓地阴谋味道,只是时隔久远,恐怕这桩悬案将会成为永久的谜团。

2 阅读: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