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宁市风光
它曾是湖南省湘南地区的重要城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如今繁华落尽、今不如昔尽显凄凉。
二十多年前,在湖南省常宁市,出北门去衡阳,必须经过一个湘南重镇,湘江也从此北去,这里人口众多,商业发达,工业企业实力较强,这个镇的名字叫做柏坊。
柏坊镇濒临湘江,古代大江大河就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自古以来,河流运输成本最低,也最方便,因此,很早以前,这里就有了供商贾上下货物的码头。
在古代,从衡阳到常宁,这里设有柏坊驿站,供官府和过往的路人停歇休息。
湖南省常宁市风光
关于柏坊镇名字的由来,传说当年通往常宁县城的官路上,有精美牌坊一座,路的两边种满柏树,郁郁葱葱,十分好看。于是,此地被人们称之为柏坊。
至于柏坊集市,设立较早,清朝咸丰皇帝年间,官府在此地设圩,人们在此交易货物,时间长了,商铺林立,遂成常宁北边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热闹非凡。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我去长沙读书,坐车从这里经过,才知道人来人往的此地叫做柏坊。然而,真正让我对柏坊感兴趣的是缘于两个人。
一个人叫做廖疤子,过去他是常宁当地的名人,此人是我同族前辈,柏坊镇鲤鱼塘人。他有兄弟三人,两个兄长毕业于黄埔军校,一个曾任团长,警察局长;另一个曾任某部军需处长。其父亲解放前曾任湖南省造币厂厂长。
廖疤子本名廖蒓,他在当地自己拉起一支队伍,有人枪上千,自封乡长。又因为富有,在柏坊街上建造三层公馆一座,还拥有当年常宁唯一一辆汽车。人称“柏坊王”。五十年代初期,他被有关部门镇压,至今其人其事在民间流传。
湖南省常宁市风光
另一个人我已经忘记了她的名字,那年放暑假,我与两个同学回家,下火车到衡阳汽车站坐车回常宁,当时才五点左右,票已经买好了,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车来,眼见天就要黑了,仍然不见踪影,只好退票。
这时候,不少当地人来到候车室吆喝,拉客住宿。我们三人和一个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说动了,跟随她去了所谓的旅馆。
走了半小时,才来到一座民居前,中年妇女说旅馆到了,进去一看,就是民宿,打开门,里面霉味极重,被子又黑又脏。
我们四个人说不住宿了,很快就来了几个人,对我们破口大骂。当时我们还是学生,没有多少社会生活经验,心中害怕,于是就留了下来。
晚上,我们自然是不敢睡觉的,四个人就一起打扑克牌,一直打到天亮才一起匆匆离开。
临走之前,那个女孩主动给我留下了她的通讯地址和名字,告诉我她在湘潭大学读研究生,家住柏坊铜矿某处。还让我以后去找她。
我嘴上答应了,心中也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情,可是后来却因为多种原因未能实现。那时候又没有电话,我也没有给她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从此失去联系,时至今日,颇感遗憾。
湖南省常宁市风光
解放以后,柏坊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境内工矿企业林立。比较有名的有柏坊铜矿、柏坊煤矿、红星煤矿、常宁磷肥厂、四一七队等等企业。其中,柏坊铜矿和柏坊煤矿是其中最出名的企业,不得不提。
柏坊铜矿隶属于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是湖南省内唯一一家集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工艺完整的铜制造大型国有企业。
该矿保有储量(金属量)为6.09万吨,其中工业储量4.76万吨,占矿区保有储量的79.6%。累计探明储量(铜金属量)8.7万吨,其中主要矿体为7.44万吨,占探明储量的85.5%。
柏坊铜矿鼎盛时期,有员工数千人,厂区和家属居住区房屋林立,各种设施十分完善且自成体系,如同一个独立的小社会。
如今,柏坊铜矿因为资源枯竭而停产,大部分员工和家属早已离开柏坊,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矿区家属区居住的人很少,四处杂草丛生,往日热闹非凡的场景已经远去。
柏坊煤矿是衡阳市直接管理的大型企业,始建于1958年,年设计煤炭生产能力为15万吨。2013年,柏坊煤矿企业转制以后不久停产,当时有1600多人从此失去就业岗位。
该煤矿也有自己的家属区,且规模不小,里面各种生产、生活设施齐全,当时许多人以此为荣,该矿还曾有职工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如今,柏坊煤矿家属区跟柏坊铜矿一样,已经是人迹罕至,人去楼空,尽显凄凉。
柏坊镇自从境内的煤矿和铜矿这些资源型企业停产以后,集市上各种生意也越来越清淡,熙熙攘攘的场景不再出现。东西卖不出去,许多店铺也就关门歇业,从过去一个重要的工矿型城镇,变成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重归宁静。
近年来,柏坊镇的新柏村建设了一个集荷花观赏和餐饮服务的荷花里,因为风景优美,成为一个周边地区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柏坊镇才又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
从繁华热闹的城镇,到人去楼空的荒凉之地,这是快速发展中的全国各地普遍的现象。农村居住人口大量减少,与它紧密联系的乡镇自然会受到影响。资源型企业资源一旦枯竭,关停并转就不可避免。但愿柏坊镇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重现昔日的辉煌!
湖南省常宁市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