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原《经藏智慧100讲》 作者:樵夫
头条百度独家版权,谢绝授权任何机构作盈利性商业用途!
何为中道?中字何解?
道祖有云: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孔子有云: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这个中道的中,不能单从现代语义去做理解,而要从更高修为境界去做如实解悟,非凡夫知见和小乘修为可以如实道明……
故菩提达摩于《悟性论》中有云:
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
pusa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非有非无心,不是站在中间的意思,而是契入本源无处不在至深境界……
所以者何?
莫急,樵夫如下所言,或许会对您有些许助益,让您有所启发:
图片来自网络
超越二元对立心本无生,因境而有。
生心也好,灭心也罢,皆是执妄,真心本不生灭,如如自在,应缘而显。
说有也好,说无也行,皆是二边,真心本自具足,非有非无,仗境方生。
执着二边为妄,又有何意义呢?
不过就是以五十步笑一百步,皆在途中,如若不能释然放下,争论不休,就会彼此浪费前行路上的大好光阴……
从有 入无,只是修行的次第法,智者谓之善巧方便,接引前行,恰如舟筏……
而真正的智慧,是超越有无对立的一种存在,既不落在有,也不落在无,有无皆是名相,名相可立也可不立,故云言说即妄,不可死执。
大乘智者,纵读万卷经藏,也能透穿种种譬喻名相,洞悉其本。
本自具足,纵于日常用度,种种境界尘缘纷至沓来,不碍真如。
所以者何?
超越二元对立空间,无拘无束,纵横自在之故也!
超越了,就不会再受到其局限了,更不会再受被其纠结了……
故智者寡言,拈花一笑;愚者善辩,争论不休。
不言即言,法尔如是。
言犹不及,真性空寂。
图片来自网络
含融广大无边心是本根。
心量小了,小事也就变大了,所以在乎!
心量大了,大事也就变小了,所以无碍!
修行,就是修心,破执,破圈,破局,慢慢把自己的内心无限放大,放大到无有穷尽,就可以允许一切发生了……
道也好,释也罢,儒也行,乃至心理学,哲学,归根结底,都是一棵大树生成的不同枝干,究其根本,都是一样的。
乃至花草鱼虫,飞禽走兽,蚊子苍蝇,究其源流,皆乃大道化生,皆为道之载体,无分无别,普遍含融……
所以,我们要学会把心量打开,无限含融,就好比把一滴水融入大海,就会自然具足与大海广大无边的灵知觉性……
如不愿打开,装在碗里、杯子里、饮料瓶里,放点盐就咸得发苦,加点糖就甜的如蜜,混合点化学元素就五味俱全,这样的局限觉知,根本囊括不了大道,不是真心自性的本来面目啊!
本来面目广大无边,无拘无束,无形无相,无色无味,平淡如水……
故道祖有云:
返也者,道之动也。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大道没有我见,无我之见,见无所见,无所不见……
就好比站在上帝视角观察一切,天机自动,自然就能够感而遂通,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
所以大乘智者,都是心量无比广大之人,可以允许一切发生!
图片来自网络
随缘应照示现心空无 住。
心无一住了,就是与道合真了,道自通流,空过无染……
心无一住了,就是顺其自然了,随缘应照,仗境方生……
能视世间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如而来,又如如而去,纵有万般造化,我心无染无执,得自在解脱。
乃至连这个具备觉知的“我”,皆如梦幻,把自己当过客,视人生为游戏,如镜照物,如水随缘,到了什么样的状态,就示现为什么样的化身……
就是不用心身去做觉照,而任其天机自动,自性源流,与自然造化融为一体了,与虚空觉性静默含融了,重返虚空复归无极……
这样的不可思议身体,需要有确切的修为和真实的体悟,方能在不知不觉当中,若有若无渐知渐觉的洞悉,文字语言无法道明其妙……
若说神奇,一点都不神奇,简至极点。
说不神奇,万般无求自至,妙不可言。
刚刚觉知到的时候,也许还不成力量,若隐若现,只是灵光一闪,觅之了不可得,歇时随缘应照,真空妙有……
慢慢相续成流,似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智慧,从本心自性当中缓缓流出,乃至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样的源流智慧,就是中道的本来面目,非有非无,造化无穷,非大乘智者能够如实理解!
能够理解了,就是悟道了,但又不能着在这个悟上,着悟即是着魔,又把源流给蒙蔽了,故云一无所得,是名为得。
图片来自网络
中者,和合之相也。
中,和也。——《说文》
和者,土之性也!土有戊己之分:
戊土为真情,真情和合,能生万物,故包藏广大……
己土为真意,真意觉照,能生万法,故无量无边……
情也好,意也罢,皆乃心之分别,若能返本归元,含融于默,即为非有非无心……
故知非有非无心,名为中道,乃大乘智者的修为境界!
您又怎么看呢?
我有一支笔,带您品经纶。
——关注樵夫,带您遨游不一样的国学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