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通知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到北京授衔,勇士却回信:我不想去!

野史记录 2023-12-23 12:31:01

1955年,准备了数年的大授衔,终于在这一年得以实现。这次大授衔的准备工作之所以耗时如此之久,主要是因为新中国将星璀璨,对新中国有大贡献的同志更是多如繁星。谁该授衔,该授什么衔,都要通过资历、战功、品德等多方面来衡量。

尽管经历数年的准备,却还是无法满足所有人对授衔的期望,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发挥了带头作用,直接退出了参与授衔,随之离开军队的将领们,也都相继退出此次授衔,将为数不多的授衔名额留给继续在军队任职的将帅们。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此次新中国大授衔非常重视,授衔的名单更是一再过目,将一些有争议的将领授衔问题,亲自拍板定论。在这个过程中,毛主席没有忘记飞夺泸定桥时,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率先冲锋的勇士们,通知他们届时到北京参加授衔。

授衔对于一位军人而言,那是对昔日军旅生涯的肯定,是军人向往的无上荣誉。尤其是首次大授衔,能够参加的都是开国将帅,意义非凡,不少将领甚至认为自己的评衔低而闹情绪。但毛主席没想到的是,竟然有一位飞夺泸定桥的勇士给他写信说,“这次授衔,我不想去!”

给毛主席写这封信的人名叫刘金山,是飞夺泸定桥22位勇士之一。不难看出,刘金山是红军时期就参军的老兵,即便不在飞夺泸定桥中一战成名,也绝对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了。毕竟,红军时期的老兵能够迈进新中国,这是幸运也是荣誉,而授衔将是对他一生付出最大的肯定。

可是,刘金山为何在接到毛主席通知他去北京授衔的消息后,却回信告诉毛主席自己不想去呢?毛主席看到这样的回信以后,又如何决定的呢?这一切还要从刘金山说起。

团长留给他的名字

刘金山是一个苦命之人,幼年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寄居亲戚家,靠给地主放牛为生。由于父母死的早,他甚至连一个正式点的名字都没有,村里人都叫他“刘伢子”。现在的孤儿生活尚且诸多困难,战乱年代的孤儿生活有多难可想而知,所以刘金山对“贫苦”二字的感受要远比别人深。

刘金山逐渐长大,希望能够改变命运,摆脱被地主的压迫,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但这种事情又岂是一个穷苦孩子可以做到的?他在这种压迫面前,仿佛是渺小的蝼蚁。直到红军出现以后,那种无能为力的绝望逐渐被驱散,取而代之的则是无限的希望,他选择加入红军。

红军与国民党军最大的区别在于,国民党军的士兵是为了混口饭吃,是给军阀卖命,而红军战士是为穷苦百姓翻身而斗争,是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打仗,刘金山也是如此。

刘金山作战很勇猛,经常负伤,尤其在长征期间,每天不是面对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就是和围追堵截的敌人拼命,经历着九死一生。湘江战役打得很惨烈,刘金山所在的三零八团团长杨金山在这一战中壮烈牺牲。

团长牺牲前,紧紧抓住刘金山的手,眼神坚定地望着他,口中发出微弱的声音:“以后你就叫‘刘金山’,我把我的名字留给你了。”说完,杨金山壮烈牺牲,刘金山有了自己的正式名字,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从此以后,刘金山作战永远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即便在土城战役中身负重伤,也坚决不肯留在当地疗养,坚持跟着部队继续前进。

1935年,刘金山所在的红四团徒步强行军240华里,堪堪按照规定时间抵达泸定桥。这是一支英雄部队,一路拼杀过来,如今再次肩负起攻坚重任。

然而,敌军对此也早有准备,在红四团到来之前,已经将泸定桥上的桥板全部拆除,只剩下冰冷的十三条粗大铁链,在大渡河上空十余米处高悬。

铁索横江

敌人为什么不将这些粗大的铁链一起炸断?这样岂不是可以彻底断绝红军渡过大渡河的机会?相信有很多人读者朋友心中会有这个疑问,这个问题其实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笔者在这里简略介绍一下。

当时主政西康的是刘文辉,与蒋介石的关系不是很好,却又不得不听从蒋介石的命令。蒋介石给刘文辉下达阻击红军的命令,意图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让刘文辉部与红军互相消耗,他打算得渔翁之利;其二是希望刘文辉对战红军失利,他再以此为借口派中央军抢占刘文辉的地盘。

刘文辉能够主政西康,自然能够看出蒋介石的意图,为求自保,他决定一边听蒋介石的命令,派兵驻守大渡河畔,阻击红军渡河;另一边则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只拆桥板不炸断铁链,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埋下了伏笔。

当然,即便如此也不是哪支军队都能够实现飞夺泸定桥的,如此堪称奇迹的战果,是红军凭借超强的军事素养和钢铁般的意志实现的,足以载入史册。但初定的强闯泸定桥的名单中,并没有刘金山的名字,是刘金山主动申请加入,得到批准后才加入到名单之列。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想要在对岸有守敌的情况下,凭借十三根粗大铁索渡过大渡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些先头强闯的勇士们,其实就是敢死队,活下来的希望很渺茫。刘金山自然清楚这一切,但他还是主动要求加入,可见刘金山的气概真是气吞山河!

22位勇士飞夺泸定桥时,河对岸的守军立刻火力全开,枪林弹雨之下,22位勇士丝毫不退。当时的情况是,十三根粗大铁索在风中摇晃,身下十余米处是大渡河的惊涛骇浪,对面是疯狂扫射的敌军,只要稍有不慎,结局就是牺牲一条路。

在前进的途中,有人中弹落水,这对继续冲锋的勇士们在心理上会产生很大压力。他们快冲到对岸时,敌人的火力更猛了,子弹频繁击中铁索,虽然不能将铁索击断,却让铁索的温度迅速升高。再加上敌军故意在桥头燃起大火,导致铁索的温度更高,有的地方甚至被烧得通红。

这样的温度已经可以对人类造成巨大伤害了,但刘金山等人却丝毫不惧,硬是用血肉之躯在滚烫的铁索上继续向对岸攀爬。刘金山手心的皮肤被烫烂了,衣服也被烧着,肚皮被铁索烫的伤疤一直到去世都没有消除。

勇士们几乎是全身带着火焰和浓烟冲上了对岸,令守敌心胆俱裂,哪里还敢继续顽抗,纷纷调头逃跑。飞夺泸定桥的奇迹,就这样被红军创造出来,刘金山也因此青史留名。22位勇士都获得了中央的嘉奖,成为他们永远的荣誉,却并非是他们的军旅生涯的终点。

一生为国

此后,刘金山继续南征北战,冲锋时永远身先士卒,抗日战争中曾经一人面对五个日本兵的围攻而拼死反抗。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日本兵拼刺刀的能力并不弱,能够一对一战胜对方的都是战斗力很强的老兵了,刘金山以一对五,难度可想而知。

刘金山不愧是真正的战士,他抱着必死的决心之下,在一对五的情况下怒杀三人,但自己的肠子也被敌人给挑断。虽然刘金山被战友从日本兵手中救下来,但肠子断了这样的重伤,在没有医生救治的情况下,基本也是一个必死的结局。

幸运的是,白求恩医疗团队恰好路过此地,用一节羊肠子帮刘金山接上了肠子,总算是保住了性命。此后,这节羊肠子伴随了刘金山一生,几十年间经常会腹痛,到了后期疼痛难忍,经常让这位铁铮铮的汉子在老年时期疼得冒汗,却从来不吭一声。

新中国成立以后,像刘金山这样的老红军在军中很受重视,因为他们几乎为新中国奉献了一生。新中国首次大授衔时,毛主席给老红军评衔的标准定了调子,“红军不下校”。刘金山不仅是老红军,还是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之一,半生戎马,军功傍身,决定评衔少将。

刘金山接到毛主席的信,得知自己要被授衔少将,自然被党和毛主席的认可所感动。但他却还是在回信中向毛主席表示,自己不想去北京授衔,并希望毛主席能够慎重考虑他的要求。

刘金山为何不想去北京授衔?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资格授衔少将。他想起了22位勇士中牺牲的战友,想起了那两位至今还残疾的战友,如果他授衔少将,那么牺牲的战友如果活着,应该授什么军衔?刘金山不知道,但他不想做心中有愧的事情,所以向毛主席提出这样的要求。

毛主席接到刘金山的回信,深为感动,也对他的要求充分重视,最终决定授予刘金山大校军衔。刘金山经历多年的战争,身上全是伤痕,平时他不显露,年纪大了以后,女儿刘苏芳帮老爷子换衣服时,这才看到父亲身上那些触目惊心的伤痕,即便是女儿,也不禁肃然起敬!

刘金山身体不好,被安排到苏州干休所休养,但他却闲不住,给南京军区写了一封信,要求去工厂、矿山,或者农村继续为党工作。考虑到他的身体问题,组织没同意,希望他能安心疗养身体。

1999年9月,刘金山逝世于苏州,享年91岁!

52 阅读:11956
评论列表
  • 江湖 46
    2023-12-24 13:42

    真正的英雄

  • 2023-12-24 17:07

    向飞夺泸定桥勇士们致敬!

  • 2023-12-24 16:29

    二十二位勇士虽然记不住所有名字,但二十二位勇士整体不能忘

  • 2023-12-24 16:51

    向英雄们致敬!

  • 2023-12-24 14:51

    致敬英雄!

  • 2023-12-25 20:32

    没有无数个革命先烈的付出与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向先烈致敬!

  • 2023-12-24 15:58

    向勇士致敬!

  • 2023-12-25 16:34

    勇士中的勇士!致敬!

  • 2023-12-26 10:13

    向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