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号的建造与测试,在大家的翘首相盼中顺利推进,此前曾在爱好者圈子里围绕船舶“排水量大小”、“电磁弹射器有无”、“核动力还是常规动力”等,关于船舶设计元素的争论也终于算是告一段落。
正在升降机上的国产歼-15舰载机
但作为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拥有平直甲板、配备电磁弹射的航空母舰,光环满身的“福建”号可以引起爱好者兴趣与讨论的点还有相当之多。
航母升降机数量决定因素随着越来越多的照片与信息被分析,很多爱好者们开始好奇——为什么“福建”号已经有足足8万吨排水量了,却还是只安装2部升降机?这样不怕影响出击效率和战斗力吗?
升降机也对航母的物资调配有极大的帮助
产生这样的疑问其实很正常——从美国在历史上建造航空母舰的案例来说,8万吨级航空母舰美国基本都选择了斜角甲板、4弹射器、4升降机作为标准配置,这就引发了爱好者们的好奇之心。
“福特”级的升降机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
但实际上,在讨论“是否影响战斗力”这件事之前,还是应该大概理解“升降机数量”这一指标的决定优先级。
任何航母在确定航母升降机数量前,需要首先考虑的是航母甲板总面积、形状和舰岛布置等总体设计的关系后,才能开始确定升降机的大致安装区域。
确认安装区域之后,还要再根据机库允许的开口尺寸、需要运转的舰载机数量、舰载机在甲板停放区域大小等规划确定后,才能确定升降机的具体数量。
“辽宁”、“山东”两舰的舰岛太大挤占了不少甲板空间
这事儿比较典型的案例则是,基于“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舰体结构的“辽宁”与“山东”两舰,因为原始设计布局舰岛过大的制约,升降机的布置就受到了严重制约。
前后2部升降机周边也几乎没有可利用空间,只有将所有保障区域划分到舰岛左侧,结果这块本可作为停机位的空间就这么被挤压了。
(图注:美国“小鹰”号(CV-63)常规动力航母,尽管舰龄老迈已被拆解,但其作为美军最后一代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但其设计仍然可为以常规动力航母为主的我国提供参考价值与经验教训)
从相对成熟与丰富的美国航母使用与制造历史经验来看,美国最后一代“小鹰”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到如今“福特级”核动力航母,升降机其实也不是战斗力的充分条件。
并非越多越好例如“福特”号航空母舰取消了一部使用频率很低的升降机,看似会降低使用效率。
但由于升降机的取消,解放了不少甲板与机库的使用空间,再配合进一步紧凑设计的舰岛设计,进一步增加了可用面积,提高了使用效率,反而有效地提升了航母本身的战斗力与效率。
(图注:美国“福特”号(CVN-78)核动力航母的舰岛设计紧凑,极大释放了甲板面积用于支撑航母的战斗力核心——舰载机部队作战)
这些面积可以用于增加更多的停机位和用于增加保障维护飞机的空间,所以反而提升了舰载机的准备效率。
升降机本身会影响航母紧张的面积分配,且升降机部分及其周围空间用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换句话说,我们假设升降机数量加到上限,每1架舰载机都享受独立的升降机,而此时舰载机的整备工作也无法跟上升降机的效能,反而会因为升降机占用的面积和重量太大,导致整备工作效率大降,这对提升航母战斗力没有任何意义,反而还会极大损害航母的有效战斗力。
同理,“福建”号航母现阶段满载排水量为8万吨,相较于美国经典的“4座升降机”配置代表“尼米兹”级较小,其甲板面积也比起块头更大的“福特”级航母更小一些。
如果硬性安装4座升降机强行对标,恐怕只会给已经十分紧张的航母甲板再添压力,进而加大整备压力。
航母的大型升降机运作效率很多时候在对战斗力的影响优先级上并不高
因此,大可不必光看着“福建”号的升降机数量少就判断其战斗力是否受到影响。
而且即便“福建”号保持了与“辽宁”、“山东”两舰相同的2部升降机配置,也可以选择增加升降机运转效率来挖掘其升降潜力。
不必过多担忧而且,“福建”号作为我国首艘自行设计的8万吨满排量航空母舰,并非是一型用于突破数据的“极限数值”航母,拿来与其他国家实现不同战略目标的航母进行对比不是不行,但大可不必胜负心太重。
福建舰甲板
就目前来说,“福建舰”的所有技术指标和配置,都是可以适应我们维护自身利益和国家安全需要的。
归根结底,航空母舰的战斗力核心还是在于舰载机,升降机数量只是影响舰载机战斗力的一个因素,甚至远算不上主要因素。在设计上的考虑优先级也并不高。
福建舰舰载机渲染图 图源:左下角
所以说它是否影响战斗力?答案是影响,但只影响一点点,大可不必对这种影响感到担忧。
参考资料:
【1】央视网《问题频出的“福特”号航母》
【2】央视网《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 命名“福建舰”》
【3】新华网《美国航母为何都选择核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