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上影演员戏好人不红却敢为冯喆喊冤敢替弱女子出头不该被忘记

狂欢乐娱 2024-08-26 11:40:47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老演员,戏演得好却不红,为何会引发网友如此热议?这位演员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让我们一起走进于明德的故事,揭开这位默默无闻却又令人敬佩的老艺术家的神秘面纱。

小角色大智慧:于明德的演艺生涯

1923年4月28日,于明德出生在山东济南。25岁那年,他加入了华东革命大学文工团,开启了自己的演艺生涯。1952年,于明德和其他几位演员一同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从此与银幕结下不解之缘。

在上影厂,于明德主要饰演各种小角色。门房、茶房、帐房,只要是"三房六客",他都能演得活灵活现。虽然戏份不多,但于明德总能将角色的性格和特点演绎得入木三分。正如导演中叔皇评价的那样,于明德是"如假包换的演技派"。

1958年,于明德在电影《布谷鸟又叫了》中首次出演大银幕主要角色。他饰演的雷大汉,从一个粗暴的农村汉子逐渐变成一个深情的男人,这种性格的转变被于明德演绎得惟妙惟肖。此后,于明德在众多影视作品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在《鸡毛信》中,于明德饰演了反面角色"黑狗甲"。这个狡猾又滑稽的角色,被于明德演绎得生动有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地下航线》中,他出演了"狐假虎威"的陈稽查,虽然只是一闪而过的小角色,却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于明德对待每个角色都十分认真负责。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他都全情投入。他常说:"演啥像啥,这是演员的本分。"正是这种敬业精神,让于明德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正直勇敢:于明德的品格魅力

于明德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演员,更是一个正直勇敢的人。在1969年那个特殊的年代,于明德公开为好友冯喆喊冤。冯喆是中国早期著名电影演员,曾主演过《南征北战》《桃花扇》《铁道游击队》等多部家喻户晓的电影。然而,1969年冯喆不幸在那场浩劫中去世。面对这种情况,于明德毫不畏惧,挺身而出为好友伸张正义。

不仅如此,在1970年代,于明德还曾勇敢地为一位素不相识的弱女子出头。当时,于明德被下放到一个工厂劳动。一天,他看到一个壮小伙欺负一个弱女子,立即冲上去制止。面对那个嚣张跋扈的壮小伙,于明德毫不退缩,坚决保护了那名女子。

这些事迹充分展现了于明德的正直品格和勇气。他不畏权势,敢于为正义发声;他见义勇为,不惧危险保护弱小。这样的品格,让于明德在同事和朋友中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喜爱。

低调做人:于明德的处世之道

尽管在银幕上光芒四射,但在现实生活中,于明德始终保持着低调谦逊的态度。他从不以明星自居,而是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工作者。

有一次,于明德被派到上海化工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初到工厂时,工人们立即认出他是电影明星,但于明德却谦虚地否认,引来大家的哄笑。在工厂里,于明德表现得格外出色。他每天第一个到厂帮忙烧热水,下班后也主动清洁车间,随时伸出援手帮助其他工人。工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老芋头"。

有趣的是,当工人们经过他曾经出演的电影《铁道游击队》的片场时,于明德会热情地向大家挥手,状如当红明星在走红地毯。这种幽默的态度,让他在工人中更加受欢迎。

于明德在工厂里不仅勤劳,还十分幽默。他经常在工人的业余活动中表演相声,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然而,当工人们想要提名他为先进个人时,于明德却极力反对,不愿受到特殊对待。

这种低调做人的态度,让于明德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很快融入集体。无论是和影视圈的同事,还是工厂里的工人,他都能聊得来,展现出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

艺术人生:于明德的坎坷与坚持

于明德的演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曾经历过下放劳动、停止演出等磨难。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击垮他,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

于明德终于离开了化工厂,重新回到了心爱的电影界。此后,他又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继续为观众奉献精彩的表演。在《特殊身份的警官》中,于明德饰演的刘三一角,有一段"赵巡长,别开枪,我是刘三儿啊,我上有老,下有小啊…"的台词,在当时广为传颂。

尽管年事已高,于明德依然保持着对演艺事业的热爱。他常说:"只要还能演,我就要继续演下去。"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永恒的记忆:于明德的精神遗产

如今,于明德已经离开了我们。遗憾的是,他离世时音讯杳然,连具体日期都难以查知。然而,他留下的艺术成就和高尚品格,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冯喆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明德当年仗义执言的一种肯定。虽然于明德本人并未获得这样的殊荣,但他塑造的那些鲜活人物形象,却在无数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明德的女儿曾用"我爸真好"四个字来形容他,足见他在家中也是个温和体贴的父亲形象。这位演技精湛、品格高尚的老艺术家,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金牌绿叶"。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