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明代书法有两大弊端

八公山人看文化 2024-08-29 20:56:45

朱元璋画像

王世国/文

朱元璋崛起于元末群雄之间,推翻了元朝统治,于1368年建立明朝。这位明太祖疑心太重,对当时张士诚势力范围内的许多文艺才俊之士,怀有戒心。若干有才艺的人,或遣往边远省份,或株连丧命,使得原来在苏松地区盛行的文艺活动也暂时沉寂。

宋克的章草《急就章》

明初的著名书法家有号称“三宋”的宋克、宋璲、宋广,前二者成就较高。宋克(1327-1387)精研章草,茂美冲和,但他在书坛上并不活跃;宋璲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师,擅长篆书,可惜取法不逮,终难如愿。所以,明代前期的书坛很不景气。

宋璲草书《敬覆帖》

1403年明成祖朱棣继位,始重视文事,召集天下文人两千多人,编纂《永乐大典》。后来又有几个皇帝都是书法爱好者,还下诏求四方能书之士。那时,凡朝廷的正式诏勅(外制),都由擅长书法的人来写,而皇帝的特殊文告(内制)更是要由水平高的书法家来写。对于书写内制的书法家还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当时号称“二沈”(沈度、沈粲)之一的书法家沈度(1357-1434),就是因擅书而入选进朝的。

以沈度为代表的“台阁体”

这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时间士大夫知识分子无不喜爱书法。特别是便于抒情和张扬个性的行草书体,在明代文人士大夫间非常盛行,而且千姿百态,各有面目。如果说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元书尚古,那么可以说明书尚态。但是这种书法中兴之下,也潜藏着不可克服的弊端:

沈粲《书应制诗》

一是不少学书者以皇帝的好恶为转移,为做官而练字,结果呆板齐整、以沈度、沈粲氏兄弟为代表的“台阁体”流行,一字万同;

二是继承元代书法尚古的风气,复古尊帖的帖学大盛,私人刻帖十分活跃,著名的丛帖刻本达50种之多。这些刻帖只是保存了书法名迹的形骸,而要从中领悟到用笔的“理”,对一般人来说并非易事。许多人学到的仅是古人的皮毛,反倒十分无力。

明代著名刻帖《戏鸿堂法书》,全帖十六卷,是由董其昌选辑晋、唐、宋、元名家书迹及旧刻本镌成。

正因为这两大弊端,相比之下,明代的书法实有点衰微。然而,明代276年中却涌现出350多位书法家,这毕竟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其中不乏有创造性和艺术个性的杰出人物,例如,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人就是最突出的代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