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后,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外患了,除了北元残余势力来骚扰一下,满朝一片个祥和,但内斗却开始了。
浙东集团:你们淮西的不要仗着有功劳就胡作非为。
淮西集团:怎么着?爷们打天下的时候你们还在读书呢!
浙东集团:我们自会禀报圣上,你们这群粗人!走着瞧!
淮西集团:去吧去吧!书呆子。
洪武元年,朝廷两大派系: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对抗正式打响!
参赛队伍的基本信息①浙东集团代表队队长:御史中丞刘伯温
骨干:杨宪、高见贤等人
特长:打报告,善长弹劾,语言犀利
②淮西集团代表队队长:右丞相李善长
骨干:汤和、郭英、周德兴等人
特长:功劳大,背景深厚
双方矛盾由来:朱元璋眼看着淮西那帮兄弟们恃功自傲,一天比一天嚣张,他为了平衡朝中势力,开始提升言官队伍的实力。
这群言官的权力慢慢的越来越大,而且什么都敢管,什么都敢说,只要看到违纪行为就上书弹劾。
而淮西集团开国功臣众多,他们目无法纪,屡次违反朝廷规矩,因此众言官就把矛头对准了淮西集团,双方的矛盾由此开始爆发,对抗的序幕由此拉开。
首回合:浙东集团出招,结果大意失伯温浙东集团的话事人刘伯温,此时的职位是御史中丞,也是言官的老大。
刘伯温手下的御史们发现李善长的亲信李彬有严重的违法行为,刘伯温便决定处理掉李彬,李善长知道言官的厉害,只好亲自出面求情。
李善长:伯温兄,给个面,给一条生路。
刘伯温:李哥,不行!
李善长:大家同朝为官,何必呢?回去后我一定不会轻饶了李彬,改天一起吃个饭好吧?
刘伯温:不好意思李哥,我已报告给圣上了,圣上说斩立决。
此话一出,李善长便知道没戏了,老朱什么样的人,李善长心知肚明。不过李善长并不是什么好欺负的主儿,你刘伯温既然不给我面子,那咱们走着瞧!
等朱元璋一回来,李善长便开始发动亲信弹劾刘伯温。弹劾的内容无非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架不住人多,而且都是一些位高权重之人。
虽然朱元璋并没有对刘伯温怎么样,但识趣的刘伯温还是主动辞官回家了,首回合,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
第二回合:浙东集团多点开花,重创淮西刘伯温辞官回家后,御史中丞一职便由杨宪坐上了,杨宪可是刘伯温的铁杆心腹和粉丝,而且更腹黑。
他到任后,便开始组织人手不断搜集淮西集团的罪证,淮西集团那帮人很多大老粗,平时不太注意言行,杨宪很轻松的就搜集到很多他们不法的证据,便开始轮番对李善长和淮西集团进行攻击。
这一招果然奏效,朱元璋开始对李善长和淮西集团有些意见了,认为这帮人的确是自己正规朝廷秩序的绊脚石。而且还有了换丞相的想法。
随后,朱元璋决定:召回并重用刘伯温。
这一回合,淮西集团惨败。
第三回合:淮西集团反击,浙东集团垮台这个时候的浙东集团十分得意,老大刘伯温回来了,主心骨归位了,更重要的是淮西首领、当朝丞相李善长大概率是要被换掉了。
朱元璋也在此时召见刘伯温谈谈对新丞相人选的看法。
朱元璋:先生,你觉得如果换掉李善长,谁适合当丞相?
刘伯温:这种大事要皇上自己决定啊,我不敢发表什么意见。
朱元璋对这个回答还算是比较满意。
朱元璋:你觉得杨宪咋样?
刘伯温:杨宪不怎么样(毕竟两个人一条裤子,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推荐杨宪)
随后朱元璋又接连问了汪广洋和胡惟庸这俩人的看法,刘伯温的意见都是不太合适。
朱元璋:那看来我这个丞相的位置只有先生你才合适了!
刘伯温:我知道我可以,但我这人脾气不好,而且嫉恶如仇,皇上还是你挑吧!
结果就是这次会谈后,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关系彻底破裂,胡惟庸却在李善长的巧妙周旋下顺利登上丞相位置!
在刘伯温再次被罢免回到老家没多久,浙东集团的骨干杨宪被胡惟庸除掉,至此,浙东集团再也没有和淮西集团抗衡的资格了。
而辞官回到老家的刘伯温,淮西集团并没有放过他,在被迫二次返京后,胡惟庸终于亲手除掉了他。
浙东集团其实并没有任何能力能够抗衡淮西集团,一切都只因为有了朱元璋的支持。对淮西集团来说,他们可以失败很多次依然有保命的资本,但浙东集团失败一次就足以掉进万丈深渊。
不过从后面淮西集团的结局来看,朱元璋之所以选择放弃浙东集团,是因为他要清除更为强大的对手!
这个对手并不是胡惟庸,也不是李善长,而是一个延续了上千年的制度。
朱元璋真正的目标——废除丞相制对老朱来讲,他辛苦打下的江山,却发现自己要分出来很大一部分权力给别人,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在老朱的心里,整个江山都应该是朱家的,旁人没有指点的权力,只有服从,可丞相这个人就是偏偏要来分一杯羹的,况且能坐上这个位置的都是人精之中的人精,他可不敢保证自己后世的子孙都能有这个能力来压制住这些人精。
可惜的是李善长明白了,所以他走了,留下来的胡惟庸以为自己也明白了,可到最后却发现,朱元璋看他跟跳梁小丑一样没区别。
胡惟庸苦心经营了7年的势力,朱元璋只是略微出手就把他拿下了。
因为浙东集团是群文人、势力也不如淮西军贵集团强大!所以朱元璋就扶一把!去削弱另一方
南宋的宰相,实际上是丞相。元朝丞相又比南宋更进一步。承袭宋元制度的明代丞相之权到了一个小巅峰。废除丞相制度是合理与及时的。但只有废没有立,这有大问题。复兴北宋的执宰们与皇帝合议国事,可能是比较符合时代的选择。
老朱本来想让刘伯温当丞相,刘伯温就是不干,老朱讨厌他的清高但更担心淮西功勋。
古代制度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军政分离
[得瑟]双方斗而不破或许可以玩个百年,一旦平衡打破,双方都要完蛋,朱重八可不想被下臣摆步,胡惟庸就是个蠢才,自以为聪明
那是朱元璋故意制造的,要不刘伯温真能搞一个浙东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