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深秋的午后,53岁的李阿姨坐在社区医院的长椅上,眼神呆滞地望着诊室门口。等候区里不时传来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她的手中紧握着一份检验单,上面的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全都超出正常值许多。
"糖尿病十多年,血压也控制得不错,怎么会突然检查出肾功能异常呢?"她喃喃自语。
一旁的护士张美玲看到李阿姨愁眉不展的样子,走过来轻声安慰:"别太担心,您这情况还不算严重,及早发现就能更好地治疗。"她递给李阿姨一杯温水,坐在她身边娓娓道来。
根据中国肾脏病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10.8%,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肾脏疾病。
《中国肾脏病学》杂志刊登的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从发现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4.3年,早期症状往往被忽视。
李阿姨的遭遇让我们不得不重视一个问题: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尿毒症?通过对近五年来自全国32家三甲医院的临床病例分析,专家们发现了三个显著的共性特征。
共性之一:代谢紊乱人群高发家住杭州的网约车司机王师傅,平日里饮食不规律,经常憋尿,总喜欢喝含糖饮料解渴。去年体检发现血糖偏高,医生建议他注意饮食调理,可他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直到最近出现浮肿、乏力等症状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已经是糖尿病肾病早期。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陈教授指出,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患者是尿毒症的高危人群。这类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长期得不到控制就可能演变成慢性肾衰竭。
共性之二:不良生活习惯群体成都某广告公司创意总监刘女士,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到凌晨。她特别喜欢吃火锅、烧烤等重口味食物,还有饮酒习惯。连续几个月出现腰痛、夜尿增多等症状,经检查发现肾功能已明显受损。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3年发表的研究显示,不良生活方式与肾病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过度劳累、长期熬夜、高盐高蛋白饮食、吸烟饮酒等行为会加重肾脏负担。
共性之三:存在家族遗传因素南京某银行职员张先生今年41岁,父亲在45岁时被诊断出多囊肾,几年后发展为尿毒症。张先生担心自己也会遗传这个疾病,主动到医院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他确实携带相关基因突变。所幸在医生指导下及早预防,目前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专家周医师表示,某些肾脏疾病具有遗传倾向,如多囊肾病、Alport综合征等。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该格外警惕,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预防胜于治疗,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定期体检:每年至少做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更应重视。
科学饮食:控制盐分摄入,每天不超过6克;适量蛋白质,推荐每公斤体重0.8-1.0克;多补充新鲜蔬果。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适量运动,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
戒烟限酒:尼古丁会损害血管,加重肾脏负担;过量饮酒会导致代谢紊乱。
及时就医:出现浮肿、夜尿增多、腰痛、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证实,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50%以上的肾病发生风险。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主任王教授强调,预防尿毒症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在采访中,多位肾病专家呼吁:关注肾脏健康应该成为每个人的习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科学防治,完全可以预防或延缓肾病的发展。
回到李阿姨的故事,经过三个月的积极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她的各项指标已经有了明显改善。这让我们看到,只要重视预防、及时发现、科学治疗,就能避免或延缓尿毒症的发生。
专家们提醒: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一旦出现问题,整个身体都会受到影响。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肾脏健康,远离尿毒症的困扰。
《中国慢性肾病防治指南》指出,预防永远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守护好自己的肾脏健康。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参考文献:
1.《中国肾脏病学》2023年第39卷
2.《中华肾脏病杂志》2023年第3期
3.《中国慢性肾病防治指南》2022版
4.《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2年第38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