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力度!12万亿化债新政,利好哪些行业公司?

理财周刊 2024-11-11 17:03:55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介绍,2023年末经逐个项目甄别,逐级审核上报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这次国务院推出的12万亿元化债新政策,是帮助地方化债,并且完成2028年底实现隐性债务清零目标。

2024年12万亿和

2008年4万亿刺激的区别

2008年4万亿计划是中国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一项重大经济刺激措施。2008年中国GDP总量修订为314045亿元,4万亿占2008年GDP的12.5%,当时4万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新型战略产业和房地产等领域,很大程度带动了钢铁及有色等上游行业的复苏。同时以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避免经济硬着陆。

而2024年12万亿政策主要是化债,其目的是减轻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压力,化解债务风险,使地方财政更加健康稳定,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且,有助于稳定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为地方政府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提供更多的财政空间和资源,有利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

什么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指政府及其部门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通过各种方式举借的债务。这些债务通常未纳入政府的正式债务管理范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违规举债‌:地方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等违规举债,例如要求国有企业垫资建设或以预期土地出让收入作为项目投资回报来源。

‌担保性融资‌: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进行担保性融资,包括城投债、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非标融资等。

‌PPP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地方政府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承诺回购投资本金或保底收益,从而形成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问责案例‌:财政部通报了多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涉及湖北、广西、陕西等地,这些案例显示了地方政府在违规新增隐性债务方面的多样手段。

总体来看,地方隐形债务是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财政资金不足而采取的一种变相融资方式,但这种做法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并对区域经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防范和化解这一风险。

12万亿的大礼包

就是一项巨大的债务置换计划

2024年的12万亿化债是中国近些年力度最大一次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举措。这项政策被称为“组合拳”,具体包括:

1、6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即允许地方政府2024年至2026年每年发行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筹资6万亿元,来偿还隐性债务。

2、新增4万亿专项债券安排,即允许地方政府2024年至2028年每年发行0.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筹资4万亿元,来偿还隐性债务。

3、2万亿元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对于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总额为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之前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暴雷”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

这次组合拳策略化债政策被称为“6+4+2”,债务置换规模力度很大,体现了发展中化债和以时间换空间的思路。同时反映中央政府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6万亿元远超预期,属于大手笔大气魄重大利好消息,是一场及时雨,为各个地方政府腾出空间发展经济提供了保障,为兜底保障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消除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对于增强信心有非常立竿见影的效果,为完成今年经济主要目标并为明年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也对股票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本因素的有力帮助。

化债对经济的影响

这次政府债务置换方案,用现在的低息的长债,去换掉原来的短期的高息债务,一方面可以节省很多利息,最少大概有6000亿。其次,这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通过实施置换政策:一是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二是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三是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同时,还可以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地方将从隐性债还本付息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将更加聚精会神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化债的目的在于让地方政府可以轻松上阵,心无旁骛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不会改变。

最后,这有助于推动解决地方各类“三角债”问题,提振经营主体信心,降低金融机构呆坏账损失。

化债对股市的影响

在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看来,地方出台一揽子化债措施,不良资产的置换和管理成为重中之重,有助于地方AMC通过资产整合和结构优化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城农商行作为区域金融的核心参与者,在化债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参与不良资产重组和回收。建筑装饰和环保行业将在资金回笼和资产重估下改善财务状况,其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有望得到修复。建议关注建筑基建和绿色环保领域,尤其是具有稳定运营资产和高应收账款弹性的央企和地方国企。

陈果认为,在化债政策的推动下,地产、基建等行业的部分地方国企因债务压力需求,逐步加快并购重组进程。多地已宣布利用特殊再融资债券进行隐性债务化解的试点,并取得较大成效,减轻了地方国企的债务负担。具有高整合潜力的地方国企具有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债务压力较大且业务同质化程度高的地方国企。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化债政策落地后直接或间接利好的行业和公司值得重点关注,主要包括以下五大核心方向:一是基建产业链是化债受益的核心方向,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重点关注工程机械、基础建设、环保、钢铁等行业;二是资源产业将在化债背景下受益,重点关注煤炭、工业金属、水泥、电力等行业;三是化债背景下能够支持房地产项目改善融资环境以支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重点关注装修建材、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服务等相关行业;四是泛消费品行业有望在债务重组政策的间接推动下受益,可长期关注家电、食品饮料等行业;五是科技和新兴产业为政策扶持重点,重点关注半导体、计算机、电力设备等行业。

化债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

2024年的12万亿化债措施对老百姓有多方面的影响。首先,这项措施通过置换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从而有助于稳定地方经济环境。其次,由于地方政府能够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这可能会带动经济增长,进而提升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水平。

此外,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推动了GDP的增长,并改善了市场流动性,这将有利于民间投资的预期,从而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同时,政府还可能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手段来促进消费,特别是在汽车、电子产品、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领域,以及新兴的数字、绿色、健康消费领域。

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蓝佛安部长在会上强调,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是提高政府债务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经过此轮化债,隐性债问题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政府债务管理要进入新阶段。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再把隐性债融资建设政府投资项目作为工作的选择项。加强地方债信息的监测,从源头上全面掌握债务信息,让地方隐性债无处藏身。

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未纳入预算安排的项目不支出,这是因为隐性债问题背后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预算管理不够严格。此外,抓好违规问责的落实工作,违规的责任不仅仅在集体,而且要落实到个人,从源头上防范隐性债新增的风险。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化解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表态,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全口径监测隐性债务、强化预算约束、更严监管问责等途径,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对新增隐性债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

全国人大财经委建议,要进一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发挥部门协同监管合力,持续强化政府支出事项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范金融机构融资业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避免处理完“旧账”,又增“新账”。

总结

总体来看,12万亿化债措施不仅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还能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来直接或间接地惠及普通老百姓。

蓝佛安称:我国政府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结合明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0 阅读: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