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战绩出色,是因为有曹睿这样的明主,否则很难做到

霍凯安 2024-11-12 21:22:39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深通谋略,也善于带兵打仗,一生战绩,可以说逢战必胜,除了遇到诸葛亮这个劲敌,采取坚守不战之外,基本没输过。比如,斩孟达、平辽东、诛曹爽,灭王凌等。

司马懿之所以能打胜仗,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曹睿这样的明主,配合默契,否则,遇到后主刘禅这样的昏君,司马懿也很难做到老打胜仗。

太和元年(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因为曹丕去世,他在曹魏没有了靠山,怕被人陷害,于是,有叛魏归降蜀汉之意。孟达原来就是蜀将,因在“襄樊之战”中,他和刘封不发兵救援关羽,导致关羽败亡,害怕刘备问罪于他,于是叛变投降了曹魏。

诸葛亮讨厌孟达的反复无常,但是,又想拉拢孟达,共同攻打曹魏,在犹豫期间,消息被泄露出去。司马懿得知孟达欲反,决定率军剿灭孟达,从宛到新城一千二百里,到京城八百里。孟达认为,司马懿即使出兵,需要上表请奏魏国皇帝曹睿,这样往返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他早已大事做成了。

没想到,司马懿当机立断,亲率大军,日夜急行军,迅速到达孟达城外,孟达毫无防备,只得守城待援,而诸葛亮的援军也鞭长莫及。司马懿率军攻城十三日,孟达的部将开城投降,魏军斩杀孟达,等蜀汉大军赶到之时,孟达早已成为司马懿的刀下之鬼,新城已被魏国牢牢控制。

可以说,这一战,是司马懿的经典之战,魏国皇帝曹睿也深知司马懿的用兵方略,并未怪罪司马懿先斩后奏,在态度上支持了司马懿。

还有更经典的战事,更有说服力。

青龙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派兵在魏军大营前叫阵、辱骂、挑衅,企图速战速决,因为,蜀汉道路崎岖,运送粮草困难,但任凭诸葛亮用尽办法,司马懿仍然坚守不战。

蜀军叫阵无效,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裳以示侮辱,意思是说,你司马懿像女人一样胆小,不配作将帅。如此羞辱,魏将都被激怒了,他们火冒三丈,都喊叫着要出战,司马懿见劝说无效,只好采用缓兵之计,告诉众将,将上表朝廷请战,如果皇帝允许,就立即出战。于是,司马懿给魏明帝曹睿送请战书,曹睿深知司马懿的用意,立即派卫尉辛毗持诏到阵前,宣布皇帝命令,只准坚守,不准出战。

就这样,司马懿成功制止了众将的请战,继续采取坚守,直到把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两军阵前。可以说,这一战,曹睿与司马懿玩了一出双簧,君臣配合非常默契。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辽东公孙渊反叛,魏明帝曹睿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曹叡问司马懿估计公孙渊有什么对策,司马懿说:“如果公孙渊弃城而走为上计;如果他凭辽水抗拒我军为中计;如果他坐守襄平那他就必成俘虏了。”

曹叡又问:“公孙渊会采用哪种策略?”司马懿回答:“只有聪明人能正确估量彼此实力。预先弃城,这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他肯定会先在辽水抗拒,再退守襄平,这是中计和下计。”

曹睿又问:“往返需要多少时间?”司马懿说:“去一百日,回一百日,攻战一百日,用六十天大军休息,一年时间足够了。”

临出兵时众人相送,司马懿感慨作歌:“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司马懿出征后,到达辽东,准确判断形势,一战斩杀公孙渊,并将辽东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杀死,以除后患。

时间果然和司马懿预先估算的一样,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战事,干脆利落。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