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还是陷阱?起义将领的一封求救信,为何差点让林彪吃了大亏?

乐蓉评历史 2023-03-03 18:32:01

1949年8月4日下午,程潜、陈明仁正式通电起义。次日,解放军48军138师从长沙小吴门入城,10多万群众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湖南宣布和平解放。

与此同时,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内更是一片欢腾。从战略层面上看,湖南解放意味着进入中南的大门就此打开,南下之路畅通无阻。要知道当年抗日战争,日军就是在湖南陷入了攻坚的泥潭,长沙、常德、衡阳的坚城铁壁让强大的机械化兵团几乎寸步难行,苦耗数年之久。

如今四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没有付出伤亡的情况下,顺利通过多山川险关,水网密布的三湘之地,且能够及时得到充足的后勤、兵员补充,这无异于打赢了一场决定性的大战役。

然而相比于身边人的乐观,林彪此时却并没有太多喜悦。他用兵最讲究一个“稳”字,而眼前的这场起义却又暗藏着太多不稳定的元素。

果然,庆贺起义的仪式还未结束,林彪就接到了陈明仁发来的求援电报,原本计划短暂休整的四野几路大军随即南下。而林彪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这封加急的电报,差点让他遭遇了军旅生涯最大的一场败仗。

一、暗流涌动的长沙城

解放战争后期,隐蔽战线的斗争同样激烈,争取关键人物的起义,往往能够直接决定整场战役的走向,济南的吴化文、长春的曾泽生、淮海战场的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都是如此。而傅作义、董其武等“地方诸侯”的起义,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策划起义方面,各大野战军都积累了充足的经验,沟通联络、内线安插、官兵争取、部队调动都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因此成功率非常之高。可这次到了程潜、陈明仁这里,起义却出了大纰漏。

湖南起义的特殊性,首先在于两位主导者:程潜、陈明仁。

程潜是同盟会元老,与黄兴、宋教仁都是至交好友,主政湖南多年,威望高,且为人左右逢源,圆滑处世,因此人脉广泛。用毛主席的话说:“颂公搞了几十年,几起几落,始终没有被打倒,不简单。”

而相对于老前辈的程潜,黄埔一期出身的陈明仁则是出了名的“直人”。论打仗,他在一众黄埔师兄弟中称得上是佼佼者,连林彪都在他手里吃过亏。但陈明仁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性格过于刚正,喜欢说真话,却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往往是打了胜仗却被贬官闲置。

程潜和陈明仁的渊源颇深,两人是湖南醴陵老乡,当年程潜在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出任校长时,陈明仁是被他破格录取的得意门生。也正因如此,陈明仁对程潜的敬重发自内心。

然而自广东分别后,这一对师生的命运却可谓殊途同归。

陈明仁从广东前往黄埔,毕业后参与东征,曾亲率敢死队攻陷惠州,获得“黄埔旗帜”称号,庆功会上独享三番号鸣枪致敬。抗战爆发后,他又率部血战昆仑关,远征滇缅,战绩远远优于一众同僚。解放战争时与李天佑大战四平,更是成为少数能在林彪手中全身而退的对手之一。不过也正是此战过后,陈明仁因为得罪上级,被调往南京坐了“冷板凳”。

程潜虽然在抗日战争期间当过总参谋长、第一战区司令官,但都是位高无权,对重大决策没有影响力,属于旁观者。看透一切的程潜也是难得清闲,常常以诗文自娱,不问大事。

直到1948年底,四野横渡长江,兵锋直指湖南,为了稳住三湘四水,作为湘军宿将的程潜才被重新启用主持湖南军政。

然而身为明白人的程潜,早已认识到局势的不可逆,况且自己当年在军阀混战中被盟友暗算,嫡系第6军被缴械遣散,自己也被李仁宗一度拘禁,他和蒋系、桂系本身就有隔阂。如今看着曾经的对头兵败如山倒,怎么会甘愿出来做这个挡子弹的炮灰。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程潜最终还是接受了任命。他此时已有打算,要迅速与解放军的谈判代表取得联系,争取湖南和平起义,让故乡免受兵燹之灾。

程潜要想起义就必须面对两大阻碍:

第一、程潜手中掌握的部队,大多都是由地方整编而来的杂牌,或是临时招募的新兵,总兵力不到3万,战斗力很差。面对白崇禧的20多万重兵环伺,贸然起事无异于以卵击石。

第二、当时驻防湖南的李默庵、黄杰等人,清一色的都是蒋家嫡系,要说服他们和平起义绝非易事,稍有不慎还会泄露机密。有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守在身边日夜监视,程潜做任何事都要束手束脚。

眼见战争越来的越近,程潜起义的计划依然毫无进展。这时手下的心腹不失时机地给程潜献上了一条计策:将刚接手第一兵团,手中握有7万大军的陈明仁调来湖南,这样双方联手将拥有10万人马,足以应付起义时可能发生的一切意外。

程潜深以为然,遂请湘军老将刘斐出面,请调陈明仁兵团入湘。对于程潜的这一请求,老蒋和白崇禧居然同时一口答应了。前者认为,陈明仁虽然性格不讨喜,但毕竟是黄埔嫡系,会打仗,这个时候调防湖南既可以挡住林彪,也能顺便监控桂系和湘军。而后者判断,有第一兵团这7万人马守长沙,桂军主力可保后方无虞,一旦将来四野压境,自己也好顺利南撤。

于是1949年2月18日,陈明仁率第一兵团77000余人到达长沙,司令部就驻扎在湘江西岸的望城坡。

见到老校长程潜后,陈明仁也是开门见山:

“老蒋要我秘密监视你,我不听他的,今后怎么办全听你颂公吩咐。”

对于陈明仁的态度,程潜并不意外,毕竟两人关系匪浅,且从根上都属于湘军一脉,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自己人。但对于陈明仁手中的第一兵团,程潜却非常不放心。

第一兵团下辖第14军、第71军和第100军,都是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被歼后重建的部队,陈明仁的老部下很少。尤其是第71军,大部分兵员都是白崇禧招来的广西兵,事实上属于桂系力量。陈明仁指挥这样一个非嫡系兵团,人心不齐、官兵思想不统一,要发动起义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确保起义成功,程潜和陈明仁只能决定先斩后奏,先通电起义,再向部下宣布。但也正是这个决定,为起义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此时的长沙城里,出现了这样戏剧性的一幕。湘军、部分桂军和中央军旧部、各地方部队、新兵,这几支盘根错节的部队乱哄哄地挤在一起,各有各的算盘,各有各的打算,表面上一片祥和,实际各怀鬼胎,暗流涌动。

二、白崇禧瞅准了陈明仁的“三寸”

1949年7月下旬,四野大军全面逼近长沙,白崇禧不敢接战,又准备继续南逃衡阳。撤退之前,他还做了两手准备:

一、留陈明仁第一兵团守长沙。

二、要求程潜率领湖南部队向邵阳一带撤退。

从这两项命令来看,白崇禧是信得过陈明仁的,但对老冤家程潜却是防了一手,不敢把他留在湖南。其实一开始白崇禧是计划让程潜撤往广西,但当时担任长沙绥靖副主任的唐星听到风声后,赶紧上门劝到:

“程潜是什么人你还不了解吗?你们本来就不和,现在让他带着部队跑到桂军的大后方去,万一出了岔子怎么办?不如让他们向邵阳撤退,由我同魏镇(原系桂系,当时任邵阳警备司令)负责掌握。”

白崇禧恍然大悟,立即修改命令。他哪里知道,这次劝谏完全就是程潜的一出苦肉计。唐星、魏镇两人早已和程潜统一战线,参与到起义之中,不去广西去邵阳就是为了摆脱白崇禧的控制,白崇禧不知是计,还拉着唐星的手反复感激。

看到陈明仁在长沙加紧修筑城防工事,又亲自监督着程潜离开长沙,白崇禧终于长舒一口气,带着自己的桂军主力撤往衡阳。在白崇禧的宏伟布局中,四野要想在“擅长防守”的陈明仁手中打下长沙,必然会伤筋动骨,桂军只要坐山观虎斗,到时候自然可以出来渔翁得利。

白崇禧当然不会想到,他离开长沙还不到半月,程潜就一个回马枪杀了回去,随即与陈明仁联名通电起义。同样没有感到意外的还有第一兵团的大部分官兵,他们从头至尾都没有听到半点风声,甚至最后还是在报纸上得知自己“被起义”的消息。

这一下,两头都慌了。

白崇禧得知长沙陷落,自己苦心打造的“湘赣防线”不攻自破,勃然大怒。眼下衡阳北面无险可守,桂军如果在立足未稳之际遭遇四野大军尾随追击,那必然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溃败。

参与起义的官兵心里同样没了主见,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并非程潜、陈明仁嫡系,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形势突然发生变化。陈明仁通电起义前并未与部将通气,第一兵团的将领没有一个在通电上签字,下层官兵更加不明真相,自己算俘虏、投降还是起义?将来会不会遭到清算?桂系如果突然打回来该怎么应付?种种问题,造成的恐慌随即漫延开来。

作为一代名将,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向来以多谋善战著称,在起义发生后,他很快冷静下来,并布置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策略:

一、舆论

8月5日、6日两天,白崇禧连续派飞机对长沙、邵阳等地抛撒传单,并给陈明仁的各军各师发出欺骗性电文,谎称陈明仁是被扣押而不是起义,第一兵团只要交出武器就会直接成了俘虏,军官都会被抓去坐牢,士兵全被押去做苦工。

二、策反

急调黄杰重新组建第一兵团,收容该兵团回归官兵。第一兵团中高级军官大多都是蒋桂嫡系,这些人位高权重,为了前途和地位本就不愿跟随陈明仁起义。正是基于这一点,白崇禧派出大量说客,许之以官位钱财,并对外宣称:

“只要愿意回归的人,不做追究;有带一连官兵到衡阳报到者,见官加一级、赏银洋500元;能把陈明仁挟持可官晋三级,赏银洋1万元。”

三、接应

白崇禧将自己嫡系48军等部队都派往的一线承担接应任务,只要第一兵团回归部队离开长沙到达指定集结地点,就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顺利撤往后方,这无疑给了那些还在摇摆的人极大信心。

在白崇禧一招组合拳的攻势下,第一兵团的崩溃比计划之中还要更快。

8月7日,第100军的一个师首先叛逃,向衡山方向逃窜,第14、71军也各有两个师叛逃,企图与白崇禧接应集团合兵一处。

得知消息的陈明仁慌了,自己刚刚起义身份本来就敏感,现在部下出现叛逃更无法交差。没办法,陈明仁只能赶忙跑去找刚调来的政委唐天际商量对策。

唐天际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红军,同时也是陈明仁黄埔四期的师弟,这次调来第一兵团目的就是为了整训,然而现在整训还没开始,人就差不多跑光了。眼见形势紧急,唐天际也分析到:

“眼下有三条道路,第一条是让他们走,第二条是把他们消灭掉,第三天是劝他们回来,不管怎样你都不要和他们断了电台联系。”

这下陈明仁又为难了,解释到:“电台联系是还没有断,但他们每次来电对我都是一顿臭骂,根本无法沟通,显然是劝不回来了,如果让他们靠近白崇禧,那可就糟了。”

唐天际道:“你再发电报劝劝他们试试,实在争取不过来的话,还是把他们消灭掉比较好。。凭你剩下的部队,有没有把握把他们消灭掉?”

陈明仁犹豫了半晌,还是点了点头。唐天际看出他的勉强,便又补充到:

“不能开玩笑,如果打你派去追击的人吃了败仗,那影响实在太坏了!如果你有决心,我们完全可以协助你!”

自从出了事情之后,陈明仁就对手下的第一兵团失去了信心,现在唐天际主动提出让四野支援,他也是赶忙应下,并派出部队严守长沙、邵阳等地,预防白崇禧和叛军的反扑。

在白崇禧的操作下,第一兵团所属3个军9个师中,居然有3个军部加6个师大部发生叛逃,总计4万余人。事情非常严重。所以当陈明仁和唐天际的求援电报送达四野司令部的时候,林彪第一时间就命令40、46、49军协同二野第5兵团18军立即展开追击,务必拦截歼灭南逃之敌。

三、致命的陷阱

在四野诸多名将之中,49军军长钟伟极富个性,虽然能打仗,立过无数战功,却也是出了名的急性子。在接到追击命令后,属钟伟最为活跃,连夜起草了一份作战方案上报13兵团,这份方案的内容核心就6个字:猛打、猛冲、猛追。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钟伟的方案并无不妥,毕竟追击逃敌讲究的就是一个兵贵神速。但兵团司令程子华接到钟伟的方案后,知道部队往南势必与桂军主力遭遇,便没有贸然回复,而是召开兵团会议进行研讨,同时将方案转呈林彪,请求上级从全局综合考虑,再予以定夺。

钟伟等了半天,仍不见回音,便以为兵团已经默许方案,当即下令49军全线出击,追剿残敌。8月11日,49军145师、146师已经急行军至湘乡,接军部命令后继续向西南追击,以146师打头阵,145师随后跟进。

8月13日,146师突破桂军永丰防线,歼敌百余,并乘胜向青树坪地区继续追击。

也就是在这个当口,有两个人却发现了形势的异常,一个是林彪,另一个则是145师师长沈启贤。很快,两份电报几乎同时送到了钟伟手中。

林彪在探明桂军第7军主力进展至永丰、界岭以南地区,正试图反击的情报后,当即严令钟伟:

“不明敌情,不可盲目追击。”

145师师长沈启贤则是在意识到部队孤军深入敌境后,发回电报:

“敌军既已远逃,并有桂敌掩护,已无法追截,冒险轻进无意义。”

直到此时,钟伟才意识到自己冲过了头,现在已然处于桂军数万主力的包围圈中。然而此时更坏的消息接着传来,作为全军先锋的146师失联了。

146师是四野著名的“虎贲师”,从东北一直打到湖南,几乎难遇敌手。在这一次的追击任务中,146师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头,却犯了两个关键的错误:

第一:为了追求速度,146师前卫营向界岭行进时,既没有找寻向导,也未侦察前进,重机枪不下驮马,部队几乎就是沿着山谷大路直接行进。甚至明知界岭一带有敌军出没,却仍选择在地形不熟的情况下夜间冒进。

第二:值此关键时刻,146师的电台突然故障,但他们并未太过在意,以至于之后四野总指、13兵团,49军,3方电台都叫不到146师。情报无法传达,命令无法颁布,友军无法协同,146师完全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

正是在青树坪,毫无防备的146师前卫营遭到了敌第46军236师居高临下的伏击。

就算是交上火之后,146师的第一反应也是出人意料的,师长王奎先认为146师一直苦寻敌军主力作战,现在大鱼自己送上门,必须拼死咬住,于是下令全师摆开阵势向前猛攻。王奎先的这一命令,直接让青树坪的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最激烈的状态,两大王牌捉对厮杀,打得毫无保留。

青树坪的战况很快传达后方,白崇禧不愿放过送上门的绝佳战机,急调桂系头号王牌第7军的171师、172师从两翼迂回,合围149师。而林彪在撤退命令无法传达146师后,只能电令离的最近的145师集中力量攻击桂军薄弱口,打开一个口子接应146师。

青树坪一战,白崇禧给桂军下了死命令,不断发起整营整团的集团冲锋,战况十分惨烈。146师拼死苦战,顶住了37次冲锋。战斗最紧张时,王奎先亲临最关键的塔子山高地,组织部队防守反击。438团1营几乎在这个高地上拼光,连炊事员都拿着武器上到了一线阵地。

146师不善于山地作战,战士们过早展开攻势,把弹药消耗大部,等到敌人接近时已无弹药可打。在加上长途行军,全师铁镐、铁锹大部丢弃,无法及时修筑工事。两个团打起仗来平铺展开在公路两侧,一拥而上,毫无队形。

血战整整持续了十多个小时,桂军进入疲劳期攻势减弱,146师最终在145师接应下突围而出。错失良机的白崇禧也是仰天长叹,觊觎四野的强大实力不敢再追,只能悻悻南撤。

青树坪战斗惨烈程度为四野渡江以来之最,146师阵亡877人,伤2000余人,被迫转入后方休整,从此作为战役预备队使用,教训不可谓惨痛。而前来接应的145师也有470人的伤亡。

青树坪一仗,主要原因在于钟伟的冒进,但根源却是陈明仁的治军不严。不过对于陈明仁,毛主席却充分考虑了湖南起义和第一兵团的特殊性,不仅没有做出任何追究,还任命陈明仁为21兵团司令员,这是起义将领中少有的殊荣。

因为此时陈明仁手中只剩下3万人左右,不满一个兵团的编制,于是主席还特别向林彪交代:

“在该兵团编整及纪律做得有些成绩的时候,给他们补充一批人枪。大约一年以后,如该兵团表现好,而我们的地方部队,例如独立师团等又可以集中时,可以考虑编一个军加入该兵团,使陈明仁有3个军。”

正是这样的宽容和尊重,让原本在起义时还有所顾虑的陈明仁大受感动,多次向主席表达了“去前线打仗立功”的想法,后来广西剿匪、抗美援朝,陈明仁也是用十分惊艳的表现回报主席的知遇之恩。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