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说帝王,不是帝王胜似帝王,乱世英雄曹阿瞒在正史上的地位

傲云历史谈 2024-05-27 00:45:32

《三国志》里有这么一句话: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这是来自著名史学家陈寿对曹魏太祖曹操进行的总结性评价。

曹操像

在这段评价里面可以看到陈寿对曹操推崇至极,甚至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那么事实上究竟魏武帝曹操凭什么被人如此赞叹呢?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探索魏武帝的传奇人生。

"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曹操的出身是相当好的,比起那个时候的许多人,他的投胎技术无疑是出类拔萃的——曹家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宦官家族。他的爷爷曹腾,作为宦官,虽然理论上地位地下,但是实质上掌握了大量国家的实权、他的父亲曹嵩,位列三公,爵位很高,富可敌国。

如此家境的曹操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极为严格的教育,为他日后的许多惊艳的才能打下基础;与如此优渥的家境随之而来的还有来自当时社会主流的深深歧视与怨恨——毕竟,曹家底蕴不足,靠着一个得势的大宦官成为的豪门,到底是让那些世代公卿的家族意难平。

曹操(剧照)

曹操便是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一方面,他有这个时代最顶配的教育资源和人际关系,这样的环境使得曹操非常认可主流的看法,另一方面,由于家族发迹的源头属于宦官,因此天然就有来自四面八方不怀好意的主流社会与文化的歧视。

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就导致了曹操自己都开始厌恶自己的出身了,曹操有了自卑的感觉,为了洗脱这种自卑感,曹操总喜欢去找那些真正的名门望族家的子嗣一起玩耍,似乎这样,就能洗清曹家那臭不可闻的暴发户气息。

不过很遗憾的是,那些名门望族真正愿意与曹操一起的,少之又少,曹操依旧非常孤单,但是,曹操却发现,他有许多宗族兄弟,却很愿意和自己一起,归根到底,曹操的那些宗族兄弟,都不是所谓的名门望族,与曹操这样的富亲戚一起,真的没什么丢脸的,事实上,他们这样的寒族,真的有脸可以丢吗?

曹操割发代首

话虽如此,曹操却还抱有融入名门望族的希望,他很快就发现,有一个名门望族的子弟,也许会很有出息,并且这个名门望族的子弟对自己并没有那么排斥。这个人就是袁绍,曹操发现,从某种意义上,他们或许是同一类人:袁绍家境优渥才华惊人但是却是小妾所生,天然为主流舆论所厌恶。曹操的猜测很准确,袁绍接纳了曹操,事实上,袁绍当时已经二十四岁了,而曹操方刚入太学年方十五。命运的羁绊已然勾连,历史的车轮吱吱呀呀的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开始转动。

曹袁二人一见如故,关系急速升温,不过是袁绍为主,曹操更多时候都是副手和小弟。若干年后,魏武帝曹操回忆过往的时候,讲述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当时洛阳有一户人家娶新娘,袁绍要去偷新娘,而曹操仅仅负责把风。

三国前期局势图

这当然只是一个小故事,背后反映的正是曹袁当时的时值状态——曹操作为一个主流社会(东汉士族党人集团)积极活跃的前台棋子,而真正躲在幕后掌控一切(东汉士族党人集团)的却是袁绍。袁绍的野心很大,很早就开始了政治布局,而那个时候的曹操,还天天在做汉征西将军的美梦。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到了熹平三年,这一年,袁绍已经二十九岁了,而曹操刚满二十。曹操正式做官了,作为洛阳北都尉,掌握到真正的权力之后,曹操迫不及待的想要表现一次,给那些士人党人看看,自己的决心、自己要与宦官这个标签决裂的决心——“犯禁者,无论何人,皆棒毙”,与曹操爷爷曹腾相似的大宦官蹇硕被曹操盯上了——他的叔叔蹇图违禁了。曹操毫不留情抓住了这次机会,当场把这位贵人给杖毙了,死法极为凄惨,一时洛阳贵人人人自危,洛阳治安居然一度变得极佳。

曹操(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南阳郡有一个精通于看相的人,这个人非常出名,他就是许劭,甚至靠着看相这门手艺入了《后汉书许劭传》,当时他看到了天天上蹦下跳、衷心为自己能够成为被士族认可的人而高兴的曹操,不知为何,却做出了“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价,后来证明,一语成谶。

昔为顿丘令,无悔于至今。

若干年后,已经是魏王的曹操,回忆起往事,挥笔写下《戒子植》,内容核心就是“一句话,我现在老了,回忆起二十三岁的事情,依然不后悔,你今年也要二十三岁了,希望做事情也要多想想,看看自己以后会不会后悔!”(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曹操(剧照)

这一段反映的是曹操再杀了宦官的家人之后,被宦官报复,但由于曹操的特殊身份(也是宦官的家人子侄),因此并没有让曹操偿命,只不过把曹操明升暗降,撸成了一个顿丘令,期间他的那些士人同僚并没有伸出援手,却是最厌恶的宦官势力帮他挡住了一番可能到来的杀身之祸,曹操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受到了挑战,没多久,曹操就被免职回到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三岁,清清白白,两袖清风。

春夏读书,秋冬弋猎。

曹操在老家过着极为逍遥的生活,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日子快活似神仙,然而东汉到底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是活生生的地狱,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地狱,是不可能永远过着神仙的日子的,除非,把地狱变成仙境——乱世纷纷民不聊生,黄巾起义爆发了。

曹操(剧照)

黄巾起义对于很多人是个机会,对于曹操,更是一个机会。春夏读书,秋冬弋猎的日子戛然而止,许多年后,依旧让曹操对这段日子魂牵梦绕,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曹操已经是身居高位,身不由己了。

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黄巾起义后,由于朝廷开放了地方可以自行募集军队的权限,一时之间各地诸侯实力突飞猛进,黄巾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了,而此时的曹操也作为骑都尉参与了多次镇压活动,事后由于家世显赫,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在洛阳,他又遇到了当年的那位大哥,袁绍,此时,他们的身份变成了平级的同僚,那个青涩的曹操不见了。

那是中平五年,曹操已经三十四了,袁绍已经四十三了。距离灵帝驾崩还有一年,距离董卓进京也同样还有一年,在中平六年,对于袁绍和曹操来说,他们都低估了董卓这个被他们轻视的边郡武人的力量有多可怕——袁绍以为兄弟袁术掌握的一部禁军就可以抗衡了。董卓进京控制了一切,自然也包括袁绍这个野心家,而这,就来自士人集团傲慢的代价。

曹操(剧照)

再一年后的是初平元年,这一年,大戏开始拉开序幕——天下州郡兴兵讨董,以袁绍为盟主,至于曹操,当然也是关东诸侯之一。面对董卓,关东诸侯们离心离德,包括袁绍,内心都不坚定,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的野心,而曹操,却表现出难以置信的匡扶汉室的决心,也许,那是曹操内心的汉征西将军的梦想之光在引导他。

曹操坚持追击,结果大败,狼狈逃回之后,面对满营诸侯讥讽的嘴角,目光扫到袁绍,那一瞬间,曹操也许想起了很多往事,于是留下了那句“竖子不足与谋”,走了。

关东讨董联盟四分五裂后,盟主袁绍直接劫持韩馥,夺了冀州,居然在考虑重新立一个皇帝——谋立刘虞。他的那位亲兄弟更是明目张胆的自立为皇;而曹操,就没有这么顺利了,一路上历经艰难,收青州、下吕布、进徐州、得兖州,最终选择了在四十二岁那一年,迎接献帝都许昌。

曹操(剧照)

之后与袁绍终于矛盾激化,双方在官渡爆发决战,这是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曹操击败袁绍之后,马踏塞北、剑抵辽东,彻底一统北方,随后南下,尽收荆州,就在统一天下就在眼前之时,赤壁之战,前功尽弃,此后自知自己年迈已经无力一统天下的曹操选择了进位魏王,最后还是没有迈出取代汉帝的那一步,也许,他还记得自己年轻时的那个匡扶汉室的自己吧,他得意的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剧照)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着继承人曹丕叮嘱,“我死了之后,我的那些老婆,不要陪葬,就让她们在铜雀台自寻出路谋生吧。”充满了人性光辉。之后他的儿子曹丕篡位做了皇帝之后,追封曹操为魏武帝。

千百年之后,一代伟人毛泽东评价曹操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陵碣石有遗篇。”如此帝王,的确当得起陈寿的“超世之杰”的评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