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中国一流人才的美国为何干不过只剩下二流人才的中国?

孟莉服评商业 2024-10-26 17:34:41
导读

在科研这个看似冰冷的领域,信仰竟然能成为推动人们前行的动力!你是否好奇,为什么一些顶尖科研人才宁愿放弃在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选择回国发展?郑强院士的经历恰好揭示了信仰与工作的深刻联系,或许这背后藏着我们对科研的另一种理解。

信仰激发潜能

在我们印象中,科研团队似乎是一个冷冰冰的地方,应该由理智和金钱来运转,而不是靠信仰来支撑。我们也不禁会对一些西方人的做法感到奇怪,明明挣得已经很多了,为什么还要在乎那点名誉呢?明明生活过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拼命工作?

我们随便找一个西方的科研团队就会发现,他们的团队里总是充满了一种使命感,那些科研人员似乎从内心深处就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充满了热情,他们之所以会拼命工作,似乎并不是为了攀升职场的高度,也不是为了多拿一份薪水,而是单纯因为他们喜欢这份工作。

有人说,能让自己的内在信仰和外在工作结合在一起,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那么相比金钱,信仰对于科研工作到底有多大影响呢?

我们似乎很难从一般的讨论中找到答案,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过专业了。

今天我们请来东方大国工程院院士郑强来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郑院士您好,欢迎来到节目现场。

传统教育方式

郑强教授作为国内著名的科研专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进入了东方大国工程院,我们想和您先聊一聊您的个人经历。

开头我们说到了信仰对于科研工作的影响,其实就是因为郑强教授的一段经历让我们对这个话题格外关注。

您曾经留学日本,在那里度过了近10年的时光,当时和您一起留学的还有大概30个同学,但是回国继续发展科研事业的大概也就您一个。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能够看出很多东西,比如说东瀛的科研环境确实要优于我们很多,但是他们国家的发展毕竟有限,在优秀人才这一块儿的竞争上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压力。

相比之下,东方大国虽然在科研方面起步要晚一些,但是却有着更快的发展速度,在资源的分配上也有着更加公平的原则。

所以即便是郑强这样的顶尖人才,在日本也不见得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但是他却义无返顾地回到了祖国,这其中到底包含着怎样的复杂情感和逻辑呢?

人才流失

有人这样调侃过郑强教授,说他应该是看透了东瀛的一切,才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的。但是郑强教授深知,在日本读书的那段时间里,他其实过得并不算太好。

确实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科研理论和知识,但是因为竞争压力太大,在那里的整个生活状态一直都不是很好。

反倒是回到国内之后,因为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整个人都变得更加充实起来。再加上国内科研团队中那种浓厚的使命感,更让郑强教授找回了对于工作的热情。

所以郑强教授选择回国其实并不是临时起意做出来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正确判断。

我们之所以要拿这个例子来说事儿,就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发生得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说那些优秀的大学生,明明可以留在国外继续深造,但是却义无返顾地回到国内去创业;

再比如说那些顶尖大佬,明明可以随随便便就拿到绿卡,但是他们却更愿意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助力祖国更快地实现复兴。

相反像是公知这样的人,在嘴上喊得再怂恿祖国加快步伐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但是自己却在能走之后却不走,在能拿到身份认同之后却还口口声声地说着自己永远是一个局外人。

二流人才

郑强教授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真正的一流人才可能并不会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去美国,他们更懂得去哪里能够实现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

言下之意就是,“二流”人才倒是去得挺多,但是真正顶尖的人才未必会选择美国这样的地方。

相比之下倒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于自己国家的吸引力有着非常乐观的判断,他曾经说过,“只有美国才能真正实现一个人所向往的生活和梦想。”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郑强教授这样的顶尖人才说过类似的话,相反他们更愿意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和拼搏经历都留在祖国这片土地上。

结语

这篇让人深思,信仰真的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找到更深层次的意义。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是否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别忘了点赞支持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