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非常不同的,体现为下列九个方面的不同:第一、思维方式不同。中国强调整体,平面,团体(我们),宏观,辩证,扫描全景式形象思维;西方强调局部,立体,个体(我),微观,绝对性,透视聚焦式逻辑思维。中国画重意境,西洋画重写实。第二、宗教文化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俗文化,宗教不居主导地位,神归神,人归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互不干涉,以儒家思想为主流道德规范,以道家、佛家为辅助哲学思想,靠儒释道学说和政治制度来凝聚人心,而非宗教,讲究礼义、伦理,提倡以人为本,修身齐家,忠君爱国,敬祖睦族,崇文重教,勤俭持家,耕读传家,居安思危,吃苦耐劳,诚信友善,热情好客,和气生财,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不走极端,强调辩证、整体、秩序、多元、中庸、包容、和谐,崇尚教化、传承、善良、稳定、服从,富有人情味,是集权社会和农耕经济的产物。
中国宗教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具有极大的差异。儒家、道教、佛教都没有强烈的排他性,都主张百花齐放,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兼容并包,共同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主张多神教,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各种宗教和教派都可以在中国存在,互不排斥,谁也没有独霸天下,既没有宗教战争,也没有教派战争;在同一座山上既有佛教寺庙,也有道教的宫观,甚至在同一座庙里,既供奉佛教的菩萨,也供奉道教的神仙,相安无事,和谐相处,没有任何违和感,老百姓分不清谁是菩萨,谁是神仙,都称之为菩萨,拜就是了;西游记里既有佛教的菩萨、和尚,也有道教的神仙,如托塔天王李靖、哪吒、二郎神、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玉帝、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关帝庙里的关公手里拿着儒家经典《春秋》,是佛教的守护神,也是道家的神,同时具备儒佛道三家元素;中国人还把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与佛教的佛陀、道教的三清天尊视为同等级别的大神。与此相反,西方宗教是一神教,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缺少与其他宗教和异教徒和谐共生的包容性,只能各管各独处,既不承认其他宗教,当然更不会把佛教的佛陀、道教的三清天尊视为与上帝同等级别的神。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说:“我认为天下的大问题不能靠议会或者是辩论,以及大多数人的嘴上功夫而改变,任何天下的问题都只能靠铁与血才能改变,真理永远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2024年1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小组讨论会回答主持人提问时说:“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没有坐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鲜明地体现了美国人的强盗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底色是宗教文化,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烈的宗教色彩,都是基督教的势力范围,以宗教教义为基础和核心建立三观和道德规范,靠宗教来区分敌我,凝聚人心,讲究神人一体,强调绝对、单一、不相容、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友即敌、零和博弈、契约精神,信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凭实力地位讲话,讲究以力服人,而不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只尊重强者,谁拳头大谁有理,只听得懂利益和实力这两个词,没有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道德概念,崇尚掠夺、科学、法律、独立、民主、自由、平等,形式上讲究公共秩序和规则意识,实则自私,贪婪无比,极其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表面彬彬有礼,内心保持距离,缺乏人情味,是基督教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西方人对陌生人和弱者表面友善,中国人只对熟人和强者客客气气。严格来说,在我们中国人中,纯粹的儒家并不多,纯粹的佛家、道家、法家、谋略家就更稀少了,大多数中国人是杂家,儒佛道谋和西方文化都信一点,但又不全信,兼容并包,实用主义。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既无法评价中国宗教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谁对谁错谁好谁差,也无法评价世界上哪种宗教更有道理,自己喜欢就好。我不一定信你的教,但我应该尊重你信教的权利。我相信混搭比清一色更好,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世界才能更加和平,更加美好。
李贤注解的《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亲们认为他是个奇才。中国父母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育子女学习尊老爱幼、谦恭礼让的美德,却被美国人当做反面教材,一种看法认为,孔融才四岁却已学会作秀,把大梨让给哥哥姐姐,自己吃小梨,目的是为了博得大人们的赞赏和关注,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心机婊;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是孔融怕哥哥们打他,根本不敢吃大梨,只好捡小梨吃,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委曲求全,是个胆小懦弱的废物。多数美国父母会鼓励孩子大胆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宣扬个人主义,倡导独立、自由、平等、勇敢的性格。中美教育理念差异之大,让人目瞪口呆。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批评中国是面子文化,宣扬西方是契约文化,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什么是面子?面子就是一个人的品牌,要面子就是创立品牌。面子文化就是要相互给予面子的潜规则,其本质是农耕熟人社会的礼仪制度,实质上也是利益交换规则,体现的是礼治文化。契约文化的本质是商业社会的利益交换规则,体现的是法治文化,倡导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契约并不代表签约双方是真正的平等关系和自由的意志表示,遵循的是凭实力讲话的原则。并非只有中国才讲面子文化,不讲契约精神,西方人只讲契约精神,不讲面子文化。中国历来倡导诚实守信,西方也照样重视人情往来,中西方都有面子文化和契约文化,只是侧重点不同、主次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