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种引诱”——读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

般若萝卜 2025-01-10 10:41:05

疫情第一年时,我尝试学习写作。于是买了《写作这回事》《金蔷薇》和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三本书,被我称作“写作三连”。其中,只有《金蔷薇》断断续续看了三分之一,另外两本,一直放在书架上吃灰。

今年,重新立下写作的志向,尝试着写了几篇。又想起了大师的书。斯蒂芬·金是悬疑大师,畅销书大师,大名鼎鼎的《肖申克的救赎》《闪灵》的作者。想写类型小说,他的书是不能不读的。上上个周末,我拿起来翻了翻,谁知,一翻便收不住了,一口气看了下来。

本以为《写作这回事》是一部单纯讲写作技巧的工具书,其实不然。前三分之一是金老师的传记,被其称为“简介”,剩余的部分才是讲写作技巧的“写作是什么”“工具箱”“论写作”。

从未想到一本讲写作和作家自传的书竟让我看的热血沸腾,数次热泪盈眶。

“简介”部分介绍了作家的童年生活,以及自己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如何发表了第一篇稿件,如何出版了第一本书。

我看过的自传不多,至今还没看过有人把自传写的这么好看,轻松、幽默中透着坦诚。虽然不是面面俱到,但精挑细选的每个小故事都相当精彩。

让我触动的有这么几处。

第一个是作家在童年萌发出写作的兴趣时,母亲认真地读了他写的异想天开的东西,真心地为他所写的东西所吸引。真心和诚意,恐怕是对一个人最大的鼓励。此后也一直鼓励他、支持他,这是他顺利走上写作之路的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便是金老师的妻子塔碧莎对他的支持和鼓励。作为一同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的合伙人,能在日子过的穷困潦倒时,还在支持丈夫写作,对丈夫给予百分之百的信任,真是很不容易。这种感情,这种“合伙人”,绝对是打着灯笼也难找。

金老师在写作《魔女嘉莉》时,不满意这个故事打算放弃时,是塔碧莎从废纸篓里捡起了揉成团的稿纸,坐在沙发上认认真真地读完了,然后对丈夫说,是个好故事,她非常喜欢。这才让这部出色的作品得以继续下去,最终和读者见面。

所以,在金老师最终拿到出版社给的上千美元的预付金的时候,我们能被他历尽艰辛终于熬出头的喜悦和“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感情所感动。

第三处,是金老师的退稿信。金老师收到退稿信后,从不轻易丢弃,而是用钉子钉在墙上。每天看着。最后退稿信多的钉子都挂不住了时,他才小有所成。

看到这里,不得不感叹,能成功的人,绝对不是普普通通的人。虽然金老师在这里尽量轻描淡写,我们依然能从中看出他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性格。

很多人可能收到一张两张退稿信就鸣锣收兵放弃写作这个行当了,再有毅力的人收到十张八张的也开始怀疑自己了,收到几十张上百张退稿信还能继续坚持写作,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在洗衣房做洗衣工、妻子在蛋糕店打工也没放弃。这是怎样的毅力和热爱啊。

金老师说,“我写作是为了自我满足。我也许借此还清了房贷,送孩子上了大学,但这些都是附加的好处,我图的是我能沉醉其中的那种乐趣,为的是纯粹的快乐。你如果是为了快乐而做事,就可以永远做下去。……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出名、找人约会、做爱或交朋友。写作最终是为了让读你书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你自己的生活更丰富。”

作为写作者,我们应该学习金老师面对失败仍然坚持初心,知耻而后勇的精神,但更应该学习的是金老师出于热爱而写作的纯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的特质。

后面的写作技巧部分,金老师毫不吝啬地把他的毕生所学都拿了出来,包括故事为王、不设定情节、少用副词、控制节奏、适当描写、与读者的心灵感应,以及勤奋等等,都是核心的、直接的东西,不拐弯抹角,不故弄玄虚,清晰明了,对我这样的新手是相当友好。金老师的经验和技巧,读者读完后拿过来就可以用,效果立竿见影,能少走许多弯路。

以下摘录书中部分内容。

有话直说。记住,用词的第一条规矩是用你想到的第一个词,只要这个词适宜并且生动即可。

词汇只代表某个意思,写作水平再高的作家,也经常无法传达出全部的意思。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退而求其次,不说你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而用个近义词呢?

小说的段落结构并没有这么清晰——段落构成小说的节奏但并非小说的真正旋律。段落是自动形成的。写作小说时,最好不必过多考虑何时另起一段。诀窍就是顺其自然。

读者如果看得出说话者是谁,那就不必对对话加以界定。

故事的转折和节奏决定段落的起承转合。

写作是一种引诱。好的谈话是引诱的一部分。

段落而非句子才是写作的基本单位。你要想写得好,就必须学会使用段落。

我们花费时间来谈论写作,始终不如花时间真的去写。你如果想成为作家,必须首先得做到两件事:多读,多写。据我所知别无捷径,哪个作家都得干这两件事。

一个好故事再加上好文笔,能让人读得血脉贲张,仿佛被击倒在地。我们阅读、体会平庸之作以及绝对烂书的经验会帮助我们,因为这些东西悄然出现在我们的作品中时,我们能有所识别避免写成那样。

写作最棒的时候就是作家觉得他是满怀灵感、享受写作的时候。

要进行这种有规律的创作,工作环境要安静。天生最多产的作家在一处警报频传、老让其分心的环境里也很难坚持工作。

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写得最顺。你在没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之前,会发现很难严肃对待自己刚立下的写作决心。地方不妨简陋,但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扇你甘心关上的门。如果可能,你的书房里不该有电话,当然更不该有电视或者电脑游戏这些让你打发闲暇的玩意。

你写作时,会想让世界整个消失,难道不是吗?当然是这样。你写作时是在创造自己的世界。我们不是在谈论灵异世界或者占卜板,而是在谈论与装下水道、开大卡车差不多的一份差事。

说到题材,这样说吧,从你喜欢读的题材开始写起。写任何题材都没问题。我认为,你如果背弃自己了解并且喜爱的东西,转而投向你认为可以让你赢得亲友和写作圈同仁尊敬和青睐的题材,那才是大错特错。为了赚钱特意去写某种类型的小说也大错特错。

我最想要的是共鸣,希望忠实的读者合上书本,将书放回书架上之后,这共鸣仍然留在他/她的脑海(以及心中)回旋片刻。我不想手把手将想法喂给读者,也不想因小失大让想法伤了故事。

为应当允许小说以其自有节奏展开,而并非总是令其以双倍速度前进。但是,你要明白,你如果把节奏放得太慢,最有耐心的读者也会不耐烦起来。

我想到节奏问题时,通常总会援引埃尔莫·伦纳德,因为他的说法简单明了,切中要害——删除枯燥部分。

关于背景故事,要记住以下几个要点:1)人人都有过去。2)其中大半都很无趣。留住有趣的部分,别在其余部分上多费笔墨。

你的小说如果涉及你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的东西,你因而确实需要做些调查研究,请你记住“背景”这个词。研究属于背景部分:远远地出现在背景中,你能放多远就放多远。

我认为故事优先,但一定的调查研究少不了。完全不做调查研究只会让作者处境堪忧。

调查研究属于背景故事。“背景故事”这个词的关键在于“背景”。

你偏离了“写你了解的事”这条规则时,调查学习就必不可少,并且可以为你的故事增色不少。唯一要留心的就是,不要本末倒置,记住,你要写的是一部小说,不是论文。故事永远优先。

最后,感谢金老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