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他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对他都并不陌生。
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他似乎一直都是过着田园诗意般的生活,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安逸的生活。而事实上,陶渊明的一生并不像他的诗作那样恬静。
其实,在陶渊明的诗作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的一些苦闷和颓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这首诗当中,采菊东篱下,看似很清闲,但实际上却是藏着“欲辨已忘言”的无奈。
所以,我们能够感受到陶渊明的诗作中的情绪,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却只是看到他的诗作,然后根据这些诗作来臆想陶渊明的生活。
这就好像是现在的明星一样,他们的粉丝从来都只是看到明星的光鲜亮丽的一面,而明星的辛苦和付出,粉丝却并不了解,所以只会盲目地崇拜。
其实,陶渊明的一生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特别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就经历了一段非常难熬的时光。
而他的这些遭遇,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作,让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对生活的领悟。
就拿他的名作《归去来兮辞》来说,这首诗就是他在辞官后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些忧伤和颓丧,感受到他在晚年时所经历的种种磨难。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陶渊明的晚年生活,看看他晚年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又有着怎样的心境。
一、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字元亮,号太谷,又号素隐,是东晋末年的文学家,他的田园诗在后人的心目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被誉为“田园诗人”。
他的田园诗,无疑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他通过这些田园诗,将自然界和人的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忧虑,充分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逃避,以及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这些都是他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写照。
其实,陶渊明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隐居的,而是在历经了一段官场生涯之后,才渐渐领悟到“宁作百夫长,不为一尘吏”的道理,最终选择了隐居,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
在他的田园生活中,除了写诗谱曲,还利用业余时间种植蔬菜,养鱼养禽,过着“饮酒醉人谁与争”的自在生活,似乎过得非常惬意和自在。
所以,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陶渊明似乎一直都是过着这样的田园生活,一直都是这样的“悠然见南山”。
二、晚年的陶渊明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陶渊明过着田园生活的形象非常深刻,而他晚年的形象,我们可能就了解得比较少了。
事实上,在陶渊明的晚年时期,他的生活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恬静和安逸,他确实在他的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归宿,但他却并没有过上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而是经历了一段非常艰辛和痛苦的时光。
其实,陶渊明晚年的生活可以用“彻底躺平”来形容,他的晚年生活其实是一段非常悲惨的生活。
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家境非常贫困,而他自己又没有其他的营生本领,所以根本无法解决家里的生计问题,也无法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
按照封建社会的观念,男人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应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来养家糊口,让家人免于挨饿,而陶渊明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这无疑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和煎熬。
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的亲友多次劝说他出仕做官,认为这样可以解决他的生计问题,但他却拒绝了,他宁愿过着贫困的生活,也不愿意为了生计去违背自己的意愿。
后来,他的家境变得越来越困难,“瓶无储粟,生生所资”,他只能四处乞讨来解决吃饭的问题,这无疑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羞辱和痛苦,也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颓丧。
而在他的晚年时期,他的子女们也没有一个成器的,他无法得到子女们的帮助和照顾,也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最终是活活饿死在自己的老宅里,享年63岁。
三、陶渊明的诗作陶渊明一生所作的诗歌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思考,他的诗作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更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