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女大学生毕业三年不工作,遭亲妈嫌弃引热议:全职备考耗不起

海雪聊教育 2023-09-28 08:18:01

学历,不仅是一块敲门砖,而且是能力的体现。我们总以为考上985大学后,未来就会一片光明。

可有些人明明手握一张好牌,却没有抓住时机,为自己多舛命运带来力挽狂澜的效果。

出身寒门的女生小陈,双一流大学而且双学位,已经毕业三年,却全职在家考公考研,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她一时还没有从上岸失败中缓过劲来,于是在家休息了三个月。没想到亲妈终于绷不住了,各种嫌弃她太偏执,非要做那些好高骛远的事情。

为了理想奋斗不停有什么不对?小陈心感委屈,痛哭流涕地把自己的经历传到网络上,想让网友们评评理。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子女之间的恩恩怨怨,再坏也不过三个字:为你好!

话说小陈大学本科毕业三年,已经到了25、26岁的年纪。虽说父母有抚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但那是在孩子未满18岁之前。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父母,能供养女儿上完大学,估计已经耗尽了他们毕生的心血、精力和金钱。

本以为女儿通过高考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里找份稳定的工作,父母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抚养任务。

可如今女儿毕业三年,在家做起了全职女儿。先不说会被乡亲们说三道四、评头论足,但年迈的自己也有点力不从心了。

再说小陈,有考公考研的勇气和决心,也算是有热血年轻的激情,但也要考虑到一些客观因素,再做打算和安排。

毕竟原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已经给不了太多了。自己已经成年,并且大学毕业,当理实和现实有冲突时,我们要学会先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说,我们必须先解决吃喝拉撒这些生理需求,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考公考研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待遇好工资高又稳定的工作,但眼下找份能解决自己基本需求的工作,再全力以赴备考,其实也不是行不通。

为什么偏偏要选择最艰难的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不管对自己还是对父母,都很难做到全力以赴。想想自己全职在家备考,而父母却早出晚归地干着繁重的农活,内心是会有很大压力的。

再说,学习环境对学习效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显然家里并不是学习的最好地方。

往往大学里的图书馆、社会上的自习室里,那里不仅有志同道合的备考者,还有他们学习状态营造出来的氛围。

人一旦融入这样的环境中,精神就会情不自禁地集中起来,学习效果也会很明显。

而父母呢?在他们的认知里,会以为女儿能考上重点大学,对于考公考编还不是信手拈来的事。

事实上,自己备考了三年都失败,最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的,当然是父母。

因为父母的文化水平是个短板,再加上他们的见识非常有限,并不能给大学毕业的女儿提供有用的资源和帮助。

反而在情绪方面,不仅不能提供正向的价值,反而很有可能难以消化女儿的执着与坚持,被误解为偏执和任性。

这事也给一些农村孩子一个警醒:在追求自己理想时,如果原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就要学会独立先养活自己。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连累了年迈的父母。

近些年来,考公考研已经蔚然成风,竞争也非常激烈。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为了成功上岸,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做起了全职儿女。

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五包”(包吃包住包穿包家务包零花钱)服务,一边努力地备考着。

他们以为这样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就能做到心无旁骛地备考,然后顺利达成目标。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些人性弱点,其中有一点就是舒适的本能,任何人都会朝着更舒适的圈子生存。

有专家说过,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人有多懒。大家本来就喜欢待在舒适区。

一般来说,选择不工作而回到家中备考的人,其意图就是想减少耗能。可安逸久了,人的社会功能就会慢慢退化,导致不想外出见人,不想踏入社会融入别人的圈子。

人们总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啃老、躺平、摆烂。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渐渐丧失了生存能力。

从心所欲,任性而为,人只会被生存惯性牵着鼻子走。

很多人之所以做啥啥不成,摆烂第一名,其实不是能力不行,机会不够,而是过早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停止向前奔跑。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提前预防这种自我堕落的现象。让自己走出舒适圈,直面自己的难题,去挑战自己的惰性,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只有学会了反抗那些影响自己积极向上的本能,才不会在生存的丛林中,成为劣者被淘汰。

人的一生,所谓的成长,其实就是与本能对抗的过程。比如反舒适、拖延、焦虑、情绪的本能。

任何时代,只有持续升级,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才能在“优者胜、劣者汰”的生存竞争中,拥有一席立足之地。

4 阅读: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