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不能再感动观众,难道仅仅是主持人的问题?

冬萱评情感 2024-06-05 00:20:35

文:梅子

为啥观众不“感动”了?

又是一年四月,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说实话,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除了“蝶后”张雨霏,演员牛犇我熟悉,其他的,我完全陌生。

或者只是在媒体上知道他们的一点事迹,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浮光掠影 ,昙花一现。

为什么今年的“感动中国”会让大家觉得失望失落,意外,甚至吐槽?

我觉得原因有这么几点。

首先,评选出来的人物和观众期待有落差。

像以前“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的事迹早已在互联网上被反复传播描述,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最后评上的时候,和观众期待相符,观众觉得实至名归,自然再次被感动。比如,张桂梅。

其次,很多人看“感动中国”,其实是特别期待看颁奖词,但如今的颁奖词越来越不能令人满意。

以前的颁奖词,高度凝炼,字字珠玑,金句频出。高中生把它作为写作的素材和范本。我也是。

但,你发现,现在的“感动中国”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写的颁奖词,拼命上高度,上价值,用力拔高升华,反而让人觉得浮夸,矫情,不接地气。

再次,一个节目一旦做到第十年,观众就会出现审美疲劳,不感冒,没兴趣 。

年复一年,“感动中国”一直延续着同样的模式,同样的主持人(只不过今年女主持人换了而已)。没有亮点,没有创新,还是在延续固有的套路端着架子做节目。所以,观众没共鸣共情,更谈不上感动。

最后,感动是一种自发行为,我的感动我做主。

平凡的人能给我最多感动。想感动, 去某音等短视频平台看看平凡人的视频——舍己救人的外卖小哥彭清林;在医院照顾得脑梗瘫痪在床的同学,来自陕西榆林的男孩子;不离不弃,带着生病妻子跑大车的中年男人,我看哭了好多好多次。

还有那些漂在大城市,窝在十平方米的出租屋,努力打拼,乐观向上,坚强隐忍的普通人……他们难道配不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感动,应该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刻意,不需要被强迫。观众有共鸣有共情,自然会被感动。

想哭,想感动,不需要专门设个时间点,弄个豪华的典礼,好,哭吧,泪流满面吧,净化心灵吧。

去某音上刷一刷,一天能哭好几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