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英法百年战争中拯救法兰西的女版拿破仑——圣女贞德

乃澳聊历史 2024-08-23 02:31:12

本篇内容约一万六千字,从圣女贞德的生平、事迹,以及法兰西与英格兰之间的百年战争、法兰西在圣女贞德时期的国家内部矛盾以及与英格兰的恩怨等方面进行阐述。

文章最后对贞德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带大家了解一个在法兰西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并被后世法国人称为女版拿破仑的传奇女性。

今天我们讲一下欧洲英法百年战争历史上的传奇女性——圣女贞德。

作为欧洲和法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贞德的身上充满着各种“光环”。

不论在法兰西民族史上、天主教的宗教历史上,还是英格兰的中世纪历史上,可以说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欧洲女性,其在不到20岁的年纪里却给十五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当时英法战争的走向,而她的传奇远不止于此。

贞德加入军队前的生平

圣女贞德,又称“奥尔良的贞德”,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和天主教的守护圣人之一。

她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农民家庭,具有基督教虔诚的信仰,13岁时声称自己接到天使的指示,要她前去拯救法国,成为“天佑法兰西”的救世主。

在贵族、民众、将领的支持下,贞德成为法国军队的领袖,并且驾驭着军队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胜利。

她在法国百年战争期间率领法军抵御英军入侵,成功解除了英军对于奥尔良的长期包围,并在随后的几次战争中取得胜利。

但是英国人对她恨之入骨,其最终被当时投靠英格兰的勃艮第公爵出卖,在卢瓦尔河畔鲁昂被英格兰绑架,当时英格兰控制的法国贵族指控其通敌的罪名,天主教则称其为巫女和异端,她也因此被判处以火刑,享年19岁。

随着时间的推移,贞德的声望越来越高,被广泛赞颂为英雄和圣人。她在1920年被天主教会封为守护圣人,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受崇敬的人物之一。

下面我们对贞德加入战争之前的生平进行一些了解。

一、出身平民但备受爱戴

圣女贞德本名让·娜达克,1412年生于法国东北部城市香槟附近一个叫栋雷米-拉-皮塞勒的农村(今天法国香槟-阿登大区和洛林大区边界)。

其生活的村庄属于法国东北部仍然忠诚于法兰西王室的一小块孤立地区之一,周遭都已被勃艮第人的领土所包围。

贞德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双亲拥有大约50英亩的土地,经营着一座农场,父亲是当地村庄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小贞德虽然衣食无忧,但村庄也饱受战火摧残,她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贞德的父亲在村庄中还承担着收缴税金和领导村民守护村庄的工作,在他的熏陶下,贞德也一样有着守护法兰西反抗英格兰的热情。

贞德年少时便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其待人热情并经常接济穷人,受到当地村民的爱戴。

二、受到宗教启示

贞德很小的时候就显得举止庄重、喜爱思考,很少与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而每当晚上人们讲起法国所遭受的苦难时,她就伤心落泪,还不停地祈祷上帝怜悯法兰西和她的国王。

据当地人对她言行的记载,她曾说到自己眼前总是浮现出尸横遍野的战场、残垣断壁的城市、烈焰升腾的村庄,还有在战争和饥饿中挣扎的法国人民。

1424年,即贞德十三岁那年的一天,她忽然觉得听到上天的声音,要她去协助王太子。

她踌躇良久,这个想法始终在她脑海中盘旋,那个声音总是在她心中回荡,最后她找到沃古莱尔的总督,请他带自己去见国王。

这一举动让总督波德里库尔认为她是个疯子,并直接拒绝了她。但贞德锲而不舍,她的坚持终于感动了波德里库尔,他最终给枢密院写了一封举荐信。

关于这样一段对贞德的传奇描述,实际或许只是当时的奥尔良派或法国王太子指示之下所安排,而贞德或许也有着其过人之处,但绝不可能以一个中世纪法国社会上的平民阶层主导进而影响以王太子首的政治势力的决策。

但是,不论如何,贞德确有过人之处,这也使得她能够在英法战争中取得传奇般的成就。

而贞德以女扮男装来掩饰自己女性的身份,这也反映了当时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环境依然受到宗教很大的影响。

三、尝试接触法国王太子

几个月后,由于总督波德里库尔的举荐,王太子传信让贞德前去觐见。

中世纪的欧洲女性地位相对男性较低,且由于教会的原因,女性能够从事的职业也非常有限,如女性领兵征战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很难以理解的。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贞德削去长发,脱去村姑装束,换上男装,披上锁子甲,带着波德里库尔赠她的一把佩剑,准备出发。

贞德的一位舅舅与另一位农民凑钱为她买了一匹马,她写信给父母,请他们原谅她的离家远行。

1429年2月13日,贞德正式踏上觐见王太子的路程,而同时,她也走上了一条传奇之路,但这又是一条不归路。

实际上,贞德在前往觐见法国王太子之前,其由于自小受父亲熏陶,对于一些军事常识是有所了解的。

她还曾两次尝试寻找当时的王太子、后来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也称查尔斯七世),而这两次都是通过当地效忠于国王的军官进行。

加上贞德很善于骑马,并能熟练地披挂铠甲上阵征战,其甚至连续六天披甲睡觉,夜间也不放松戒备。

这些方面反映了贞德实际上在很早之前便与法国军队有着很大的联系,而这或许是与他在村中做巡守工作的父亲有着很大关系。

贞德在离开沃古莱尔时,受到村民们的送行,总督给了她6名随从侍卫,因为她们要穿过被英国人和勃艮第人控制的区域。

不久,她便穿过重重阻碍到达法国人控制下的卢瓦尔河上的热扬;是年3月6日,其到达都兰的希农城,这里是王太子的藏身之地。

当时,王太子查理藏身于廷臣之中,但贞德立马就认出了他,并告诉王太子查理,上帝命她击败英国人,让查理在兰斯加冕为王。

(如果这段历史的记载是真实的话,那么无疑这是王太子为自己加冕获取一个更好的借口,尤其是获得宗教上的认可,而借用上帝的谕令则更加让当时的人们信服,这样的事情在古代中国各个朝代都有发生。)

查理让神学家们对贞德进行了细致的检查,确定她符合天主教的要求。随后大家建议王太子查理让其前往奥尔良这个当时法国南部最后的堡垒去解决那里的问题。

英法百年战争

说到圣女贞德的历史事迹,那么就不得不提一下在欧洲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英法百年战争,而贞德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的英勇行为,其带领法国人民在英法战争的关键时刻扭转战局。

她也因此成为法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在后世的拿破仑之后,被法国民众用来与拿破仑相提并论。

英法百年战争是从14世纪开始,英格兰和法兰西王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

虽然称为“百年战争”,但其实这个战争是由一系列长期的冲突和战争构成的,其自公元1337年到1453年,持续了116年之久。

一、英法百年战争的导火索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他声称自己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者。

爱德华三世试图通过武力来选取法兰西王位,而法国国王腓力六世明确拒绝了他的要求,并宣称他是法国王位的唯一继承人。

这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包括克雷西战役、朗斯战役和阿基坦战争等。

英格兰在这场战争中主要依靠其强大的长弓部队,而法国军队则主要依靠骑士兵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变得越来越复杂,波及到了英格兰和法国的北部和南部城市和领土。

在这场战争中,英格兰军队曾经在法国领土上占领了一些城市,如加来等地,而法国军队则先后收复了这些领土。

1453年,经过长达116年的战争,在法国人民的努力下战争最终结束。

战争末期,法国王太子查理七世和反对派的让·德·杜克在1429年联合起来对抗英格兰,并最终在1453年将英格兰人从法国领土上驱逐。

这场战争使得英格兰军队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下降,加速了法国王权的巩固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二、英法百年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即1337年至1380年,这个阶段是英法百年战争的开始。

起初,爱德华三世宣称自己是法国王位的继承人,引起了法国王位争夺战。

但是,英格兰在这个阶段并没有收获多少胜利,法国军队在几次战斗中都成功击败了英格兰人。

此外,1337年至1360年期间,英格兰在法国领土上占领了加来地区等地,迫使法国签署不利于自己条约,而且在英格兰扩张的同时,英格兰内部也爆发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变革。

2)第二阶段,即1380年至1429年,这个阶段的背景是百年战争中期的紧张气氛。

法国国王查理五世死后,法国王位空缺,英格兰再次试图在战争中获得胜利。然而,法国最终在朗斯战役中击败了英格兰军队,重获法国王位。

在之后的几年中,法国军队逐渐收复了许多失去的领土。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著名的圣女贞德的出现,她领导了法国军队,在许多战斗中战胜了英格兰人。

但是,英格兰依然在法国拥有一些领土,这使得战争仍在继续。

3)第三阶段,即1429年至1453年,这个阶段的背景是英法百年战争的终结。

1429年,由于圣女贞德的努力以及法国国王查尔斯七世和反对派领袖的联合,法国成功收复了城市奥尔良。

之后,法国逐渐地收复了失去的领土,英格兰最终在1453年放弃了其在法国的所有领土。

总的来说,英法百年战争的过程是单个战役和交战方之间的长期行动和反应的结果,虽然战争摧毁了许多人的生命和家园,但最终法国取得了胜利,实现了国家统一。

三、英法百年战争是一场长期、血腥的战争,对英格兰和法国以及整个欧洲的历史和政治形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1、政治影响

英法百年战争使得欧洲政治中心从法国转移到了英格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格兰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法国国家的统一也在战争中逐渐实现。

2、军事影响

在百年战争中,双方都使用了新型的武器和战术,这些对于欧洲战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长弓、火炮、重骑兵等,同时,病菌和瘟疫也是战争中的致命因素之一。

3、社会和文化影响

百年战争的持续时间很长,对于英格兰和法国的民众来说带来的是长期的苦难和痛苦,同时也加强了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在文化上,一些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也是针对这场战争而创作的。

4、经济影响

战争破坏了很多城市和农村,对于英格兰和法国的经济情况都造成了不利影响。战争和武器的需求促进了某些产业和商业的发展,如造船业和手工业等。

总的来说,英法百年战争对于欧洲的历史和政治格局、军事技术和战争方式、社会和文化影响、经济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长期影响了欧洲的发展,也为欧洲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投靠英国的法兰西勃艮第公爵

在聊到勃艮第公爵投靠英国的这一事件,其对英法百年战争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而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在当时的法国内部两个主要政治派别,即勃艮第公爵与奥尔良公爵之间的矛盾。

一、勃艮第公爵与奥尔良公爵的矛盾

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勃艮第公爵和奥尔良公爵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法国国王查理六世疯狂后。

当时勃艮第公爵受到了法国政治家和贵族的支持,成为了法国政治圈内的一股重要力量。

而奥尔良公爵,则因其在法国的影响力和权力(奥尔良公爵是国王查理六世的弟弟)而与勃艮第公爵产生了冲突,并进一步升级。

具体来说,勃艮第公爵曾在法国的政治宣传中批评并攻击奥尔良公爵,指责他的政治行为有欺诈和贪污之嫌。

这两位公爵之间的争斗进一步加剧了法国政治困境,同时也使英法战争的走向越来越不利于法国,最终导致了法国政治的动荡和战争的升级。

随着英法战争的不断升级,勃艮第公爵和奥尔良公爵之间的争斗变得更加激烈,勃艮第公爵曾派遣其儿子和英军一起进攻奥尔良。

这些不同的立场和行为最终导致了两位公爵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成为法兰西王国政治内的主要危机之一。

二、勃艮第公爵投靠英国的过程。

勃艮第公爵投靠英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了数十年。

在百年战争初期,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二世一直是法国王室的支持者。

他曾经在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中表现出色,击败了英国军队,因此受到法国国王菲利普六世的优待。

但是,在1380年,奥尔良公爵的弟弟查理六世成为法国国王。

由于法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气氛的恶劣,查理六世对勃艮第家族关注的力度比较小,这种情况导致勃艮第公爵对法国国王的忠诚产生了怀疑。

在勃艮第公爵开始对法国产生疑虑的同时,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正开始寻求新的盟友。

在1396年的尼古拉沃战役中,勃艮第公爵与英国联军并肩作战。

此时,勃艮第公爵开始认识到自己很难取得法国国王的信任,以保障自己的利益,于是他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外交政策,并开始与英国交流。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勃艮第公爵与英国的联系逐渐加强。

双方在1403年签订了一项秘密联盟协议,被称为“四年协定”,这个协议规定了勃艮第公爵在法国境内的自由行动权,并为他提供了财政援助和对英格兰领地的承认。

此外,英国还承诺暂停对勃艮第公爵的领地进行颠覆活动。

最终,勃艮第公爵在1407年选择与英国结盟。

他派遣了自己的军队支持在英格兰的查尔斯六世,以此对抗法国国王查理六世。此举被认为是勃艮第公爵与英国结盟关系的最终明确体现。

总之,勃艮第公爵与英国结盟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既包括长期的战略考虑、财政利益,也包括个人信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关于勃艮第公爵投靠英格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在战争不断扩大、法国的各个领地遭到英格兰军队入侵的同时,英国也积极争取法国内部的各封建领主。

当时,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授权将勃艮第公爵的领地扩大到了法国王室的势力范围之外,并且还给予他财政上的援助。这种回报让勃艮第公爵得到了实质性的利益,从而巩固了他的地位。

2、勃艮第公爵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他在一开始试图和支持法国王室的奥尔良公爵争夺权力,但以失败告终。

此后,他又试图将领地独立于法国和英国之外,实行自己的独立政策,而与英国结盟也是一种为自己争取更多自主权和利益的手段。

3、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极富有远见,他曾长期将勃艮第公爵视为重要盟友,并且曾经在私人层面上为其提供过巨额的资金援助。

四、勃艮第公爵投靠英国对英法百年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增强了英国的力量

勃艮第公爵是法国最强有力的家族之一,他的投靠为英格兰提供了一支强大的盟友。这让英国能够在一些战役中占据优势,增强了其在法国领土的掌控。

2)削弱了法国的强度

勃艮第公爵的投降使得法国处于战争的两面夹击之中,降低了法国的实力。

3)促进了法国国家统一的进程

勃艮第公爵的投降挑起了法国内部的分裂,同时也导致了众多地方领主的败亡,从而在客观上有利于加强法国国家的统一和王室的集权发展。

4)加剧了欧洲大规模战争的趋势

勃艮第公爵的投靠加剧了欧洲各国之间的对立和敌对关系,把英法战争变成了一个欧洲范围内的大规模冲突,对当时的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勃艮第公爵投靠英国激化了英法之间的敌对关系,增强了英国在法国战争中的实力,同时也加速了法国的民族觉醒和法兰西的统一进程。然而,勃艮第公爵的投降也为欧洲的局势带来更多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因素。

贞德时代前期的英法战况

圣女贞德出生时,英法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已经进行了30年左右,法国国家处于衰落状态,英军占领了法国的许多领土和城市。

当时的法国国王查理六世因患有精神疾病而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王室混乱、贵族争权、派系斗争,导致英格兰趁虚而入。

一、法兰西内战,引发英格兰入侵,第二阶段的英法百年战争开启。

在英法百年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之前,英格兰已经长久没有取得对法国战争的绝对优势。

反观法国内部,自1407年开始,法国王室血脉的两大分支阿尔玛尼亚克党与勃艮第党便争战不休。

由于政治利益的矛盾,加上双方发展模式的根本差异,勃艮第人越来越倾向于英格兰与自己治下的佛兰德,进行牧业-手工业合作模式;而阿尔玛尼亚克党则致力于维护传统的法兰西封建化庄园农业模式。

同时,随着政治斗争的发展,双方之间越来越不择手段。

阿尔玛尼亚克党的领袖奥尔良公爵路易(路易一世),为了损害勃艮第公爵“无畏者”约翰(无畏的约翰)的利益,甚至向英王亨利四世公开挑衅,以期破坏英法之间的和约。

勃艮第公爵约翰为了自己与英格兰的贸易能够顺利,尽量避免英法战事重启,因为这将导致佛兰德的羊毛进口断绝。

起初,勃艮第人指控奥尔良公爵,试图引诱勃艮第公爵夫人;他们还宣称路易公爵实际上是王后的情人,王太子查理的生父。

双方的战争爆发后,勃艮第公爵干脆下令刺杀了奥尔良公爵路易。

战争初期,由于勃艮第公爵保持中立,使得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摧毁了法兰西的王室大军,这场史诗般的胜利几乎将整个法兰西贵族系统打碎。

此战之后,亨利五世成功拉拢了勃艮第公爵,阿尔玛尼亚克党则与王太子查理紧密联合。

1418年5月29日,勃艮第军队进入巴黎,王太子查理仓皇出逃,于布尔日建立了宫廷,并在普瓦提埃建立了一个王室法庭。

但由于勃艮第公爵财政吃紧,双方之间试图进行和解,但在正式会面中,阿尔玛尼亚克党刺杀了勃艮第公爵约翰,王太子查理的名声毁于一旦,双方之间再难和解。

二、查理六世签订条约,法兰西一分为二。

1420年,为了结束战争,法王查理六世签订了《特鲁瓦条约》。

条约规定,查理将女儿凯瑟琳公主嫁给亨利五世,宣布他们的后嗣将继承法兰西王位。远在布尔日的王太子查理被剥夺了王位继承权,并被要求为谋杀勃艮第公爵苦修赎罪。

两年后,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先后去世,法兰西被一分为二。

1)当时的法国区域划分主要如下:

①法国北方,英格兰和勃艮第控制的领土,以还是婴儿的亨利六世为法王;②南方许多尚未被英军或勃艮第人占领的地区,则继续承认王太子查理的地位。

2)查理七世由于政治上的窘境包括:

①在法理上其被法国国王查理六世剥夺了王位继承权;②因战争而导致的财政捉襟见肘;③西北方的布列塔尼公爵还处于英法之间摇摆;④他也未能按照中世纪的传统在兰斯加冕;⑤阿尔玛尼亚克党则始终处于内部纷争之中。

以上种种原因,这使得剩余的法国贵族大多不看好查理的未来。

三、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相继去世,新的争端再起。

亨利五世的兄长贝德福德公爵约翰被任命为法兰西摄政,他率领一万五千人的军队与勃艮第人,沿着卢瓦尔河维持着一道与瓦卢瓦王朝的边界。

在亨利五世去世后,瓦卢瓦-苏格兰联军在博热战役中阵斩王储克拉伦斯公爵。

而贝德福德则与诺曼底总督索尔兹伯里伯爵合作,稳固了勃艮第同盟。

随后他们分别在1423年和1424年,通过克拉旺战役与维尔纳伊战役(韦尔讷伊会战),击败了试图进军兰斯的瓦卢瓦-苏格兰大军。

胜利的英军,杀死了苏格兰人的统帅道格拉斯伯爵与巴肯伯爵,俘虏了查理的部下阿朗松公爵和拉法耶特元帅,维持了兰开斯特王朝在法兰西的统治。

四、内斗、财政吃紧,导致法国军队的接连失利。

维尔纳伊战后,王太子查理通过岳母安茹公爵夫人的帮助,再度获得了布列塔尼的支持。

但紧接着,布列塔尼公爵又与与阿尔玛尼亚克党发生了争端。

等到查理刚刚稳定好内部的争斗后,布列塔尼公爵又被贝德福德攻击,代表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五世来到布尔日宫廷的公爵的弟弟里奇蒙被迫回援布列塔尼,但在圣詹姆斯战败,布列塔尼宣布投降英格兰。

1427年末,塔尔波特攻克曼恩伯国的拉瓦勒,索尔兹伯里从英格兰返回,并率领本土援军开始进军昂热,准备为贝德福德攻打安茹伯国。

随后,英格兰-勃艮第战争议会改变战略,决定进攻奥尔良,夺取卢瓦尔河渡口,以威胁瓦卢瓦王朝的统治心脏——贝里公国。

当时的英军顺利攻破了卢瓦尔谷地的墨恩、博让西和雅尔若城堡,10月12日,索尔兹伯里占领了奥尔良南面的卢瓦尔左岸。

此时,英格兰军队中的高级贵族比例大大降低,而王太子查理的麾下高级将领更是寥寥无几。

根据法兰西王室财务官员赫门拉吉耶的记录,1429年奥尔良战事期间得到王室支付的65名指挥官中,只有28名骑士。其余要么属于侍从阶层,要么属于更低的阶层,整个王室军队中,真正拥有骑士身份的只有大约40人。

此时的法国王室军队要么是来自沦陷区的逃亡者,要么是来自布列塔尼,另外则是雇佣军,其大部分来自意大利伦巴第、西班牙阿拉贡和苏格兰,这些外籍佣兵占四分之一之多。

五、英法双方军制的变化

在奥尔良战争期间,双方的军队悄然发生了变化。

①英格兰人使用的仍然是爱德华三世以来的契约制

王室和军队组织者签订契约,召集的军队和装备符合要求后,王室便会向贵族支付费用,为了节省开支,很多贵族尽可能的以长弓手代替重甲兵,使得到达奥尔良的军队重甲兵严重不足。

②法国的瓦卢瓦军队在此时则使用了更符合实际条件的雇佣方式

这导致了法国军队中很多军事领袖几乎和盗匪首领没有太大差别,其更适合这一阶段的大量小规模战役冲突,但也造成了王室对军队的控制很困难。

当时的奥尔良驻军捉襟见肘,王太子查理不断向国内征召军队,并筹集税款装备军队。

直到1428年12月,经过多次增援后,城中有权获得王室薪饷的战力才恢复到685人,其余皆为民兵。

在战争的这一阶段,法兰西境内各城镇已经不再将为防御缴纳的税收当成一种坏事。事实上,城墙的坚固决定了一座城镇的声望和力量。

六、鲱鱼之战后,查理的绝境。

1429年2月,经过长期的围城和激战,奥尔良的粮食已极度匮乏。

2月12日,为了逼迫英军撤退,瓦卢瓦军队几乎精锐尽出,袭击了福斯托夫爵士的运输部队。

但在这场被称作“鲱鱼战役”的外围截击战中,英格兰将领福斯托夫利用堆满咸鱼的胡斯式车阵和拒马,再度在野战中击溃了瓦卢瓦主力3000余人,苏格兰部队几乎伤亡殆尽。

瓦卢瓦军队的残部,大都逃往希农城堡,只有少数人还在奥尔良城内坚守。

1429年3月,奥尔良守军大部撤离,局势基本无望。王太子查理龟缩于金雀花王朝夕日的大本营——希农要塞,被迫面对瓦卢瓦统治濒临总崩溃的危局。

奥尔良之围彻底消耗了查理的大部分战略资源,他的宫廷甚至发不出军队薪饷,战事让各方支持者大为失望。

此时,自卢瓦尔河至神圣罗马帝国边境的疆土,随时会因奥尔良的沦陷而完全暴露在英军面前。

而查理麾下的吉讷伯爵和布列塔尼的里奇蒙仍然在内斗不断,王太子则开始考虑选择逃亡多菲内、卡斯蒂利亚或是苏格兰。

女版拿破仑的形象了解

3月6日,一个乡村少女从与神圣罗马帝国相邻的洛林高地,被送到了希农,她因种种奇迹被称为“洛林圣女”。

关于贞德的相关记载描述的形象,我们总结大概如下:

①和当时许多迫不得已女扮男装的女性形象不同,查理七世的宫廷侍从德布兰维利耶在一封信件中声称贞德的样貌非常漂亮,她的声音很轻柔、很女性化,吃喝很少。②但根据他的记载,贞德也颇有男子气质,她喜欢马匹和盔甲,披甲时体力非常充沛,甚至可以六个昼夜连续穿戴盔甲。③贞德的侍从让德奥隆则在后来的记述中表明,自己常常因为真的处理伤口而被她的美丽所吸引。④另外,根据奥尔良公爵后来的一份为贞德准备上好布鲁塞尔衣物的命令,后人推测贞德的身高,大约在158厘米左右。⑤在同时代的记录中,这个装甲少女的性格天真单纯。然而她却极具军事天赋,尤其擅长使用火炮,在炮位选择方面不输于最专业的人员。

另外,贞德在作战中极其勇敢而又极为稳重,不仅不似一个少女,甚至很难想象她是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

挽救法兰西的军事传奇

当贞德赶到王太子所在之地时,此时的希农宫廷尚未意识到这个女版拿破仑的潜力,但这并不妨碍查理对贞德的名声的借用和她的号召力的发挥。

一、初次接触,被王太子查理作为政治上的最后努力

接下来贞德被送往普瓦提埃,接受了王室法庭的检查,王太子的岳母安茹公爵夫人亲自检验了她的贞操,三周后,贞德北返至图尔。

贞德北返的这段旅程含有查理的很大的政治目的,财源枯竭的王太子通过贞德,获得了岳母安茹公爵夫人尤兰德德阿拉贡的财力支持。

公爵夫人出于对宗教的热忱,答应支付贞德麾下的军队开支,而查理则可以再次向奥尔良派出援军。

贞德向王太子提出了随军出征的要求,获得了查理的立即同意。

王太子为她订制了一套白色盔甲、一面绣着基督和天使图案的旗帜,并安排了五匹战马和七匹快马。

另外,查理还为贞德添配了两名侍从:奥尔良总管拉奥德高古特的部下路易德科特,以及最终死于巴黎之围的雷蒙德。

二、战前因宗教的神秘光环,带来的个人魅力

4月21日至4月24日之间,贞德抵达了瓦卢瓦军再度集结的布洛瓦。

由于贞德的影响,许多鲱鱼之战后避战不出的将领,都加入了出阵行列。

在维尔纳伊战役被俘后刚释放归来的阿朗松公爵也在其中,贞德经常戏称他为“美男子公爵”。

此时人们还没意识到这个女孩将带领他们击败一个又一个敌人。

三、奋勇争先,首战告捷

1429年4月24日,贞德到达奥尔良附近后,便对围困奥尔良的守军做了全面的分析。

她找到城门的薄弱之处,决定集中兵力,一举突破包围,进入奥尔良城。

26日,贞德又跟随一支护送辎重的大队离开布洛瓦,在谢西附近的渡口越过了卢瓦尔河,并将辎重则通过船运,绕开圣卢普后逆流送入奥尔良。

战争开始之后,贞德一马当先,率兵向勃艮第大门实施猛烈的突击。

她挺矛挥剑冲入英军阵地,经过一场激战,终于杀开一条通往奥尔良城的血路。

看到希望的城内守军也趁势杀出城来接应,并与援军会师城外。

4月29日晚上8点,贞德在众将领与200名重甲武士的陪伴下进入奥尔良城,整座城市因她而瞬间沸腾。

四、奥尔良之围解困

此后,为彻底解除奥尔良之围,法军在贞德的率领下进行里多次作战。

其中,在攻击圣卢普的战役中,面对腹背受敌的困境,贞德镇定指挥,兵分两处,取得了围困以来的首次大胜。

圣卢普之战的胜利意义重大,法军从此控制了卢瓦河上游地区,为解除奥尔良之围开辟了通路;同时,首战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法军的士气,使全体军民增强了战胜英军的信心。

之后在攻打图雷尔的战役中,对于攻击方向的选择上,贞德与高古特总管发生了冲突,士兵们选择了支持她。

贞德不负众望,攻下图雷尔,持续整整210天的奥尔良之围终于解困。

此战过后,英军折损大半精英。其中,格拉斯戴爵士、穆兰勋爵、埃夫勒邑督和众多英军贵族命丧黄泉。

而贞德在战斗中英勇非常,她身中箭矢,几乎因此殒命,但仍带伤作战,感染了整支法军的队伍。

五、贞德的战役总结

圣女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一步步击败英国军队,她的出现或许有某些法国贵族主战派的政治目的,但她的成就则完全在于她本人。

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主要战役都是极为关键的,我们总结如下:

1、解除奥尔良围城战

英国军队在奥尔良围城战中围攻了奥尔良长达七个月之久,法国处于劣势。

圣女贞德于1429年率军赴援,振奋士气,成功奋勇突围,英国因此失去了奥尔良围城战的主动权。

2、逐渐收复失地

圣女贞德率领法军在接下来的战役中不断夺取英国的据点,收复失地。

在她的领导下,法国先后攻占了洛林、雷恩、蒙特盖和特鲁瓦,取得了发展的基础。

3、在卢瓦尔河畔战役中大败英军

在1429年的卢瓦尔河畔战役中,圣女贞德率领法国军队打败了拥有两倍兵力的英军,翻盘取胜。

这场战役对于法国的整个战略形势具有重大的意义,使英军失去了对法国的威胁,并为法国在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在普瓦捷战役中获得胜利

普瓦捷战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之一,也是圣女贞德在战争中最引人瞩目的一场胜利。

在这场战役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几乎是以一敌十的形式击败了英国军队,使英军在法国的北部无法再立足之处。

综上所述,圣女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步步胜利,使法国军队由一支被动防守的军队变成了一支主动进攻的军队,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可以说,贞德的出现使得法国免于亡国,她是法兰西民族真正的英雄,这也使得她在后世一直为法国人民所尊重,甚至在拿破仑之后,被人们形容为“女版拿破仑”。

六、贞德取得胜利的个人能力体现

贞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带领法国军队击败英国,其能力主要体现在战争之中,总结如下:

1、振奋军心

法国在长达百年的战争中士气低落,且战斗力较差。

贞德通过推崇爱国理念和对天主教的信仰,鼓励士兵为国家和信仰而战,大大振奋了法国士气。

2、提高军队训练水平

在贞德的领导下,法国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训练,使其战斗力得到了提高。

3、运用具有战略性的战术

贞德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指挥官,还是一个足智多谋的策略家。

在奥尔良围城战中,她采用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战术,如使用火炬等手段鼓舞士气,组织攻坚队渗透敌军内部,使法军最终成功突破了英军的围城。

4、带领军队奋勇作战

圣女贞德以身作则,亲自参加战斗,并经常鼓舞士气,使法国军队在战斗中充满了斗志。

被法国贵族出卖,遭受被俘

数次胜利使贞德变成了法国全国上下瞩目的女性,法国士兵和将领都十分佩服圣女贞德,愿意追随她作战,大家相信贞德是上帝派来的使者,不再有人敢质疑她。

随着贞德率领法军不断取得胜利,收复了大片国土,王储查理终于加冕为法国国王,他应该感谢贞德,正是贞德挽救了他的国家和他的声誉,否则他可能早就被推翻了。

但是,实际上对于查理七世而言,贞德并不是他的封臣,也不是贵族,她的成就仅限于宗教上的神秘和贞德的个人魅力,这让查理很尴尬,而此时相对于他这位逃亡中不断失败的法国国王,贞德反而更受法国人们的尊敬。

同时贞德的胜利引起了很多贵族的不满,农民和普通士兵团结在了贞德的身边,贵族们的威信大受威胁。

甚至于大家害怕贞德在战争彻底结束后受到查理的封邑,而不论贞德的封地在哪里,无疑都会损害贵族们原有的利益,加上贞德的军事成就,她一旦接受封邑将彻底打破法兰西贵族们的势力平衡。

另外,作为天主教会的信仰,贞德虽然也宣扬和信仰天主教,但是她的女性出身使她在教会中并不被接受,甚至由于贞德出身平民,而她取得的成就足以成为传奇,这打破了一直以来教会宣传的女性形象和教会几百年来建立的中世纪对欧洲女性地位的打压的环境。

政治的利益在生死存亡面前或许可以妥协,但当贵族、教会、国王的利益获得稳定保障,贞德的身份便变得尴尬起来。

加上英国人对贞德恨之入骨,他们拉拢法国的贵族们,密谋除掉贞德。

1429年6月,贞德收复了奥尔良北面的兰斯等城。

同年7月,王太子查理在兰斯大教堂正式加冕,称查理七世。

由于贞德深孚众望,成为法国人民反抗英国入侵的旗帜,但却引起国王查理七世和大贵族的猜忌。

英军的同盟者勃艮第公爵施缓兵计,与查理七世签订停战和约,但却不交出巴黎。

1429年9月,贞德率军进攻巴黎,但却屡遭查理七世的反对,这使得军队受到影响,加上贵族们从中作梗,攻克巴黎的战役一直不顺利。

1430年5月,英军联合勃艮第人向兰斯一线进攻,兰斯附近贡比涅(今巴黎北面)要塞告急。

贞德率军回援,在贡比涅附近遭到埋伏,在同英军及其同盟者勃艮第人作战时,因寡不敌众,被迫撤回贡比涅。

但此时贡比涅要塞司令已经与勃艮第人联合(甚至可以说法国国王和贵族们已经抛弃了贞德),其拒开城门,贞德则被身边的叛徒拉下马,继而被勃艮第人俘获、囚禁。

遭受审判,并被判处火刑

1430年7月,勃艮第人以一万金币把她出卖给英格兰人。

随后,英格兰人将她交付教会法庭审判,贞德在审判中被迫承认自己犯下罪行。

1431年春,教会法庭以异端和女巫等“莫须有”的罪名,并于5月被处以火刑。

1431年5月30日,贞德就义于卢昂的火刑柱上,终年十九岁。

她的审判过程非常漫长和复杂,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关键内容:

1、巨大的心理压力

圣女贞德被关在监狱里并遭受了长时间的严格监禁,其在审判过程中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因为她拒绝承认自己的罪名,还遭受了各种虐待,如长期处于黑暗中、被绑在床上等。这使得她在审判过程中的表现极为不安和沮丧。

2、审判会议的流程和特点

贞德的审判会议一共持续了七个月,在审判过程中,她被问及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她的信仰、军事经验、国家事务等。

3、圣女贞德的辩护困难

贞德由于没有正式的律师,被迫亲自进行自我辩护,在审判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困难。

由于她没有受过法律训练,而审判会议又充满了极端主义,她被逼到了自己不能承认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无知,也不能主张自己的正当性。

4、审判的结果

最终审判的结论是,据称贞德认罪,并称她是异端和假先知,剥夺她的公民权和自由。

在被判处火刑前,贞德还受到了许多折磨:当局强迫她穿着不匹配的男装,以侮辱她的性别,她还受到毫不知情的群众的侮辱和谩骂。

1431年5月30日,圣女贞德被带到了鲁昂市中心,进行公开火刑处决,享年仅19岁。

由贞德被捕和被判处火刑而引发的各种猜测与事件

一直以来,关于谁出卖了圣女贞德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但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法国的教士和贵族出卖了她,这也引发了法国国内民众的不满和愤怒情绪。

一、对于为什么法国国王查理七世未能救出圣女贞德,存在多种解释。

1、部分解释认为,国王认为圣女贞德是靠自己的力量赢得了战争,而不是依靠他的领导和指导,加之贞德受到更多的法国人的爱戴,这对身为国王的查理是一种名声上的挑战。

因此国王对贞德并不想挽救,甚至其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贵族们和英国人的密谋。

2、另一种解释是,查理曾试图阻止贞德中计,尤其是在贞德攻打巴黎时,他极力反对,但最终没有阻拦下她。

而在贞德被英格兰的盟友勃艮第人俘获后,查理也曾经派兵进攻贞德被俘所在地鲁昂。

但由于国王的权力和威望受到了教会和贵族的压制,他无法反对他们的决定,这使得他能够调动的军队有限,而作为英国军事驻扎的重地,他有限的军队很难取得成效。

总的来说,圣女贞德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宗教环境,其成为了法国当时政治斗争和英法之间利益争夺的牺牲品。

二、在圣女贞德被俘和受到审判的过程中,还有不少人试图营救圣女贞德。

1、索拉戈尔德与龙骑兵的进攻

在圣女贞德被俘后的几周内,法国军队试图攻占卢瓦尔河畔的博瓦雷城。

在这一次战斗中,由法国将领利昂·德·索拉戈尔德率领的一群骑士向城堡奋勇而至,试图营救圣女贞德,但他们未能成功将圣女贞德救出。

2、华乃提尔城堡的逃跑计划

在贞德被带到朗古维勒举行审判的途中,其曾试图逃跑。

她计划逃至位于阿米安特附近的华乃提尔城堡,这样她就可以寻求达芬城的帮助。

然而,她的计划被发现,当地的官员加紧了对她的看守并重新审判了她。

3、不存在的营救故事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亨利六世》中,有一个描写英国人试图救出圣女贞德的情节,这个情节可能来源于传说或流传的故事,没有任何历史证据来证明有英国人试图营救圣女贞德。

三、贞德对查理七世的深刻影响

随着贞德去时候,查理七世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固定税收制度,建立有骑兵和步兵的常备军。

1435年后,查理七世不再定期召开三级会议,他的权力开始进一步巩固。

1438年,查理七世在布尔日颁布国事诏书,使法兰西教会一定程度上服从王室,这使得教皇对国王的影响大大减弱。

1439年,其颁布建立常备军的奥尔良法令,其将王室的军事实力大大提升。

1440年,查理七世平息了大贵族的叛乱,摆脱了王室长期以来受到贵族掣肘的局面。

1453年,查理七世结束了英法百年战争,将英国人彻底赶出法国,也结束了百年间两国之间的动荡,两国人们得以获得和平的生活。

另外,在贞德死后25年,良心受责的查理七世此时的权力得到很大的巩固,其以法王的身份为贞德立案重审,并最终平反。

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对圣女贞德的死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他也继承了圣女贞德所倡导的愿景,力图完成她建议的法国复兴。

他贯彻了这个计划,逐渐击败英国并把疲弱的国家恢复到繁荣。

在位期间,查理七世加强了法国的军事力量,并建立了一支由贵族和平民组成的军队,这使得法国的权利得到巩固和扩张。

总的来说,查理七世在宗教、政治、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内部改革,渐渐使法国成为了欧洲的强国,圆满了圣女贞德的愿景。

后世影响

虽然贞德的生涯非常短暂,但她政治和军事生涯的成就不仅改变了英法百年战争的进程,也促使了法兰西民族思想的觉醒,至今她的事迹仍然影响着整个法国。

圣女贞德是法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她的形象深深地根植于法国的民族认同中。

一、圣女贞德对法国的影响

1、法国复国

贞德领导的军队帮助法国复国,她推动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得法国人最终将英国驱逐,这在法国历史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贞德的这个功绩对于法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具有极大的意义。

2、宗教意义

当英军被彻底逐出法国时,罗马教廷下令重审贞德一案,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

1920年,教宗本笃十五世追封贞德为圣人。

贞德成为了天主教正式的圣人,对于天主教徒而言,她的形象代表了坚定的信仰和对上帝的虔诚。

3、文化影响

贞德的形象在文学、艺术和电影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莎士比亚、米歇尔·波瓦雷等著名作家都曾创作有关圣女贞德的作品,许多艺术家也通过绘画和雕塑等方式来表现圣女贞德的形象。

4、政治影响

贞德的形象在法国政治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法国政治家和领袖都会引用圣女贞德的名言和她的形象,以强调自己对于民族和国家的责任和使命感。

至今,法国总统、议长和首相等政府高层官员都会在圣女贞德雕像前向她敬献花圈。

总的来说,圣女贞德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英雄式人物,她的形象深深地刻在法国人的认同中,并对法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圣女贞德的事迹对欧洲的影响

贞德是法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位人物,其是推动法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人物,而她本人也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她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影响不仅仅限于法国,也深深地影响了整个欧洲。

1、贞德在法国的影响非常深远。

她的出现赋予了法国“拯救神圣教会”的使命感,激发了当时人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她为法国的独立和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成为法国民族意识的象征之一。

她的形象也成为法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艺术的灵感源泉,不仅在文艺作品中反复出现,甚至成为法国宏伟的国家标志之一。

2、贞德的传奇故事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无数的后代。

她的简朴生活方式和对神职的忠诚也让许多人受到启发,成为许多修士和修女的修行标准。

同时,她的形象和成就也激发了其他国家的革命,例如美国的独立运动和南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等都受到了她的影响。

3、贞德的精神内涵和理念对整个欧洲的宗教、政治、指导思想以及道德规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坚定信仰和勇敢五位的精神,激发了人们反抗侵略的思想和对信仰坚持信念,而她的无私奉献和忠诚让后世对她更加尊重。

小编感言

说了这么多,在小编看来,贞德所有的闪光点最终都体现在她对女性争取个人价值和追求个人理想行为的影响。

贞德不仅是法国人的民族英雄,她的影响之大更体现在其作为女性,积极参与法兰西民族的挽救,并在其中取得巨大的成就,使得当时整个欧洲大陆的男性为之黯然失色。

在贞德最为辉煌的那几年,欧洲人们的目光都被她所吸引,她不仅美丽、英勇,而且足智多谋、信仰坚定,且对国家民族有着执着的热爱,当时的欧洲大陆很难再有能与她相提并论的人物。

贞德以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平民家庭出身的女性,拯救了法兰西民族免于被英格兰征服的命运,她的出现就像后世拿破仑的横空出世一般,力挽狂澜,影响了整个欧洲。

贞德虽非贵族出身,但她仍因其巨大的个人魅力感染了身边很多人,她的骑士之一雷蒙德对她爱慕,并在贞德被俘时为保护她而战死。

更为重要的是,当初只是借用贞德的宗教影响力凝聚部分人心、筹措一些经费的国王查理,也被贞德感染。

他在长期受到贵族和教会制约的情况下,逐渐稳定了自己的统治,打压大贵族、削弱教廷的影响,并最终为贞德平反。

初次见到贞德这个出身平民但又出乎预料有着年轻美貌的女孩时的绝境之时,当时他的目的应该很简单,就是借用贞德的号召力进行最后的努力。

但是当贞德率领法军取得一次次的胜利,并且夺回兰斯,使他名正言顺的在历代法国国王加冕之地举行加冕,成为新的法兰西国王,他也不得不开始正视这个年轻的女孩。

或许查理七世也确实为贞德的勇敢无畏的精神所折服,当贞德在他的加冕礼上为他执旗之时,她将护佑他并助他完成法兰西的统一事业。

可以说在这一时期,贞德和查理七世是彼此最值得信任的人,查理也借助贞德的影响力逐步摆脱贵族们的控制。

或许当贞德想要向巴黎进军时,查理也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政治阴谋,所以他多次坚决反对贞德的军事行动,但显然他没有说服她。

在贞德死亡后,查理继承了她的遗志,他逐渐从一个当初四处逃亡而毫无政治建树的王太子,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国王。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军事行动,查理七世带领法兰西重新走向辉煌,并将英格兰人赶出了法国,结束了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使两国人民重新回归和平。

查理与贞德的相遇恰逢其时,一个正处于绝境之中,一个起于微末,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许也有着彼此的惺惺相惜。

从后来查理七世的执政生涯和各种作为,我们能够推测他至少是被贞德所折服的,他们之间有没有彼此的爱慕我们不得而知,但贞德确实用自己的短暂的生命影响了查理七世的一生。

谢谢品鉴!

感谢收藏、点赞、分享、关注、转发!

看图、读书、听历史,文章有点长,如果读累了可以点击右上方的“耳机”按钮,听书也很放松!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