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关公戏”的开拓者——刘全禄

陇史文元 2024-03-01 18:23:27

刘全禄:

甘肃最初演“关公戏”的开拓者

陈岚

在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戏曲文化中,秦腔作为一种重要的地方戏剧形式,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享有崇高的地位。秦腔流派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东路、西路、南路、北路以及中路的西安乱弹。东路秦腔以其保持传统的唱腔风格而著称,而西路则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中路秦腔,由于其广泛的流行和快速的发展,艺人们在此平台上竞技献艺,创造了许多受欢迎的新调,使得中路秦腔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已经成为秦腔的主流,也是现代观众最为熟悉和欣赏的“秦腔”。

在甘肃,秦腔同样有着丰富的流派,其中以兰州为中心的中路秦腔尤为突出,它覆盖了从河西走廊到白银和靖远,再到岷县和临夏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的秦腔各有其特色和固定的观众群体,尤其是中路秦腔,已经成为甘肃秦腔的代表。中路秦腔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包括:首先是须生的表演,多数遵循“郗派”风格。郗德育(艺名“麻子红”)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唱腔吸收了汉调二簧的特点,表演上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影响深远。其次是花脸行当,多数学习“耿家”风格。

耿忠义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他的表演造型威武,注重做派和架架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演员。最后是红生戏的演出,红生戏是指那些勾红脸、性格刚毅的英雄人物,如关羽、赵匡胤等,其唱腔和表演都讲究稳健和气度。值得一提的是,在甘肃靖远县西关老君庙的铁钟上,刻有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的秦腔剧目,其中包括了《古城会》《挑袍》《斩颜良》等关公戏,这比京剧演员程长庚、王鸿寿的演出要早得多,这也为秦腔红生戏源于京剧的说法提供了的反证,为戏曲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而刘全禄在甘肃秦腔红生戏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一位才华横溢且富有创造力的演员,对秦腔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他的演艺生涯中,他不仅为古老的秦腔带来了英武勇猛的雄风,还为红生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全禄,1895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西北地区的著名武净和红生演员。他出自西安“榛苓社”,该社由张凤朔、惠春波于1914年创办,刘立杰(木匠红)为业务负责人。后来,刘全禄等人在陕西同州(今大荔县)演出时,被东府军阀麻老九抢行接收,他们便留在当地演唱。冯玉祥部消灭麻老九后,原“榛苓社”的学生返回西安,但无人管束,只好自行搭班。刘全禄初工二花脸,在西安曾与李正敏合作演出《五典坡》,被观众誉为“活魏虎”。此后,他又到渭南、华县、凤翔一带演出。

1923年,他应邀到甘肃平凉“平乐社”搭班演唱,后任教练。他发现甘肃秦腔界无人唱红生戏,便改行专唱关公。后来,他到兰州的多个戏社搭班演出。1947年,西北王马鸿魁酷爱秦腔,到兰洲让刘全禄给他唱关公戏。刘全禄不想给军阀唱秦腔戏,推说兰洲没有好马童、演不成戏。当听说西安的王正秦能演,就派他的私人飞机把王正秦接到兰洲,师徒二人密切合作、在兰洲连演几天关公戏(刘全禄演关公、王正秦演马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到河州、凉州、玉门一带流浪卖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加入了玉门油矿秦剧团。经过“三改”(改戏、改人、制),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满腔热情地钻研戏曲艺术并于20世纪60年代初被光荣地吸收为甘肃省秦剧团演员。

刘全禄是一位极具天赋和创新精神的戏曲演员。1933年,他初次来到兰州,在“维新社”的舞台上,为秦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他的戏剧作品多为集体武戏,与陈居秦、张振武等知名武戏演员共同出演。在首演《出五关》中,刘全禄扮演的关羽威武勇猛,令所有对手望尘莫及。他的形象威武,武打场面火爆,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刘全禄是一位具有非凡创造力的艺术家,他擅长从京剧、山西梆子等剧种中汲取精华,使自己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

王学秀老师曾于1964年有幸现场观看他主演的《五典坡》中的魏虎时说:“无论是脸谱、服装还是表演,都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他的戏剧表演注重神气和大架子,同时融入了一种幽默感,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忍俊不禁。”刘全禄的表演大气磅礴,他擅长将配角演绎得如同主角一般,使观众对他扮演的角色产生共鸣。在《五典坡》中,他扮演的魏虎硬生生地将配角演出了主角的气势,让观众对他瞩目不已,因此被誉为“活魏虎”。他的表演风格生活化,给人一种亲切感和新鲜感,使观众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倍感愉悦。

刘全禄在红生戏的演唱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深入研究《三国演义》,与合作伙伴一本一本地编写剧本,尽管剧本初稿略显粗糙,但却极大地丰富了“关公戏”的剧目。刘全禄在唱腔方面勇于借鉴昆腔等精华,向京剧乐师虚心求教,熟练掌握了吹腔、昆腔、京剧的唱腔,甚至在核心唱段中创新性地融入了京剧唱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演出效果。在表演方面,刘全禄创造出一套生净相结合的“红生”表演程式。

他经常到关公庙观察研究关羽塑像的特点,结合自己高大的身材和威武的舞台形象,在提袍、搂须、趟马、舞刀等环节,巧妙地融合了生、净表演程式,力求动作优雅、气势磅礴,展现出关羽稳重庄严、恃才傲物、武艺超群的大将风范。刘全禄在甘肃红生戏领域取得了长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其影响力遍布西北各地。观众们赞誉他为“活关公”,他的代表作品有《屯土山》《斩颜良》《诛文丑》《出五关》《古城会》《水淹七军》等。在他之后,杨启华、刘金荣、王超民、景乐民、祝慕民等演员纷纷效仿,竞相演出“关公戏”,各具特色,而刘全禄则被誉为“甘肃红生戏”的奠基人。

作者简介:

陈岚,女,撒拉族。大学本科,中共党员。1993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后分配到兰州市秦剧团工作。1997年任办公室副主任;2003任办公室主任,2005年考入兰州市副县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三级舞台技师。2006年任兰州戏曲剧院办公室副主任;2007年调入“中国秦腔博物馆筹备办公室”工作。2020年6月年返回兰州大剧院,从事兰州戏曲剧院党建、艺术资料搜集整理、宣传以及舞美工作,2024年被聘为秦腔博物馆专家顾问。

在工作之余专心进行戏剧学研究和评论工作,在报刊杂志媒体发表多部论文。其中发表于2008年《中国戏剧》及《中国文化报》上的《藏在深山人未识——关于古老剧种“麻布戏”调查报告》一文引起国内文化界关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麻布戏因此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首次考证出秦腔传统剧目现存2335出,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另外,对兰州曲子戏的研究亦取得有关方面的重视。并于2017年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被甘肃省艺术研究所特聘参与“甘肃省戏曲文献工程”的编写工作。 2023年出版个人专著《秦腔欣赏》。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