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谈判,中国让给朝鲜两座岛,究竟是亏还是赚?

冰彦说趣事 2024-09-15 15:18:41

很多人都知道,我国在1962年与朝鲜划界谈判时,将一半的长白山划给了朝鲜,总计1200平方公里,但鲜为人知的是,当时我国还将两座至关重要的小岛一并交给了朝鲜,时至今日,这两座小岛仍对我国振兴东北有着巨大影响,那么这两座小岛位于哪里?我国送出这两座小岛究竟是亏还是赚呢?

中国让给朝鲜的两座岛屿 , 我国让给朝鲜的两座岛屿都位于鸭绿江出海口位置,一座叫做薪岛,一座叫做绸缎岛, 薪岛地处鸭绿江中心主航道的西侧,该岛是由鸭绿江泥沙淤积而成,由于岛屿恰好处于鸭绿江汊道入海的位置,因此随着上游泥沙的不断淤积,薪岛面积迅速扩大,并成为鸭绿江口附近最大的冲击岛屿,同时也是整个鸭绿江流域最大的岛屿,该岛更靠近我国一方,低水位时,向西距离我国辽宁丹东只需几百米。

薪 岛原本属于我国,1910年日本占据朝鲜半岛后,薪岛也随之 被日本占领,后1931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并于1942年在鸭绿江干流丹东境内建设了一座水丰水电站,水电站形成的人工湖面积达到了345平方公里,蓄水量高达116亿立方米,一度成为全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但水丰水电站的建立却淹没了朝鲜境内的几座小岛,日本方面为了安抚朝鲜,于是在1935年给民国施加压力,民国无奈承认将薪岛划入了朝鲜境内。

绸缎岛形成时间则比薪岛晚,该岛又叫绯缎岛,属于鸭绿江的江心岛,同位于主航道中国一侧,与我国的大台子口岸隔江相望,岛屿呈南北狭长型,长度约20.5公里, 面积约为67平方公里,大致形成于1958年,也是受鸭绿江流水沉积而成,且成型后的绸缎岛,已与南侧的薪岛相连,随着鸭绿江泥沙的淤积,目前薪岛和绸缎岛仍有不断扩大的迹象,未来极有可能成为鸭绿江口的一座三角洲。

两岛对我国有多重要 ? 1951年,我国曾成功控制了薪岛、绸缎岛等几座鸭绿江岛屿,不过在1964年,中朝划界时,我国还是将这几座岛屿划给了朝鲜,鸭绿江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不以主航道中心线划界的界河。 对于我国来说,失去这两座岛屿最大的弊端便是领土方面的损失,要知道薪岛和绸缎岛都位于我国一侧,且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很有可能直接与我国本土相连,成为半岛,很多人担心,未来很有可能与朝鲜在界线上出现新的问题。

由于这两座岛屿扼守鸭绿江出海口,并在朝鲜半岛的西北侧与辽东半岛之间形成了一个要冲,而两岛还位于鸭绿江老西航道的南侧,该航道以朝鲜内岛末端为起点,途经我国大台子、赵氏沟等重要口岸后,从东港市的丹东港与朝鲜的马鞍岛之间向西流入大海,掌控了这两座岛屿,也就意味着掌握了鸭绿江水域航道的主动权,此前我国东北地区便是通过丹东港,经过两座岛屿,直通黄海,联系渤海,并与京津冀、山东半岛等地区相互连通。

历史上,这里曾是我国与朝鲜的重要贸易通道,但随着两岛被划入朝鲜,以及河床河道不断变窄,部分水路已经失去了运输能力,甚至有人担心,未来丹东港也将失去作用,不得不选择另建新港,原本我国在东北地区就极度缺乏出海口,仅有辽东半岛拥有海岸线,如果鸭绿江的出海权受到限制,将进一步限制东北发展,那么回顾我国曾经座的决定,难道将绸缎岛和薪岛划给朝鲜真的失策了吗?

我国为何将绸缎岛、薪岛划给朝鲜? 实际上,中朝划界时规定岛屿属于朝鲜,但水域则属于我国,至于江口则属于双国线,而绸缎岛本就是一座薪岛,形成年份本就只有几十年,且目前受水流运动等方面影响,鸭绿江口一直在向南移动,如今的边界现状也是这样形成的,鸭绿江作为中朝界河,两国的船只都可在上面通行,所以也就不存在我国海权受影响这一说法。 而且将两岛划给朝鲜的这一决定,在当时的背景下,具有都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抗美援朝胜利后,我国消除了美西方对东北地区的威胁,但20世纪60年代后,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痕,而当时的苏联是我国北侧重要邻国,两国交界线超7300公里,在当时紧张局势下,中苏的划界谈判也不得不被迫终止。 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着西南侧印度越南方面的压力,给我国的边境安全造成极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首要任务便是与周边国家尽快解决划界问题,而当时的朝鲜在我国的帮助下,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因此与我国的关系比较友好,在中苏问题上也一直保持中立, 于是处于对国防安全方面的考虑,1962年在与朝鲜进行划界谈判时,我国同意将长白山一半的领土划入朝鲜境内。

薪岛、绸缎岛等鸭绿江口岛屿也交给了朝鲜,1964年,双方签订中朝边界条约,自此两国长1420公里的边界再无争议,而中方的诚意,也换来了朝鲜此后的信任,此后两国关系急剧升温,从而保证了我国东北南侧的安定。 所以 将两岛划给朝鲜虽然也有些许遗憾,但也是我国为长远利益发展的重要决策,如今的鸭绿江航道,仍是我国重要的出海通道,不过由于鸭绿江携带的泥沙正在逐年增多,导致下游河道淤积情况严重,河床正在逐渐变窄,目前,疏通航道,保证鸭绿江正常航运,仍是中朝所面临的巨大考验。

1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