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女授受不亲”,其实后半句才是精华,老祖宗可不保守

卿文 2024-10-07 14:24:55

男女授受不亲,想必这句话对于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它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表达的是男女之间的保守,这也让人们了解到古人之间是非常注重礼仪的。

但实际上,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而且,古人并没有大家所想象中那般墨守成规。

那么,这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一、现代意义

我国是文明大国,也是礼仪之邦,特别注重礼仪。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并且对于礼仪有着各种非常规范且严格的规定。

甚至对男女不同性别之间的相处也都有要求。

比如,《礼记》中就对礼仪有着诸多记载,尤其是在表达男女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非常多的礼仪习俗。

男女之间不能共同使用一些日常用品,如梳子、毛巾等,一定要有界限。

而且,男女之间传递物品也是不允许的,必须保持同性才可。

更不用说男女席地而坐了,这样的现象根本是不可能存在的。

实际上,我们在一些古代的画作中也可以看出,游玩或聚会的人们往往是分性别的。

要么是官员们或者平民百姓,都是男性,才可以共同出现在一个画面中。

要么是女性们欢聚一堂,展现出很是活泼与娇俏的一面。

这也说明,在古时候非常注重男女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而这个距离感就是在维持秩序的象征。

当然,对于古时候的礼仪其实还涉及方方面面,从家庭到社会以及教育等等,都体现出了古时候人们的价值观。

而这些价值观也能够让社会秩序得以稳定地进行下去。

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多人认为这些所谓的礼仪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特别是男女之间表现的地位有所偏颇,而女性往往是主内,导致女性在外没有地位,且要对男性服从,这让很多人觉得女性地位非常低。

毫无疑问,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从这也可以看出,实际上人们更加推崇女性具有温柔的特性,这也能体现出一个女性的素养。

关于表达礼仪的诗句记载也非常多。

比如,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礼记》中就有着诸多的讲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只有拥有礼仪,并且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才能够保持国家的稳定。

当然了,礼仪在婚姻等方面也都有着诸多的记录,就是为了能够让人们保持合适的人际关系。

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礼仪是高度重视的,也构成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想必大家也听说过“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它是表达男女之间要保持合适的距离。

但现在很多人会觉得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些极端,认为是古时候男女之间非常保守。

当然了,一般这句话现在用于调侃比较多。

或者是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一些男性并不懂得保持合适的距离时,女性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醒对方“男女授受不亲”。

这就是在提醒对方一定要保持合适的距离,不能有逾矩的行为。

毕竟,现在提倡每个个体之间要保持互相尊重,而且男女之间也是平等的。

只是更多的人觉得这些传统的习俗礼教不应该约束现代人的自由,他们更加想要追求拥有一定的舒适度,而不想被那些所谓的繁文缛节所约束。

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男女授受不亲”表达的并非现在表面意思,而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并且其后半句才是真正的精华。

二、原本的思想

实际上,关于“男女授受不亲”还源自一个比较经典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孟子与淳于髡之间。

孟子大家都广为熟悉,是我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之一,他所提出的仁政思想也备受推崇。

而淳于髡也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思想家,他非常擅长辩论。而且正因为他的善辩和智慧,让他在齐国名声大噪。

有一次,淳于髡遇到了孟子。这个擅长辩论的思想家在遇到孟子之后,自然不肯就此放过,于是就展开了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

淳于髡面对孟子,直接发问:“男女授受不亲是否是一种礼仪?”

这不是明知故问?孟子当时也就表示,这绝对是符合礼仪的。

男女之间就应该保持距离,不能够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这也是一种基本的生活礼仪。所以,孟子做这样的回答没有问题。

但是,这个时候,淳于髡又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嫂子掉到水里的话,是不是要对她进行援救?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陷阱。

孟子在前面已经回答了男女之间应该保持距离,但是如果嫂子掉到水里伸出援手的话,那么就有了身体的接触,这就不符合礼仪了。

古时候的礼仪就像是枷锁一样,对于很多人而言,则是在极端化的情况之下产生,并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比如,在历史上有一个女子因为自己胸部生了病,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候。可是因为固守成规,觉得不能让男医生给自己治,最终病死。

这种例子实际上并不少,也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人对于礼教是盲目地推崇的,他们并没有进行实际的考量。

那么,对于淳于髡的此番发问,孟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孟子直接表示: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如果嫂子溺水不去救她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就是一个豺狼,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人所做的事情。

在他看来,见死不救,简直是没有人性的一种表现。

并且他还表示,礼仪的确全社会应该遵守,但是在这个时候,救人则是一种变通行为。

孟子的这种回答,也的确将他的仁人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他提倡礼仪,但这也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而不是将那些僵化的固有规则毫无底线地执行。

在有些情况之下,固守社会礼仪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必须要在合适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变通。

而如果遵守礼教最终的结果是让自己牺牲,那么这样的礼教也就没有遵守的意义。

但那些在所谓的礼仪之下无辜牺牲的人,也说明不少人对于礼教实际上是存在误解的。

正式因为这些人有着一些曲解的表现,让历史上出现了一些悲剧的发生。

孟子所表达的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之中同样适用,只是因为一般来说只流传上半句话,所以导致人们未曾觉察到孟子的此番用意。

他告诉我们,男女之间交往的时候要有着彼此的界限,这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一种社会礼节。

毕竟相互之间保持尊重,保持平等,这才是保持社交持续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

但是规矩却不是固定不变的,原则也可以进行打破。

特别是当出现人性生命的考验时,这个时候就必须将这些陈旧的旧习抛弃,而将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行发挥。

生命至上,只有生命存在的前提之下才能够去谈所谓的礼节。

所以,孟子的思想无不为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基。

这也说明,孟子提倡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分辨权衡的能力,并不盲目地遵循旧习,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智慧。

三、古人智慧

古人的智慧无处不在,更何况是孟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所提出来的。

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仁政学说以及良知说等等,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对后世的影响都非常大。

而且,他主张以民为本,认为政治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民生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他强调拥有一定的道德修养才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样的思想放在现在,也是相当适用的。

这也说明,古时候老祖宗的这些智慧,是能够帮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迎接各种挑战的。

一个社会个人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和谐,同样离不开这些思想的鞭策。

包括孟子在内的所宣扬的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实际上也具有比较强的传承性。

当然了,也需要与现代社会进行创新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

对于古人所讲究的礼仪观念,我们通过孟子的思想就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了解通透。

他的思想并不是倡导僵化死板地执行礼仪,而是需要进行合适的变通,也要带着辩证的思想去看待。

如果人们能够真正参透孟子的思想,就会明白他所讲究的礼仪的内涵与要义。

在现代社会中,他的思想的教育意义也依然是很大的。

我们需要保持对传统思想的适当尊重,同时也要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更加灵活的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将古时候的智慧与文化传统传承下来,并且把它们用在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

结语

人们只知道“男女授受不亲”讲究的是男女之间保持距离,保持礼仪,甚至是一种保守的表现。

但并不知道这背后的真正教育意义部分在后面一句,它所表达的也是孟子思想的精华部分。

而这样的古人文化与智慧也需要我们传承下来。

1 阅读: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