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不是衡量吃饱饭的依据,是两种经济的体现,与吃不饱没关系

桃成柳老人 2024-08-08 16:19:24

文/柳成荫

有网友说,七十年代农村还要粮票,故农民吃不饱饭,真是信口开河,自古就没有对农民发放过粮票,农村买肉也没有要过肉票。

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与吃得饱吃不饱没有任何的关系。它有两个基本作用:

稳定粮食供应:‌通过粮票制度,‌国家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调控粮食市场,‌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的粮食短缺问题。‌保持价格合理:‌粮票制度有助于维持粮食价格的合理性,‌防止因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暴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由此可见,粮票起的是调节市场的作用,发行粮票的目的就是预防粮食市场供应波动,价格上涨,防止城里人忍饥挨饿,确保吃饱饭的有力措施,怎么到了有些人嘴里成了“吃不饱饭”的象征?

故,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一、粮票不是衡量吃得饱与不饱的标准,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体现。

二、粮票只是对城里人供应的,主要用于无地可耕的城里人,‌即所谓的“吃商品粮”的人群。‌

三、七十年代部分城里人粮票已经用不完,拿到乡下来卖,就诞生了“黑市粮票”,说明城里人够吃了,吃不完了,早就吃饱了。

四、吃不饱是专指农村,他们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只有粮食产量提高了,上缴后余粮多了,才有可能填饱肚子。

那么,农村人是什么年代吃饱饭的?自然在1981年之前,1981年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说:“尽管人口增长过快,现在已近十亿,我们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

1976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已达615斤,焉有吃不饱之说。至于个别地方吃不饱只是少数现象,甚至2015年还有一些地方的某些家庭忍饥挨饿,你能说全国人民吃不饱饭?

世间万物只有相对,没有绝对,不可以偏概全!

分田单干,农村脱粒忙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