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一锅炉工看《小兵张嘎》时嘀咕:堵老乡烟囱这事咱可没干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5-30 20:42:55

1963年的一个寒冬日子,天津一个大剧院里人声鼎沸。

《小兵张嘎》正在上映。

陈旧的放映机,发出嘎嘎的轰鸣声。

银幕上,投射出一个个鲜活的剧情画面。

当小英雄张嘎堵住了老乡烟囱,被队长批评时一脸囧样,大家忍俊不禁。

就在这时,一个坐在角落里的老者突然出言反驳:

“堵老乡烟囱这事,咱可没干过!”

这话一出,立时让周围的观众忍俊不禁。

纷纷侧目而视,上下打量着这个看似普通的老头儿。

一个锅炉工,怎么还能比导演组,更了解当年的情况呢?

然而,这些人,显然都小瞧了这个老头儿。

事实上,他正是当年英勇堵烟囱的那个孩子——小英雄张嘎本人的原型人物。

年纪尚小,但命运早已没了温暖

1938年,华北平原上一片荒凉,弥漫着战火硝烟。

阳光,透过浓重的云层。

在黄土地上,投下一片阴郁的光影。

一个瘦小的身影,孤零零地蹲在路边,眼神黯淡无神。

这就是12岁的燕秀峰。

年纪尚小,但命运却早已了无温暖。

5岁那年,父亲被地主活活打死,母亲本就体弱多病,在那一年也撒手西去。

从那之后,他和哥哥相依为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直到今年,哥哥也加入了抗日游击队。

只留下他一个人,在外流浪。

也正是历经磨难,他自小就散发出一股子与年龄极不相符的乖巧机灵。

那天,小秀峰拾起一根枯枝,在地上胡乱地划拉。

往事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现。

他的眼神越发黯淡下去。

突然,一阵隆隆的脚步声传来,他警觉地抬起头,只见一群陌生人浩浩荡荡走了过来。

定睛一看,原来是游击队的战士!

秀峰心中,顿时充满了无限向往。

他跳下地来,朝着队伍小跑过去,殷勤地围着几个当先的战士转。

“大叔,我想加入你们抗日游击队!”

“毛头小子,你这么小,能扛起枪来吗?”

一个彪形大汉说着,摸了摸他的头顶。

“我行!我力气大着呢!”

秀峰立马反驳,挺起自己那副瘦骨嶙峋的身板。

“你啊......”

大汉无奈地摇了摇头,显然是不太赞同。

秀峰眼见被拒之门外,却怎么也没有放弃希望。

他开始在队伍身边,像个小尾巴般穷追不舍。

游击队往东,他就跟着往东,游击队往西,他也紧跟其后。

后来,小秀峰凭借机灵乖巧帮了游击队不少忙,顺利成为了“红小鬼“的一员。

《小兵张嘎》中的很多情节,是真实发生过的。

起初,秀峰只是被派去做些力所能及的跑腿差事,比如给战友们送饭送水。

不过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这孩子,实在是屈才了。

他虽然年纪小小,但腿脚麻利异常。

遇到棘手疑难的任务,也总能游刃有余地完成。

而且还有一手惟妙惟肖的学人本领。

只需让他暗中窥探窃听一番,便能将敌人的一举一动如数家珍地学来。

可谓是无所不能的小机灵鬼。

很快,秀峰就被调往枪班,成了队里的得力干将。

屡建奇功的“燕嘎子”

任丘区,这一方对游击队而言,可谓是噩梦般的所在。

鬼子凶残,屯驻众多。

据点就设有3处,炮楼更是遍布大地,足足11个炮楼阵地。

如同顽固的瘤子般存在。

除此之外,他们还镇压着附近的村落,手下的伪军成了他们的走狗。

加上这些伪军,敌人的数量竟是游击队的10倍还要多!

炮楼的身影高高耸立,村落俨然成了囚笼。

鬼子的据点高高在上,睥睨一切。

伪军混杂其中,时刻巴结奉承敌人,狼嗥着伺候那些凶残的家伙。

更为可怕的是,村落中混杂着大批汉奸特务。

他们暗中窥伺,行踪狡诈,为了一己之私蝇头小利,不惜出卖同胞。

游击队员们步步为营,生怕走漏了风声。

乡村中也施行着保甲制度,村民行动受到严格限制与监视,村中危机四伏。

处在如此环境之下,游击队员们的确是孤军奋战。

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曾亲手攻克了8座敌人的炮楼,除掉了一百多个凶残的鬼子、汉奸和特务。

出于对他卓越战绩的肯定。

1944年,在晋察冀边区举行的第二次英雄大会上,嘎子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转眼间,硝烟已去,和平来临。

嘎子所在的部队被编入了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

从前那个屡建奇功的“燕嘎子”,此时已是一名加强排的排长了。

不幸中弹,生命垂危

硝烟历历,战火重重。

1946年的那一役,嘎子亲自率领战士。

直扑武清县王庆坨,想痛击敌人。

枪林弹雨,硝烟弥漫,滚滚战云在天际漂浮。

嘎子身先士卒,亲身冲锋在前。

突然,一声爆裂巨响传来,炮火自天而降,激射而起的硝烟瞬间笼罩了整个战场。

待到烟雾散尽,只见嘎子浑身鲜血淋漓,倒在血泊之中。

不幸中弹,生命垂危。

战士们赶忙将他抬上担架,火速送往医院。

嘎子睁开眼,看到的是,病房里冰冷的白色天花板。

枪伤,隐隐作痛。

好像在警醒着他,刚刚经历的那场残酷战役犹如昨日。

嘎子心中不免涌起一丝懊恼,自己竟在这般关键时刻负了重伤,未能为大家分忧解难。

转眼间,敌人又向解放区发起了进攻。

医院不得不连夜转移。

已能下地的嘎子,只好被送回老家任丘养伤。

从此,他与部队渐行渐远,失去了音讯。

看着窗外,那熟悉的村落景色在眼前一闪而过,嘎子不禁感到些许心酸。

嘎子曾几度外出寻找部队下落,但都一无所获。

能与战友重逢的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了。

锅炉工?

转眼到了1962年,嘎子被调到宁波任职锅炉工。

锅炉房狭小而昏暗,里面满是煤灰和烟尘。

燕秀峰拾起锹铲,将煤炭一铲铲地运进熊熊燃烧的锅炉。

曾几何时,他也是这般,挥洒着汗水在战火纷飞中前行。

只不过,现在的战场变成了这间简陋的锅炉房。

清晨第一缕阳光撒入窗时,燕秀峰就已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天空变得暗淡无光,他依旧在这里操劳。

雨天衣衫上,尽是泥浆,晴日满脸风尘。

一切劳苦,都写在他粗糙的手掌和布满伤痕的身上,昔日英勇好似已随岁月而逝。

只是,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怀念起战火纷飞的那些年月。

一次,一些知晓内情的老战友路过这里,不由得心生哀戚。

这个“狼狈不堪”的人。

竟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燕嘎子”!

他们不解地问道:“怎么就这么苦了呢?去跟组织说说吧,让你重新找回应得的身份和待遇。”

然而,燕秀峰只是摇了摇头。

脸上流露出一抹淡然的笑意:

“能有今天的生活,我已很知足了。跟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相比,我又算得了什么?就不给组织添麻烦了。”

对于他来说,生活本就朴素无华。

重新回到部队,享受特殊待遇?

这种念头,根本没在他心中留恋过。

这人生从未奢求过什么,便也不会轻易被现状击垮。

峥嵘岁月、历历在目

不过,老战友们终究不愿看着英雄,就这般埋没在人世间。

在他们的帮助下,燕秀峰终于恢复了党员身份。

燕秀峰重拾了党员身份,但依旧过着质朴的生活。

学校那间狭小的宿舍里。

他和妻儿三口人,就这般挤在一起。

屋内陈设简陋,却也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

一辆三轮车,就能装下全部家当。

燕秀峰老人,和许多为建立新中国做过无数贡献的前辈一样。

在战争年代,他们身先士卒,是铁铮铮的英雄。

和平年代到来,这些昔日的勇士们就褪去了战场上的那身戎装,重新开始了平凡的生活。

夕阳西下,霞光渐暗。

燕秀峰老人独自坐在家中小院,闭目沉思。

回首过往,那些峥嵘岁月历历在目,而如今的生活也同样踏实而有意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