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华莱士问邓小平: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公的回答很机智

夏菡说国际 2023-02-04 10:00:14

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采访时,就沉稳机智地回答了记者迈克·华莱士的这一提问,句句言辞令人拍案叫绝。

做为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一生功勋卓著,在战争年代的铁血戎马中立下了累累功绩,在和平岁月的国家建设中创下了辉煌成绩。

与此相伴的,还有他高超的沟通能力,锐利的眼光思维,广阔的格局胸怀,坚定的意志态度。

而他在这次采访中的回答,引发了全球轰动,国内各界对此热烈讨论,国外媒体争相报道。

哪怕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关于这场采访的讨论仍经久不息。

在这场生平唯一一次接受的西方电视媒体专访中,邓小平所透露出来的想法,在后来几乎都一一实现,他所展现出来的魅力与风度,智慧与胆识,更是令全球各方深为叹服。

这场采访的焦点主要围绕着当时国际形势下的中美关系,而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讨论中的核心,敏感却又不容回避。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持有怎样的立场来面对呢?

台湾问题

其实,台湾问题由来已久。

当年,在国民政府大陆失势从而退守台湾之后,台湾几乎与大陆断联。

接着,朝鲜战争打响,美国增加对台湾的财力和武力支持,意图由此挟制大陆。在此之后,美国更是不断介入和干涉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1958年,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一度剑拔弩张。直到1963年,周总理对台湾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大陆与台湾有了和平统一的空间。

之后,到了70年代,中美之间从破冰到建交,双方关系逐渐正常化。

在此之上,虽然美国表面上就台湾问题与中方达成一致,但背后一直小动作不断,更是意图在台湾设立没有标识的使馆——联络处,保持与台湾沟通的同时,更加方便地插手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事务。

而邓小平看穿了美国的背后意图,在处理台湾问题时态度强硬、立场坚定,毫不落入美国的陷阱之中,更是坚决地表示:“中国不会为寻得与美国的合作,而在台湾问题上有所让步。美国在所有台湾问题上的挑衅,都将使得中美关系倒退。”

由此,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焦点问题,也是双方之间无法逾越的分歧所在。

而此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台湾同大陆相统一的重大意义所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认清当时国际的微妙局势,并且有更多的人不相信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有能够实施的可行方案。

毕竟,大陆和台湾一直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的治理之下,社会的运行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已有所不同。

况且,当时的大陆已紧闭国门几十年,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一切都还是未知,没有人能看到未来的情景。

而在国际上,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仍然隐隐对立,而中美之间也才刚刚建交。

一方面,我们亟需扩大对外交流,以拉动国内建设;另一方面,西方各国对中国感到陌生戒备,对中国的打量往往带着怀疑与猜测。所以,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是纷繁复杂。

因此,面对台湾问题,我们必须要考虑上述的国际国内当下局势,顾及到诸方面因素。

华莱士的步步紧逼

1986年9月2日这天,中南海的紫光阁,邓小平端坐,等待一场中美对话。

中南海是中国领导人日常办公的地方,对外虽然是神秘非常,但也不过就是一些古色古香的办公室。

中国领导人将办公室里的情形在电视机前向大家展现,人们都觉得彼此的距离被互相拉近,海外也纷纷感受到了这个东方国度的淳朴务实。

此时的邓小平刚从北戴河度假回来,精神矍铄,目光有神,操着一口富有特色的四川口音,对到来的记者华莱士亲切欢迎。

而做为美国鼎鼎大名的记者,华莱士素来以难缠著称,经常以尖锐的问话让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各国政要无法下台,他则趁机从中发掘新闻亮点,引来舆论风潮。

这时的华莱士,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声名鹊起,虽然他以采访思维敏捷、强硬直接而著称,但此刻面对着眼前这位务实睿智的国家领导人,仍不免有些紧张。

此时,邓小平拿起桌上的香烟向华莱士分享,并温和地问他要不要抽。

事后,华莱士说道这缓解了他的紧张,邓小平比他想象中的平易近人很多,与他所见过的其他国家政要不同。

在整理好思绪之后,采访开始进行,并按照华莱士事先的准备进行推进。

问题先从中苏关系切入。

中苏关系折射着中美关系,关系着“中美苏”三方角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台湾问题的进展。

当初在1958年的时候,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反攻大陆的挑衅甚嚣尘上,大陆炮击金门对此予以警告,就此诞生第二次台海危机。

但中国在没有通知苏联的情况下对台动武,却令苏联感到不满,认为这影响了其“和平谈判,和平竞赛”的缓和局势政策。就此,中苏之间的分歧迅速扩大,关系一度破裂。

而社会主义阵营带头人的对美非强硬态度,也给了美国插手干涉台湾问题的信心。

直到后来,美国输掉越战之后独自对付苏联深感吃力,而中国也因与苏联多次的边境冲突而双方关系降至冰点。

在这样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的紧张背景下,中美开始建交并签署了《联合公报》,美国对一个中国原则明确表态,台湾问题开始有所缓和。

八十年代后,中苏关系虽然已有所改善和缓和,但仍存在一些矛盾与分歧。

采访中,谈话在华莱士有意的引导下,围绕着当时中苏之间的矛盾展开。

华莱士据此不断犀利诘问,邓小平直面问题,并不回避,即便是当着美国人的面,邓小平谈论中苏关系仍旧是实事求是、切中要点。

华莱士见缝插针地提出:中国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的关系,看起来比同共产主义阵营中苏联的关系更好。

于是,邓小平明思路清晰地明确阐明了“国家间关系怎样判断”这个论题:

国家间的关系不看社会制度,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美关系是看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中苏关系是看中国和苏联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这一思路显现出了一种睿智豁达:

一方面,不将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搅缠在一起,掉入对方可能的语言陷阱;另一方面,也不将国与国这样综合复杂的问题,简单地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挂钩,而脱离了处理具体问题的语境。

由此为切入点,对话直接开始谈到了中美关系。

邓小平的从容应对

同中国当时和苏联的关系一样,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之间也有分歧。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邓小平直接表明: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就是中美关系间最大的分歧所在。

美国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虽然表面上号称是不介入,但事实上的做法往往相反,是“介入”的。

由此可见,美国对台湾问题所谓的“不介入”态度,只不过是一种说法和借口而已。

邓小平甚至直接指出,在美国眼中台湾就一直是它“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所以中美建交的谈判中没法绕过台湾问题。

华莱士向邓小平询问,他认为美国应该怎样做?

邓小平提出,美国可以采取更明智的态度。

众所周知,美国国会所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就是就是中美关系间的一个很大障碍。

美国根据这一法案,频频向台湾出售武器和插手中国的内政。而这一法案虽然只是美国的国内立法,却违反了国际法原则和当初中美建交时双方联合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变相地维持了美国和台湾之间的官方关系和军事关系。

邓小平谈到希望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愿望,认为美国在中国统一问题上能有所作为,比如可以支持台湾与我们通商、通航、通邮。

有了沟通,增加了接触,大陆和台湾就会增加认可,更容易达成共识,统一的到来就会水到渠成。但是,美国显然并不愿意见到这样的局面。

在紧接着的采访中,华莱士问出了釜底抽薪的问题:

“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

台湾问题的坚定立场

关于“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在充分考虑到当时国际国内的种种情势下,沉着冷静地说出了三点原因。

第一点原因是:这是个民族的感情问题。做为中国人,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对于炎黄子孙来说,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中国百年多山河分裂的历史,已使全民族饱尝分裂之痛。而越是饱尝着分裂的痛苦,人们越是盼望着团聚的欢欣。多少年了,就差这一步。

一百多年前,华夏大地四分五裂,战乱频频,人民羸弱挨打,彼此分离内耗。现在,人们终于将能凝聚力量,一齐建设共同的家园。

关于第二点原因,邓小平指出:不同大陆统一的台湾,容易被其他势力觊觎和利用,对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好处。

如果民族之内的矛盾,被别有用心的外人所利用,以致双方隔阂越来越大,最终不仅人们感情受伤,被利用的一方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在国际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个个都是血的教训。

有人或许觉着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但是国际形势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下一秒的局势会变成怎样。况且,再微小的分歧,也容易酿成巨大的动乱。

况且,台湾地理位置特殊,攸关大陆局势,我们不得不慎重对待。

以上这两点,其实理由已经足够充分,没有任何人有任何借口能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割裂出去。

而要完成祖国的统一,要实施实际操作,还需要去除障碍,邓小平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可行路径,也即第三点原因:

我们在解决统一问题时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大陆采取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可以保持资本主义制度。这样,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和以往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不会被影响。

也就是说,同大陆统一,并不会影响台湾人民的生活和习惯。并且,生活在两岸久未谋面的亲人,还可以更加方便地往来。

邓小平当时指出:因过往的失误,大陆走了一些弯路,但是如今我们改变了政策,今后会发展得很好。现在,大陆与台湾现有的差距正在一步步缩小;未来,大陆的发展还将更加快速。

上述内容,现在已经得到证实,甚至现在看来,邓小平当初说得有点谦虚。而在当时,邓小平就能看到这个结果,眼光是锐利长远的。

他给出了理由:大陆的潜力无限,底蕴无穷。从全面来看,大陆的实力比台湾强得多,后劲也更足。和大陆统一,台湾不仅可以打消种种顾虑,还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邓小平的分析,全面而深刻,既分析清楚了事情的利害关系,也讲清楚了我们诉求的合理正当。

听完之后,华莱士沉默良久,不得不佩服中国一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缜密思维。

而这次采访之后,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全球掀起一阵“邓小平热”。

通过这一代领导人,人们看见了一个东方大国的广博包容与坚定态度,也更加知晓了面对台湾问题,我们不容浑水摸鱼,更不容有人趁火打劫。

邓小平在采访里的话语振聋发聩,字字珠玑,鞭辟入里。

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将这个简单的问题讲明白了,也讲深刻了:无论是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还是从实际的可行性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必将是大势所趋。

即便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多年,当年的采访仍言犹在耳,我们不敢忘记其中的警示:

一方面,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国际关系,不忘民族感情,时刻如履薄冰而又积极乐观地看待台湾问题;

另一个方面,我们应该明白,台湾问题的关键除了外界因素,更在于我们自己,只要大陆不断发展,足够强大,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将变得更加容易和自然。

斯人已逝。当年,邓小平曾感叹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他毕生唯一没有做成的事情,为此一直留有遗憾。不过,在他故去之后,大陆的建设事业和祖国的统一大业,却是从不停息地持续推进着。

0 阅读:47